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权分置,对中国股市有何影响?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这一情况也为我国股市所独有。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74%。
股权分置问题可能影响宏观经济走势
如果股权分置问题久拖不决,不但会滞后国有银行上市的日期,而且影响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再融资活动,从而使银行资本金的筹集愈发困难。这样一来,由于受制于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银行信贷规模增幅将会继续下滑,这必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未来的健康走向。
纵观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状况,目前有两个领域的改革急需尽快取得突破。一是汇率体制...全部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这一情况也为我国股市所独有。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总股本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4%,国有股份在非流通股份中占74%。
股权分置问题可能影响宏观经济走势
如果股权分置问题久拖不决,不但会滞后国有银行上市的日期,而且影响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再融资活动,从而使银行资本金的筹集愈发困难。这样一来,由于受制于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银行信贷规模增幅将会继续下滑,这必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未来的健康走向。
纵观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状况,目前有两个领域的改革急需尽快取得突破。一是汇率体制的改革,二是对股权分置的改革。之所以强调这两个领域,并不是说其他领域的改革不重要,而是因为这两个领域的改革如久拖不决,不仅会使其未来的改革成本越积越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会严重滞后其他领域的改革进程。
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使股市失去了一项重要的经济功能--长期资本融资功能。一方面,权益性资本供应短缺不但增加银行系统间接融资的压力,而且,权益性资本长期供应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总体融资能力;另一方面,股市融资功能的欠缺也使银行系统本身失去了一条常规的外部资本金融资渠道,从而限制了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和信用能力的增长。
因此,如果股权分置问题不尽快解决,必然会导致整个经济融资规模的下降。
大家可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虽然去年(2004)经济总体过热,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也非常充足,但是,信贷却异乎寻常地“冷”,年初人民银行预定的2.6万亿(增长17%)的新增贷款规模到年底只完成了2.26万亿(仅增长了14.5%)。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一季度,全国信贷规模增速仍在下滑。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居高不下,2004年城乡固定资产规模达到7万亿,增幅25.8%,2005年一季度增幅仍高达25.3%。
由上述现象可以推出如下结论:银行流动性充裕而信贷增长乏力说明银行普遍有“惜贷”行为;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而银行信贷“过冷”则表明在官方统计数据之外还存在大量地下信贷活动。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银行资产规模扩张受到资本金充足性的严格限制——银行资本金增加的速度远远低于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速度,致使大量信贷资金转入地下。
2004年3月1日,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正式生效。依照规定,到2007年1月1日,中国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百分之四。但是,到2004年底,资本充足率达标行的资产规模占比仅为47%,而且大部分达标行的资本充足率仅略高于8%的监管要求。
因此,大多数银行所面临的资本充足率达标压力仍然很大。
目前,我国银行企业普遍缺乏正常的外部资本金补充渠道,一般只能通过利润留成来增加权益性资本。但是,由于银行业正处于改革时期,各银行的大部分利润都被用来冲销历史坏账,而用于增加资本金的数量则很少。
因此,目前银行业迫切需要借助股市筹集资本金,以满足银行资产规模快速扩张的需要。由于股权分置问题影响到银行信贷规模的正常扩张,因此,它也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常规传导渠道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因为企业融资的正规渠道(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受到限制,才使得大量信贷资金被迫转入地下,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威胁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和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众多证据表明,最新一轮经济过热,其根源在于土地。早在2002年,国务院发文要求各地建立土地交易中心,规定所有土地交易必须到各地土地交易中心完成,其政策本意是规范地方的土地交易行为。
但是,当土地交易中心建成之后,地方政府突然发现它是一个巨大的地方财源。由于政府拥有对土地的支配权,因此,只要将土地拿到土地交易中心出售,地方政府就可获得大量廉价资金,用以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建设,从而推动了新一轮的经济过热。
中央政府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将宏观调控的重点主要放在规范土地交易和控制信贷规模两个方面。实际上,政府控制信贷的政策是多余的,因为,2004年的信贷规模已经因资本充足率的限制被压得很低了,事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如果对去年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反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推动新一轮经济过热的根本动因在于土地,而不是信贷。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土地被控制住之后,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我们的判断是,如果对土地控制过度,而信贷规模继续因资本充足率的限制趋于萎缩的话,那么中国经济很可能再次步入衰退。
做出这样的判断并不是危言耸听,大家应该还清楚地记得,当1998年人民银行取消对银行信贷的计划管理,转而采用更加商业化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之后,银行信贷规模大幅萎缩,结果导致中国经济走入长达4年之久的通货紧缩时期。
因此,如果股权分置问题久拖不决,不但会滞后国有银行上市的日期,而且影响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再融资活动,从而使银行资本金的筹集愈发困难。这样一来,由于受制于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银行信贷规模增幅将会继续下滑,这必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未来的健康走向。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