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爱问首页 爱问商城

味精等配料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吗?

味精等配料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吗?哪种有害,哪些没有害,是不是中药性的香料对人体更好,加工过的就不好。

    多吃味精会严重损害健康 很多人炒菜时习惯放味精,但据最近台湾一项调查发现,约有30%的人由于摄取味精过量而出现了嗜睡、焦躁等现象。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当味精摄入过多时,这种抑制性...全部

    多吃味精会严重损害健康 很多人炒菜时习惯放味精,但据最近台湾一项调查发现,约有30%的人由于摄取味精过量而出现了嗜睡、焦躁等现象。 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当味精摄入过多时,这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就会使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有人还会出现焦躁、心慌意乱;部分体质较敏感的人甚至会觉得骨头酸痛、肌肉无力。
  另外,过多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还会抑制人体的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妨碍骨骼发育,对儿童的影响尤为显著。   味精吃多了,常常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可导致高血压。
  60岁以上的人对钠的摄入尤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尤其应该少吃味精。 当食用味精过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还会导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体对钙、镁、铜等必需矿物质的利用。
    尤其是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缺锌。锌是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因此,婴幼儿和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应禁食或少食味精。
  另外,日本研究人员认为,长期过量食用味精可能导致视网膜变薄、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那么,每顿饭摄取多少味精才合适呢?研究人员建议,每道菜不应超过0。  5毫克。
  味精的副作用产生的严重程度,会因为个人体质不同而有差异。所以,大家在享受美味时,也应注意健康。 。收起

2005-11-18 15:54:00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各种调料其实吃多了都不好! 什么都得适当!

各种调料其实吃多了都不好! 什么都得适当!收起

2005-11-18 16:04:39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老辈的人不都是食用味精,那时候也没有鸡精啊,不是照样该长寿的长寿,我想只要不是过分食用,是没有害的

老辈的人不都是食用味精,那时候也没有鸡精啊,不是照样该长寿的长寿,我想只要不是过分食用,是没有害的收起

2005-11-18 01:00:24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味精等配料长期食用对人体一定有害的。

味精等配料长期食用对人体一定有害的。收起

2005-11-17 13:38:06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 食用味精对人体健康有害 曼谷素食协会会长、原朱拉隆功大学化学系系主任披猜·多威立先生在《味精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一文中指出,泰国...全部

     -- 食用味精对人体健康有害 曼谷素食协会会长、原朱拉隆功大学化学系系主任披猜·多威立先生在《味精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一文中指出,泰国和不少国家的科学研究发现,味精是100%的合成化学制剂,对人体有害无益。
     披猜先生指出,生产味精的化学成分包括硫酸、盐酸以及尿素等,并不像有些广告中所宣传的是使用番薯、甜菜渣、麦粉等对人体有益的天然农产品为原料,所以,食用味精越多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越大。
    特别是怀孕妇女、婴幼儿及肾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经常食用味精危害更大。   科学研究发现,长期食用味精会降低正常的人体抵抗力,减少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并对人体的中枢神经、骨骼、骨髓、遗传系统产生破坏作用。
  特别是经过高温处理,例如油炸、熏烤或长时间蒸煮的味精对人体危害就更大,甚至可能诱发癌症。       披猜先生建议,今后味精生产商应详细标明所生产味精的具体成分,以便消费者选择。
  目前除了普通味精外,市场上还有很多含味精的食品,例如鸡精等调味品以及一些油炸香脆食品,都不同程度的含有味精。对这些产品,都应该详细标明其具体成分,以减少对消费者的误导。 -------------------------------------------------------------------------------- 。
  收起

2005-11-17 10:17:53
0 0
收起 提交
加载更多

相关推荐

药性有哪些?从药性不同加工也不...

从药性不同加工也不同来看,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 ...

食用味精过多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没啥太大的危害。主要会口渴罢了。

更多相关问题

相关栏目

加载中...

提问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 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