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轮扁论读书”故事的主要情节?

全部回答

2018-11-14

0 0
    原文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方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问。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臣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庄子· 天道》   白话   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  堂下有一位名叫轮扁的工匠正在砍着木头做车轮,他看见国王正在那里专心读书,不觉好奇心动,放下斧头,走上前去问桓齐公:“请问国王看的是什么书?”   “我看的是圣人的书。
  ”桓齐公答道。   “圣人还活着吗?”   “早不在人世了。”   “那么,”轮扁说,“国王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   桓公突然变脸:“我读书,你这个做工的怎么能妄事议论呢!你有道理可讲出来,有道理我可以放过你;讲不出道理来,决不饶你的性命!”   “好的,”轮扁从容地答道,“就拿我制造车轮这行手艺来看,斫木为轮,要把轮子做得又牢固结实,又圆转灵活,就得有种极熟练的技巧。
    譬如辐条和车毂之间的榫接,宽了虽然容易插入,但松而不固;紧了虽然坚固,但无法插入,因此榫眼必须斫得不差分毫,要有这种功夫,只能靠长期的工作实践,才能养成应之于手的习惯。
  这种功夫,我不能用单纯口授的方法传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不经过实习而把它承接下来。因此,我今年七十岁了,还得在这里做车轮。  由此类推,圣人已死,留下几本书,也已成为过去的东西,难道国王所读的,还不是古人的糟粕么?”。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