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各位老大!!请给我解释一下什么是“推力矢量”

全部回答

2019-03-20

0 0
    所谓的矢量推力(TVC),是“推力矢量控制能力”之简称。顾名思义,就是改变发动机出力方向,藉此达到传统控制翼面以外的控制能力。这种控制力可以减低转弯时的阻力,更使得失速后动作成为可能,还能减少起飞滑跑距离,是现代战机动力发展的趋势之一。
   传统的飞机控制是藉由翼面“阻挡”气流,利用气流给翼面的反作用力为控制力。  这种控制方式的条件是控制面附近的气流必须是尽可能稳定的,当飞机因为速率太低或是攻角太大等因素时,就可能导致“失速”,使控制面失去控制力,过去没有TVC的时代,除非飞机进入死亡螺旋等无法改出的状态,否则可以藉由动力全开、俯冲使飞机周围气流再度平顺,形成可控性。
  但这样一来,在改正的过程中,万一刚好被敌机发现那差不多就完了,因为此时的战机既没有办法做闪避动作,也难以还击,只能静静的以电子设备做最后的防卫,也因为无法做闪避动作,使得如干扰丝、热焰弹等的效能有限,所以传统控制的飞机在战斗中失速是很要命的(除非有僚机)。
    但有TVC能力的战机在这情况下,只要发动机不熄火,他就可以藉由改变发动机推力方向来控制机体,从SU-37的表演影片看来,这时飞机的指向能力几乎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界。这时的战机必要时可以赶紧将机首指向威胁方向,予以反击,甚至与目前的高灵敏红外组件极高机动寻热导弹的搭配下,以寻热导弹打下来袭导弹也将渐渐可能,这对于缠斗的优势以及生存性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
    这项能力也有利于更轻、隐形性能更好的无垂尾飞机的发展。 另一方面,传统控制方式的控制力主要是“气流对翼面的反作用力”,这就难以避免的会有平行于飞行方向的分量,也就是阻力,换言之传统方式转弯时的阻力有控制力产生于控制面的阻力以及因攻角增加而产生的阻力,而用矢量推力控制时,控制力来自发动机推力及因攻角增加而产生的阻力,可以想象,同一外型的两架飞机,再相同高度相同速度的情况下开始以相同攻角转弯时,有TVC的阻力较小,较不会减少能量,对于能量空战也是有利的。
    除了在相同瞬间转弯滤下维持高能量外,也可以在减少相同能量的情况下拥有较大的转弯率。 也因为可以“分担控制面的工作”使得飞机起飞滑跑时,控制面还不足以独自拉起机头时,与控制面“合作”将飞机拉起,减低起飞距离。
  这项能力看起来好像没有比前两项重要,但在一些航空先进国家眼中却相当重要,例如EF-2000计划拥有TVC能力的原因不在于空战,而在于短距起降。   要如何让推力转向呢?讲起来很简单,就是在发动机出口弄个可动关节,例如可转喷管,或是控制面,使气流偏折即可。
  但实际上却有很多难点。美国与德国合作的X-31超机动实验机就有TVC能力,他是在喷嘴外面增设3个控制片,藉由三个控制片改变推力方向。他确实达到了超机动的要求。   是没错,这是个很简单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确实可能让TVC战机满天飞。
  然而这种控制方法效率是很低的。因物这种控制方式是在一瞬间改变气流方向,而不是平稳的改变,任何对气流的过度扰动几乎都会产生阻力(用很哲学的方式说,自然界总是要维持他的平衡状态,这种性质导致自然界?本能?的抵抗任何破坏平衡的举动)。
    X-31的偏流方法使他整体效率减少很多,忘了是13%还是30%了。过度的推力损失将使得这种矢量控制方式损失了应有的优势。所以说要让TVC符合空战的需求,就必须让他拥有高效率。
  也就是?让气流平稳的转向?(俏皮一点就是?让气流在不知道自己被转向的情况下转向?)。 这势必得从发动机内部就开始让气流偏折,这引发了TVC发展中最麻烦的问题:密封,以及其它控制方面的问题。
    以下我就引述留里卡设计局总设计师Chepkin院士的说法,他说TVC技术的第一个问题是活动部件的密封,在喷口内,温度达到摄氏2000度时,气压达7大气压,这意味着一点点小漏洞就会引发爆炸,因此密封是第一个要解决的。
  第二个问题是矢量喷嘴的控制必须很小心,当用矢量推力协助起飞时,飞机于15m高度时,矢量喷嘴仍是朝上的,如果不尽快改变,飞机将在1到1。  5秒坠毁,但改回时要很小心,因为低速时矢量推力产生的负向加速(-G)远高于控制面,将可能是飞行员无法承受的。
   目前已实用化的矢量喷嘴都是机械式的,也就是必须以机械方法控制气流,活动部件无可避免的会增加重量,而且在后勤上也不太方便。所以航空先进国家开始发展不需要直接以机械控制的方法。  例如有人想到在喷刘中加入带电粒子(例如加入受热会电离的物质),使喷流能受电磁场控制,藉由在喷嘴部分加上的电磁场控制方向。
  还有一种很扯的方法,说是让发动机本身产生不平均的推力,来产生控制力矩。。。。。。。。。。。。。。。。。。。方法很多,虽然许多都处于构想阶段,但几乎指向一个方向:不须以机械进行直接控制。  。
  

