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民族国家形成的前提是什么
在9~12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是层层土地,受封人只向自己的封主宣誓效忠,形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中国则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是封建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密切;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人身依附关系相对较轻。 西欧封建社会城市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工商业不发达;中国封建社会有比较发达的城市,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 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君主的绝对专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的命令可以达到帝国统治的任何一个地方。 而西欧所谓封建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封君封臣的制度,但是封君只可以向自己的封臣发号施令...全部
在9~12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是层层土地,受封人只向自己的封主宣誓效忠,形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中国则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是封建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密切;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人身依附关系相对较轻。
西欧封建社会城市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工商业不发达;中国封建社会有比较发达的城市,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 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君主的绝对专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的命令可以达到帝国统治的任何一个地方。
而西欧所谓封建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封君封臣的制度,但是封君只可以向自己的封臣发号施令,在法国的中世纪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也就是说西欧的封君的权力远没有中国皇帝的权力大,当然西欧不同国家也会有些区别,但是大体上都是这样。
摘要:“封建”于史学界本来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但就主流观点,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和西方的历史上都存在着封建社会。中国的“封建”与西方的feudalisms,有相似相同之处,所以二者存在着对比的前提。
但他们之间更多的则是差异。西方学者多以西欧的封建制度为蓝本来与中国的封建制度进行对比,无形中形成了一种主客之差,因此并不能十分客观的进行论证。本文从“封建”定义着手来讨论中国西周与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异同,并着重于其不同的部分。
关键字:西周 西欧 封建 定义 政治机构 中央权力 宗法制 宗教 生产 土地引言就封建社会而言,中西方学者存在很大争议。西方学者对中国封建的熟悉,各有不同。一派是认为中国无封建的,这就是东方专制主义的说法 ,不过,现在它已经不大风行了。
另一派是主张中国历史上有封建的,虽然他们对封建的熟悉多为政治、法律上的封建主义。中国学者都认为中国古代是存在封建社会的,但就封建社会的饿分期和定义也有很大差异。本文撇开争议不谈,只将中国古代西周时期,被中西学者所认同的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放在一个可以进行比较的平台之上,来分析其异同之处。
一、对“封建”的界定对于这一点,笔者比较赞同冯天瑜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再认识》中的观点。汉语当中“封建”的本意应该指的是于中国古代实行的分邦建国之制,之后发展成为包括各种封爵建藩举措,还用来指涉与分封制相关的朝政、官制、人身关系、土地制度、民族关系、国际关系。
等19世纪中叶以后,中日两国译者以“封建”对译西语中表述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feudalisms。feudalisms这一概念,在西欧有一个复杂的形成过程,其含意约指封君封臣、农奴制、庄园采邑制、领主垄断土地、土地不能自由买卖、与人身依附并存的领主与附庸间的契约关系等等。
这与我国古代的古代的封建制度有相同之处,固才用“封建”一词来翻译西欧的feudalisms。五四时期,陈独秀开始泛化封建,他的文章中初现“封建—前近代—落后”的用例。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国际文件以“半封建”指称现实中国。
随后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中,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些左翼理论工作者把以专制集权和地主、自耕农经济为特征的秦汉至明清的两千多年社会称之为“封建社会”。这一泛封建观的说法有悖于“封建”的本意,也与西欧的feudalisms相差甚远,是不准确的。
因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废分封而置郡县,就意味着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遂告结束。①西方学者之所以会对中国的封建制度产生歧义,甚至极少数人认为世界上除了西欧地区,其他地方没有封建制度的存在,在于他们以现代的西方社会,或至少是近代的西方社会来和他们所认为的过去的中国做对比,由此指出中国社会如何落后,东方专制主义就是其典型代表。
