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矢量推力装置

矢量推力装置shishenme?

全部回答

2007-01-26

0 0
推力矢量技术:通过转动飞机发动机的喷口,改变喷射气流的方向,可以使战斗机在空中迅速改变方向,提高飞机的机动性。 而传统的飞机发动机喷口的方向不能改变,只能靠尾翼、机翼的配合来改变飞机的姿态,这在某些情况下是很困难的。

2007-02-03

47 0
    推力矢量技术   简而言之,推力矢量技术就是通过偏转发动机喷流的方向,从而获得额外操纵力矩的技术。我们知道,作用在飞机上的推力是一个有大小、有方向的量,这种量被称为矢量。
  然而,一般的飞机上,推力都顺飞机轴线朝前,方向并不能改变,所以我们为了强调这一技术中推力方向可变的特点,就将它称为推力矢量技术。     不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发动机的喷流都是与飞机的轴线重合的,产生的推力也沿轴线向前,这种情况下发动机的推力只是用于克服飞机所受到的阻力,提供飞机加速的动力。
     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则是通过喷管偏转,利用发动机产生的推力,获得多余的控制力矩,实现飞机的姿态控制。  其突出特点是控制力矩与发动机紧密相关,而不受飞机本身姿态的影响。
  因此,可以保证在飞机作低速、大攻角机动飞行而操纵舵面几近失效时利用推力矢量提供的额外操纵力矩来控制飞机机动。第四代战斗机要求飞机要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即大迎角下的机动能力。推力矢量技术恰恰能提供这一能力,是实现第四代战斗机战术、技术要求的必然选择。
       我们可以通过图解来了解推力矢量技术的原理。   普通飞机的飞行迎角是比较小的,在这种状态下飞机的机翼和尾翼都能够产生足够的升力,保证飞机的正常飞行。当飞机攻角逐渐增大,飞机的尾翼将陷入机翼的低能尾流中,造成尾翼失速,飞机进入尾旋而导致坠毁。
  这个时候,纵然发动机工作正常,也无法使飞机保持平衡停留在空中。     然而当飞机采用了推力矢量之后,发动机喷管上下偏转,产生的推力不再通过飞机的重心,产生了绕飞机重心的俯仰力距,这时推力就发挥了和飞机操纵面一样的作用。
  由于推力的产生只与发动机有关系,这样就算飞机的迎角超过了失速迎角,推力仍然能够提供力矩使飞机配平,只要机翼还能产生足够大的升力,飞机就能继续在空中飞行了。  而且,通过实验还发现推力偏转之后,不仅推力能产生直接的投影升力,还能通过超环量效应令机翼产生诱导升力,使总的升力提高。
     装备了推力矢量技术的战斗机由于具有了过失速机动能力,拥有极大的空中优势,美国用装备了推力矢量技术的X-31验证机与F-18做过模拟空战,结果X-31以1:32的战绩遥遥领先于F-18。
       使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不仅其机动性大大提高,而且还具有前所未有的短距起落能力,这是因为使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的超环量升力和推力在升力方向的分量都有利于减小飞机的离地和接地速度,缩短飞机的滑跑距离。
  另外,由于推力矢量喷管很容易实现推力反向,飞机在降落之后的制动力也大幅提高,因此着陆滑跑距离更加缩短了。     如果发动机的喷管不仅可以上下偏转,还能够左右偏转,那么推力不仅能够提供飞机的俯仰力矩,还能够提供偏航力矩,这就是全矢量飞机。
     推力矢量技术的运用提高了飞机的控制效率,使飞机的气动控制面,例如垂尾和立尾可以大大缩小,从而飞机的重量可以减轻。另外,垂尾和立尾形成的角反射器也因此缩小,飞机的隐身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推力矢量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包括推力转向喷管技术和飞机机体/推进/控制系统一体化技术。推力矢量技术的开发和研究需要尖端的航空科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这一技术,F-22和Su-37就是两国装备了这一先进技术的各自代表机种。
       我国现在也展开了对推力矢量技术的预先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飞机也能够装备上这一先进技术翱翔蓝天,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
  