2019-03-20

34 0
白色船长说的很正确.它就是有一个力对它作功

2019-03-20

69 0
    推力矢量技术   简而言之,推力矢量技术就是通过偏转发动机喷流的方向,从而获得额外操纵力矩的技术。我们知道,作用在飞机上的推力是一个有大小、有方向的量,这种量被称为矢量。
  然而,一般的飞机上,推力都顺飞机轴线朝前,方向并不能改变,所以我们为了强调这一技术中推力方向可变的特点,就将它称为推力矢量技术。     不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发动机的喷流都是与飞机的轴线重合的,产生的推力也沿轴线向前,这种情况下发动机的推力只是用于克服飞机所受到的阻力,提供飞机加速的动力。
     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则是通过喷管偏转,利用发动机产生的推力,获得多余的控制力矩,实现飞机的姿态控制。  其突出特点是控制力矩与发动机紧密相关,而不受飞机本身姿态的影响。
  因此,可以保证在飞机作低速、大攻角机动飞行而操纵舵面几近失效时利用推力矢量提供的额外操纵力矩来控制飞机机动。第四代战斗机要求飞机要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即大迎角下的机动能力。推力矢量技术恰恰能提供这一能力,是实现第四代战斗机战术、技术要求的必然选择。
       普通飞机的飞行迎角是比较小的,在这种状态下飞机的机翼和尾翼都能够产生足够的升力,保证飞机的正常飞行。当飞机攻角逐渐增大,飞机的尾翼将陷入机翼的低能尾流中,造成尾翼失速,飞机进入尾旋而导致坠毁。
  这个时候,纵然发动机工作正常,也无法使飞机保持平衡停留在空中。     然而当飞机采用了推力矢量之后,发动机喷管上下偏转,产生的推力不再通过飞机的重心,产生了绕飞机重心的俯仰力距,这时推力就发挥了和飞机操纵面一样的作用。
  由于推力的产生只与发动机有关系,这样就算飞机的迎角超过了失速迎角,推力仍然能够提供力矩使飞机配平,只要机翼还能产生足够大的升力,飞机就能继续在空中飞行了。  而且,通过实验还发现推力偏转之后,不仅推力能产生直接的投影升力,还能通过超环量效应令机翼产生诱导升力,使总的升力提高。
     装备了推力矢量技术的战斗机由于具有了过失速机动能力,拥有极大的空中优势,美国用装备了推力矢量技术的X-31验证机与F-18做过模拟空战,结果X-31以1:32的战绩遥遥领先于F-18。
       使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不仅其机动性大大提高,而且还具有前所未有的短距起落能力,这是因为使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的超环量升力和推力在升力方向的分量都有利于减小飞机的离地和接地速度,缩短飞机的滑跑距离。
  另外,由于推力矢量喷管很容易实现推力反向,飞机在降落之后的制动力也大幅提高,因此着陆滑跑距离更加缩短了。     如果发动机的喷管不仅可以上下偏转,还能够左右偏转,那么推力不仅能够提供飞机的俯仰力矩,还能够提供偏航力矩,这就是全矢量飞机。
     推力矢量技术的运用提高了飞机的控制效率,使飞机的气动控制面,例如垂尾和立尾可以大大缩小,从而飞机的重量可以减轻。另外,垂尾和立尾形成的角反射器也因此缩小,飞机的隐身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推力矢量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包括推力转向喷管技术和飞机机体/推进/控制系统一体化技术。推力矢量技术的开发和研究需要尖端的航空科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这一技术,F-22和Su-37就是两国装备了这一先进技术的各自代表机种。
       我国现在也展开了对推力矢量技术的预先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飞机也能够装备上这一先进技术翱翔蓝天,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