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孩子沟通?
一项社会调查表明,61。4%的妈妈认为与孩子进行沟通,有益于孩子的教育,只有2。7%的妈妈从不和孩子进行沟通。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妈妈十分重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然而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内容都是什么呢。
同样是在一次社会调查中,有一个开故式问题:请妈妈写出对孩子最想说的一句话。虽然妈妈们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是无一不以学习作为中心词,最后妈妈们的千言万语可以汇成一句话:“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学校”。 这项调查表明,学习仍是亲子间最主要的话题。
其实,亲子之间的沟通,不能仅限于学习。如果妈妈每次与孩子聊天.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孩子会认为妈妈只关心他的学习,而不是真正地关心他……
在生活中,我们...全部
一项社会调查表明,61。4%的妈妈认为与孩子进行沟通,有益于孩子的教育,只有2。7%的妈妈从不和孩子进行沟通。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妈妈十分重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然而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内容都是什么呢。
同样是在一次社会调查中,有一个开故式问题:请妈妈写出对孩子最想说的一句话。虽然妈妈们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是无一不以学习作为中心词,最后妈妈们的千言万语可以汇成一句话:“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学校”。
这项调查表明,学习仍是亲子间最主要的话题。
其实,亲子之间的沟通,不能仅限于学习。如果妈妈每次与孩子聊天.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孩子会认为妈妈只关心他的学习,而不是真正地关心他……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昕到妈妈这样说:
“孩子太小,他们不懂什么叫沟通。
”
“孩子大了,大人的话他总是不听。”
其实,这都是亲子之间沟通困难的表现。亲子之间的沟通,是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孩子不喜欢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妈妈怎样讲话,孩子才能昕进去。
除了语言,妈妈还可以通过什么渠道与孩子沟通。这些,妈妈都应该清楚。只有这样,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才能畅通,孩子才能变成听话的好孩子。
这些问题的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在本章中,妈妈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做妈妈,请不要这样与孩子沟通
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还是在越来越亲近。
提到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很多妈妈都会很自豪,并认为自己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
“孩子一贪玩时,我就告诉他,要好好学习,要不将来不会有出息。
“我每天给孩子做饭、打扫房子、整理衣服,这不是时时刻刻在与孩子交流吗。”
“孩子做错事时,我总是狠狠地骂他一顿,这应该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吧!”
妈妈们总是习惯把自己的“命令”、“指挥”、“责骂”、“批评”看作是与孩子沟通。
实际上,这些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只不过是消极的沟通。孩子长期生活在这种消极沟通模式下,往往会关闭自己的心灵.甚至会对父母产生敌意。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绝大多数的妈妈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一位心理学家由于研究的需要,在一所小学内做了这样一项调查:写出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多数孩子都写下了这样的话:
(1)请不要用讥笑和讽刺来教训我,这样只会让我感到自卑和伤心。
(2)爸爸妈妈,我不喜欢你们当着很多人的面教育我,你们在家里慢慢地告诉我我的错误,我会很乐意改正的。
(3)爸爸妈妈,请您允许我有作业或没作业的时候都能下楼玩。
(4)请您在我没考好时,不要打我!
(5)爸爸妈妈,我想休息一下,请不要总是让我弹琴,不要非让我去考级。
(6)请别老是在耳边唠叨个不停,不然我会装聋作哑的。
(7)请不要老是说话不算话,老骗我,也请您不要老说我是一个小孩子,我已经懂事了。
这些都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呼唤。但许多父母却并不知道孩子的这些想法,于是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结果——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代沟。
有专家指出:“父母与孩子长期对不同的事物产生误解,最后造成代沟,归根结底是缺乏有效沟通造成的。”
其实,有些妈妈很努力,努力地改变自己、改变沟通方式,但仍然无法与孩子很好地沟通。这时,妈妈就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了,自己与孩子的沟通障碍到底在哪里呢。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妈妈们凑到一起,话题往往脱离不了孩子:
“我家的孩子都11岁了,还特不懂事。无论我和他爸说什么,他总是和我们唱对台戏,好像就想和我们对着干一样。”
“我家孩子也有这毛病,每当我想与她聊天沟通一下时,她总会说:‘妈妈,你又来了,烦不烦呀。
’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这么令她讨厌!”