2007-01-26

44 0
    航空发动机地面整机试车是对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工艺、材料和发动机性能、可靠性的最终检验和鉴定;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增长是通过不断积累试车时数实现的。“太行”发动机总设计师单位一航动力所十分注重整机试车工作,始终把“太行”发动机的可靠性增长放在第一位。
  2005年11月10日,曾经创造过奇迹的一航动力所试验基地再次让国人振奋——“太行”发动机胜利完成设计机定型前最后一项考核长试,获得了飞向蓝天的通行证。  回顾18年来的风雨历程,不辱使命的广大参研人员用智慧和信心换来的这张通行证上,闪烁的不仅是荣誉和光芒,而且还带有苦涩和悲壮。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航动力所航空发动机试车台非常简陋,每次试车启动发动机,轰鸣的响声震耳欲聋,周围几里地都能听得到,参试人员只好用棉团塞住耳朵。  尽管这样,加力试车的时候,轰鸣声仍让人难以忍受,强烈的噪音对身体刺激可想而知。
  当年经历过那种环境的试车人,有的患了心脏病,有的耳膜穿孔,但他们从来没有抱怨。也正是有了这些老航空人,我们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才得以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以来,一航动力所在试验基地新建成两座技术设备先进的现代化试车台,其中矢量推力试车台是国内惟一、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航空发动机试车台。
    试验设备和试车环境极大改善,两个台能同时承担很多机种的发动机试车任务。“太行”发动机在研制的过程中,先后有数十台发动机进行了几百次整机性能试车和寿命试车,累计试验数千小时;其中设计定型持久试车和长久初始寿命试车是“太行”发动机设计定型前最重要的两项考核。
  “太行”发动机设计定型持久试车时,从领导到每个参试人员发扬严细慎实的工作作风,从细节抓起,注意过程控制,加大了发动机试验过程中的检查力度,实行20小时~25小时定期检查制度;每次试车后增加孔探仪检查,确保发动机长试安全。
    设计、试验专业的同志制定了科学的数据监视和分析方法,选派技术骨干负责现场参数跟踪观察记录。参试人员超负荷工作,白天在现场认真密切关注参数变化情况,晚上到办公室加班,认真处理分析白天试车的数据。
  大家在每一项试验过程中,对每一项工作都精心准备、精心操作。当时设计定型持久试车分别在两个试车台上进行,两个台的试车任务平时是由一个组的同志承担;这次两个台同时试车,任务重、时间紧,常常是两个台连轴转。
    大家只能抓紧在后半夜发动机停车时间休息四、五个小时,第二天又坚持照常试车。试车期间正逢夏季,高温酷暑丝毫也没有影响试车进度,经过85个日日夜夜奋战完成了考核任务。“太行”发动机长久初始寿命试车共历时40多天,发动机平均每天运转多达十几个小时。
  试车组人歇机不停,两班倒轮流作战。  这就要求每一个人对试车的各个环节都要了如指掌、胆大心细、随时检查,做到万无一失。一次,发动机启动进行液压加载试验过程中,液压间报警指示灯报警。
  负责液压加载系统的两位同志快速打开液压间大门,发现屋里已经油雾弥漫,根本看不清人。为了及时了解情况,不耽误发动机正常运转,他们冒着油气熏呛,不顾个人安危,冲进液压加载间详细检查设备情况,及时反馈给操纵手。
    他们比谁都清楚发动机液压加载的油管压力为280公斤,高压油柱甚至可以穿透钢板,而且油雾对人体有极大的伤害。当我们反思事件危险性的时候,这两位同志什么都没说,只是憨厚地笑了。
  因为他们深知,保护发动机安全,维护发动机正常运转是自己的神圣职责。“太行”发动机长久初始寿命试车是设计定型前最后一个考核项目,也是继攻关战区、试飞战区2005年取得进展的结果。    “太行”发动机摸底试验从没有试过这么长时间。
  由于时间长,发动机油门杆变化次数多,对低端循环考核、热端部件考核更为苛刻,更接近部队实战要求。这次长试是最难的一次考验。一航动力所上下一盘棋,象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精心呵护,严细慎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经过研究所设计、试验及保障等各个部门艰苦细致地工作,长久初始寿命试车只用了45天时间就顺利通过,未发生。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