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北京老规矩中“谦称”的规矩怎样的?

北京老规矩中“谦称”的规矩怎样的?

全部回答

2017-03-15

0 0
     谦称,是指谦虚的自称。在与人交往中,特别是晚辈对长辈和上 司,以及自己尊敬的人说话时,一定要贬低自己,抬高对方,这就是所 谓谦称。 谦称是北京老规矩。北京人历来以谦逊为美德,把自己说得越 低,越被人高看。
  别看有的人平时说话,喜欢跟人抬杠,对人对事七个 不服八个不忿儿,但说到自己(第一人称)的时候,却不敢“拿大”(称 大),尽量往小了说。   怎么使用谦称?老北京有十多个谦词儿给您预备着:鄙人、小子、小 可、在下、不才、末学、晚生、下官、奴才、愚兄、老夫、老拙、老朽等等。
   老北京人的谦称到了什么份儿上了呢?比如一位爷在胡同正走 着,突然有人在他身后拍了一下。他肯定吃了一惊,回头一看是老熟人。 他会说:“嘿,敢情是您呀?吓了人家一大跳。  ”您看,吓了他“自己”一 跳,他却说吓了“人家” 一跳,自谦到连“自己”俩字都不敢说了。
   谦称跟敬称是相对的。老北示人在称呼对方时,往往要往大了 说。这也预备了不少词儿,比如阁下、大驾、尊驾、世兄、仁兄、贤弟 等等。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