当自己“屈尊”主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孩子往往不领情,这时妈妈们就会很迷惑,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还是出在孩子身上。
妈妈是每个孩子最亲近的人,每个孩子都有与妈妈交流和沟通的欲望。
但是,当他们认为妈妈不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时,孩子们就会关闭自己的心灵,不愿意与妈妈沟通。
这时,妈妈首先要弄明白孩子不愿与自己沟通的原因,然后再想办法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之所以不愿意与妈妈沟通,问题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1.孩子存在防备心理
许多妈妈认为,孩子怎么会防着我们呢。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呀!其实正是妈妈“为孩子好”的心理才导致出现了一种无意识伤害孩子的现象。
一位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
“他们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什么也不让我干,但是我真正想要的、想干的,他们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
他们只是希望我好好念书,除了念书什么也不让我做。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意识,妈妈不尊重孩子,总是以“我为你好”的思想来压制孩子,孩子就会受到伤害,于是他们就会建立心理防御机制,防止妈妈再次伤害自己。
这样,冷漠、无视、叛逆等自我保护的方式就出现了,沟通也随之停止。
2.与妈妈鲜有共同语言
许多妈妈只知道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每天与孩子交流的话题也只限于孩子的学习,忽视孩子的情感等需求。
“妈妈,你知道周董是谁吗”妈妈摇摇头。
“妈妈,我要和隔壁的小军PK。”“PK?”妈妈一脸茫然。
这样,在孩子眼里,妈妈成了“老古董”,于是,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了。
给妈妈的建议
生活中,到底妈妈的哪种沟通方式是无效的呢。下面总结了几种,供妈妈们引以为鉴。
方法一:指责
“你多么大了,就知道玩,怎么就不知道学习呢,你什么时候
才能让我省点心呀。”
“快去把你的猪窝屋子收拾干净!”
“你这孩子,就知道闯祸,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呀,怎么生出你这样的孩子来呀!”
很多妈妈们经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但是,妈妈们却没有想到,这样的责骂不仅会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严重地损害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也许是孩子真的做错了事,也许是妈妈误会了孩子,但是,只有犯了错误再去改正错误,孩子才能更加成熟,孩子才能更快地成长。
要知道,只有那些不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不知道怎样运用有效的沟通来引导孩子、启发孩子的妈妈,才只会盲目地使用批评、责骂等负面的沟通方式来教育孩子。
方法二:忽视
孩子:“妈妈,我想和同学去玩足球。”
妈妈:“想去就去吧,别来烦我了,妈妈忙着呢!”
孩子:“妈妈,我有道题不会,你来教教我吧。”
妈妈:“妈妈很累,没有精力教你了,你自己再想想,要不明天去问老师。
”
忽视型的妈妈基本上无心或无能力回应孩子的需要,通常这种类型的妈妈比较缺乏做家长的意识。
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差,不容易相信别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不佳。因为自幼在情绪上受忽视,所以这种孩子长大之后很容易敌视别人,从而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交往。
方法三:纵容
“好孩子,别哭了,妈妈什么都答应你。
“儿子,你喜欢什么样的文具盒,只要听话,再贵的妈妈都给你买。
“不就是一件衣服吗。不要听爸爸的,妈妈明天就去给你买!”
在许多妈妈眼里,孩子是最重要的,甚至是自己的希望。
因此,她们努力为孩子塑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一旦孩子不满意了,她们就想尽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孩子把快乐的世界修补好。
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是妈妈在用心呵护孩子,但事实上,这类妈妈是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自己做母亲的责任。
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状态,冲动而缺少自制力,并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
方法四:包办
孩子:“妈妈,我的小手帕脏了。”
妈妈:“放那吧,妈妈一会就给你洗。”
孩子:“妈妈,下周我们学校组织去夏令营,你说我带些什么东西好呢
。
”
妈妈:“行了,妈妈知道了,明天就会给你准备好的。”
这种类型的妈妈只知道照顾好孩子的生活,生怕孩子饿着、冻着,可以这样说,这种类型的妈妈是一位出色的保姆,但不是一位优秀的妈妈。因为她们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也忘记了孩子有交往的需要、自我体验的需要,等等。
这种类型的妈妈还特别喜欢唠叨,“早点睡觉,要不明天会迟到的”、“过马路要小心,看着点车”、“中午学校的饭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尽管她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但是,孩子往往会不领情,甚至会说妈妈不了解他们。
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所说:“有的父母认为对孩子唠叨一顿就是沟通,结果自然是向糟糕的方向发展。”
方法五:忽视孩子的本性
孩子:“妈妈,老师留了一道很难的题,你来教我做吧。
妈妈:“一遇到困难就向别人求救怎么行呢,自己慢慢去想,一会就做出来了。
”
孩子:“妈妈,我想去朋朋家玩。
妈妈:“总是去别人家,会麻烦人家的,人家会讨厌你的。”
这种类型的妈妈知道应该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由于她们的“教育”意识过强,往往过分高估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从而导致孩子屡受挫折,也特别容易令妈妈与孩子之间产生隔阂。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