或是把西方的feudalisms来和中国的封建相对比,以西方的封建为典型来看中国有无与之相同的情况。这些理论和方法都是片面的,不足以来客观的比较中西方的封建制度。因此,将中国西周时期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进行客观的比较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二、中国西周时期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的相同之处正如上文所说,中国西周时期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有些许相同之处,因此二者才有比较的前提。但本文旨在说明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固对于其相似之特点只是略提一下。
在政治方面,这封建时代,无论中国和西方,国家形态主要是君主制的统治,其发展的趋向也是君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官僚机构越来越建全。即使其中出现封主权利过大,分裂割据的势力时有出现的现象,但不能说封建国家是主权分割的国家。
其国家的组织形式——西欧的采邑制与中国的分封制,基本相同。国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一些贵族、功臣,同时受封人对国王要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收到册封的人变成为该地区的土地和人民的所有者。西欧社会的封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和西周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相类似。
封主与受封者都有一定得权利与义务,如封主负责保护受封者对其内部的争议进行调解,受封者必须效忠于封主,为封主作战,缴纳贡赋等。在经济方面,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都占统治地位。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也有简单的机械。
工商业有一定发展,但只有很小的比重。生产关系上,则普遍是大土地所有制和小生产的结合。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社会主要生产者农奴(或农民)没有土地,封建主占有的大量土地是通过农奴来耕作。
封建主利用他们所掌握的土地和封建特权,通过超经济强制手段来对农奴进行封建剥削(主要是封建地租)和压迫。三、中国西周时期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的不同之处第一,中国的封建社会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周天子是全国最高统治者,王权高于一切,君主是国家一切资源及人们的主人,是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同时,周天子虽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贵族,但是其军事、行政等一些权利还是牢牢的掌握在周天子的手中。而西欧的封建制度中,国王的权利并没有西周社会那样的至高。西欧实行层层分封,采邑的封主可以在其领地内再进行分封,形成封主(领主)和附庸(陪臣)间的层层关系。
虽然有统一封建主阶级内部秩序的作用,但它和中央集权国家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机构有明显的不同。任何一级封建主在他们的世袭领地内,都拥有军事、司法、行政、财政的全权。这种权利,不仅国王不能干涉,就是他的封主,也只能根据封主和附庸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行事。
这种封建等级制度,表面看来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实则是一盘散沙。国王的权利不大,实际上是封建贵族民主制,整个西欧是分裂的。只是到封建社会末期,王权才加强起来并形成君主专制制度,但这时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解体了。
第二,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度与宗法制度相联系。天子、诸侯、卿大夫的职位都由嫡长子继承。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以宗子为中心,依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所以,西周初期,“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显诸侯。
”而一般平民与贵族之间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后来则演变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门阀政治,对整个中国历史发展都有深远影响。在西欧社会的分封中,并不看重这种血缘关系,而是财力和军事才能;西欧的封建制度则与宗教有密切的关联。
宗教在西欧世界当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后来甚至出现了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现象。最初在分封采邑的时候,也会对主教和宗教组织进行分封。国王也会利用宗教来约束封主。第三,在土地所有权方面,西欧最初所实行的采邑制,即查理。
马特时期,其封主只能终身占有,并不能世袭。到了9世纪后期,采邑才变成后封者的世袭领地,即变成了封土。而中国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从一开始就是世袭的,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中国封建主对自己的地产有较大的处分权,可以继承、买卖、转让,但一般说来在地产上却没有合法的司法、行政权力,而西欧封建主的地产往往由封授得来,对其地产的处分权要受到上一级封主的一些限制,但在其地产商却有某种司法、行政权力,世代相传,形成对其地产上居民的行政管辖权。
第四,在生产方面,中国古代偏重于经营精耕农业,西欧偏重于经济粗放农业。中国流行的是佃客分种制田庄,而西欧一度流行的是农奴劳役制庄园。西欧各国的封建国王将国土分封给各个封主之后,并不能从中获得收益。
但国王也拥有自己的采邑,他的经济来源就靠他自己的庄园。所以当时有“国王靠自己生活”的说法。中国西周天子靠全国臣民养活,“聚敛贡城阙”,各诸侯国都要给他纳税、贡献、服役。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