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清明扫墓踏青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清明扫墓踏青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全部回答

2016-10-13

52 0
     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短短两句,便将清明的清冷凄凉衬托得淋漓尽致。清明,又被称为鬼节,每逢此节,人们便会踏青扫墓。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节这天踏青扫墓呢? 在中国,清明、中元、寒衣被称为三大鬼节。
  这三大鬼节,最为国人重视的就是清明节。  据说,清明扫墓早在西周时期便已成俗,它是由古代帝王春天祭祖的习俗演变而来。后来,这种宫廷祭祖礼仪推广到了民间,春日祭祖的习俗渐渐形成。
   清明节最重要的内容是上坟扫墓。从古至今,每逢清明,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派人前往家族墓地,为已故的亲人上供烧纸,给冥府的亲人“送物送钱”。  祭奠之余,还要给祖坟填土加固,以免墓地被虫兽盗洞,扰了死者的安宁。
  由于清明节备受国人重视,便和春节、中秋、端午一^起,并称为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又被人们叫作寒食节。据史料记载,寒食节本在清明的前几天。这一天里,人们要禁火,吃冷食,祭祖。但是并没有文献记载,寒食节上坟的习俗源自何处。
    唐玄宗曾经下诏说:“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当允许,使之永为常式。”后来,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合为一天,寒食节上的一些习俗也就迁移到了清明节0白居易曾有诗云“鸟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明节承载了两个节日的内涵。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大约在每年阳历4月5日左右。  4月里,雨水逐渐增多, 万物复苏。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可见,此时的气温已经回暖。这一时期, 也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古人认为踏青折柳能够防止病毒侵害。清明踏青由此而来,而现 代人则把它当成锻炼身体的方式。后来,清明节又增添了折柳、蹴鞠、荡秋千等文娱活动。
     如今清明节,举家春游,做些户外运动已成为流行风尚。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