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为何容易“闪婚”、“闪
年轻人易冲动是因为头脑简单,少宽容是因为被宠惯了,由多种原因使然。
千百年以来中国一直物质资料不足,所以圣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建国之初只能吃大锅饭,以保证所有的人都能维持低水平的生存。 这种状况在19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才有了改善,生活开始相对富足了。
中国有尊老爱幼的传统,所以生活一有少许改善,立刻全都用到了孩子身上,不愿让孩子再受到自己幼年时的苦难,希望自己被“文革”耽误的一切由孩子来实现;加之“一孩化”开始严格执行,大多数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当然要倍加爱护,父母、双方的四位祖辈,一起围着一个孩子转,恰如六星捧月。 这当然可以理解,而实际上这可能是不少父母的失误:孩子被宠爱过...全部
年轻人易冲动是因为头脑简单,少宽容是因为被宠惯了,由多种原因使然。
千百年以来中国一直物质资料不足,所以圣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建国之初只能吃大锅饭,以保证所有的人都能维持低水平的生存。
这种状况在19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才有了改善,生活开始相对富足了。
中国有尊老爱幼的传统,所以生活一有少许改善,立刻全都用到了孩子身上,不愿让孩子再受到自己幼年时的苦难,希望自己被“文革”耽误的一切由孩子来实现;加之“一孩化”开始严格执行,大多数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当然要倍加爱护,父母、双方的四位祖辈,一起围着一个孩子转,恰如六星捧月。
这当然可以理解,而实际上这可能是不少父母的失误:孩子被宠爱过头了。
过度宠爱的结果只能是害了孩子,老一辈知道爱幼,小一辈却未必会尊老。孩子就被宠得只知自我、不考虑他人。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小霸王”,离开家仍然想当皇帝,可惜你的臣民除了父母不会有别人。
加之教育产业化的失误,孩子们被培养成了考试机器,只要高分,其他一概免谈。结果不少人除了考试一无所长。颇见过一些年轻人毫无自理能力。我过去的一位女同事天天跑去已婚的儿子家里为他们做饭,否则他们就会去餐馆或是电话订快餐。
“80后”也是性开放的前驱。长期以来中国闭关锁国,谈性色变,改革开放之后有了改善。面对突然开放的信息和视野,网络的普及,西方文化的入侵…………受过多年传统教育的老一代当然会有自己的理解,而年轻一些的“80后”就难说了。
不像他们的前辈提起美国就会想到抗美援朝/援越,想到反华包围圈和对中国的封锁,他们想到的是iPad、iPhone、可口可乐、麦当劳、摇滚乐……1960年代始于美国现已风光不再的性革命/解放(一说始于1920年代)在中国被“80后”发扬光大,美国的青少年怀孕率持续低迷而中国在持续上升,极大地缩小了中国与美国的差距。
顺便说一下我所知的美国婚姻(大概是3年之前的)统计,近年的成人离婚率是20年之前的2。5倍,是50年之前的4倍,40%-60%的首次结婚会最终以离婚收场。在第一个五年之内离婚的可能性是20%,在第一个十年之内的可能性是33%,现在的中等婚姻长度为11年。
当然美国的离婚率高部分是因为法律保障较好且美国女人经济上比较独立,看到统计表明在1900年时美国全部劳动力中只有18。3为女性,到2000年后达到46。6%。
闪婚闪离:现在的生活都是快节奏的,第一天网上认识,第二天见面,当晚就可以上床,因为双方都有足够的性经验所以很欢愉,第三天就可以——用某地方言讲——“扯了结婚证”。
然而皇帝和女王到了一起,谁听谁的?扯了结婚证吧。
有什么办法?没有办法,多年形成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的。何况各种媒体都在宣扬渲染豪宅名车、超前消费,只渲染比尔·盖茨的财富和豪宅,不谈他当年是如何奋斗的,不谈他少年时如何打工以换取上机时间。
政府和奸商联手迫使大家买房,我们有什么办法?政策就是如此,整个地球,中国人买房的欲望最强烈,嫁房心理大概也始自“80后”。
任其自然,或许船到桥头自然直。伟人会改变世界来适应自己,聪明人会适时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也有人会碰壁之后才知道疼。
翻车之后才知路难行,在不少人看来这是愚蠢的,但确有不少年轻人正是这样做的,因为他们擅长的是考试,是网络游戏中的虚拟家庭而不是现实生活。如果只是婚姻比较随便,那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尽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很理想的,但大可不必从一而终,如果确实不合适的话。
其实“80后”并不是那么不堪,毕竟他们普遍受到了良好教育,没有旧传统思维的束缚、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比他们的前辈眼界更开阔,更能适应信息时代。就我所遇到的一些“80后”,感觉两极分化很严重,有的无所事事地啃老,结婚几年还赖在家里不去工作;有的则努力工作,试图以自己的力量闯出一片天地。
我所知道的两位“80后”:一个是衙内,一到美国就买了百万豪宅、宾利车,而且都是一次付清;另一个是国内某名校的毕业生获得奖学金来美直读博士,我遇到他时他正利用暑假想找份工作好挣一辆二手汽车。
等着看“80后”、“90后”的表现吧,希望不是黄鼠狼生老鼠,而是丑小鸭飞上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