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企业管理

企业和员工是什么关系?

企业和员工是什么关系?

全部回答

2018-07-25

0 0
公司与员工说一种大与小,利益一致的关系。公司有无数个员工组成,没有员工就没有公司,但是公司离开任何一个员工,公司也会继续开下去。公司经营的好赚钱了,员工同样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和优厚的福利。同样公司经营不善亏损员工无法生活下去,员工纷纷离职,公司也会面临倒闭关门的境地。

2018-07-25

1 0
    两种对象的共同存在,它们之间一定有一种利益关系维系着。在企业这个大环境里,内部的利益关系是怎么样的呢,企业和员工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利益关系呢?作为企业家,必须明了企业内部的利益格局,即利益关系的性质和层次,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利益分配,有效响应、引导、协调各类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从而实现管理的成效。
       《史记》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堪称中国经济学的开篇之作,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的名言,一语道尽了商业的本质。而现代关于企业的标准定义是,以营利为目标的社会组织。
  企业管理的本质是洞察需求和平衡需求。作为企业家,必须明了企业内部的利益格局,即利益关系的性质和层次,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利益分配,有效响应、引导、协调各类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从而实现管理的成效。                 基层员工和企业是利益共同体   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是职业化,即按照约定的规则和明确的标准行事。
  先有企业行为的职业化,然后才有员工行为的职业化。遵循职业化准则的企业,才能塑造高职业素质的员工。企业一旦录用一个员工,首要的责任,是培养其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作为职业人,基层员工和企业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利益,是指当前的现实利益。基层员工的现实利益,是通过企业赋予的工作机会获得自身的生存条件和安全保障;企业的现实利益,是通过基层员工的劳动实现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双方之间这种现实利益的交换,构成相互关系的主轴。
    所以,企业必须有能力创造和提供工作机会,员工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符合市场行情的工资收入,员工必须为企业提供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福利和安全保障,员工必须承担相应的岗位责任并主动维护企业的利益。
     企业对基层员工的要求,也应该与利益共同体的关系模式相匹配。  基层员工要足够胜任其本职工作,遵守组织纪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基层员工之间要自觉合作,相互配合,谋求集体利益最大化。
  但是,企业不能赋予基层员工过于广泛的责任和义务,也不能提出过于苛责的要求或者不切实际的期望。企业必须立足于现实条件和标准,对应于实际支付的报酬水平,对基层员工提出责任和绩效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企业充分保障员工的利益,才能期待员工积极维护企业的利益。
               基层主管和企业是成长共同体   基层主管则不同于基层员工,作为初级管理者,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应该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基层管理者一般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比较成型和清晰的规划;同时,他们基于若干年的职业经历,往往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相对可靠的生活条件。
    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使他们有能力着眼于长远发展,来设定自身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模式。   那么,应该如何来界定基层主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呢?我们要深入考察的是,从基层主管的角度,希望从企业的利益分配中获得什么?从企业的角度,希望从基层主管的工作中获得什么?   基层主管往往不会拘泥于对现实利益的期望,而更看重自身未来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同样,企业对于基层主管的期望,也往往并非着眼其个人的技能和产出,而是关注其直接带领的基层团队生产力水平。只有基层团队的能力突出,效率显著,企业的成长才具有坚实的基础。所以,基层主管和企业之间,最大的共同利益是成长,二者是成长共同体。
  企业应该创造条件,完善机制,为基层主管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  基层主管群体,是通过实践检验而选拔出来的储备人才库,往往有很大的概率,从中产生企业未来的领导者。企业强化对基层主管群体的成长导向,引导其超越现实利益,放眼未来,开发潜能,是促进企业成长的基础性手段。
           中层经理和企业是事业共同体   如果员工已然成长为中层经理,承担了独当一面的责任,他所关注的核心利益,就必然会超越现实利益和个人成长的层面,而进一步提升到事业的高度。
    中层经理是部门或事业单元级别的领导者,开始参与企业的决策,直接负责本部门或事业单元层面的决策,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考虑更加深远,能够打动他们的是事业影响力,而不再是职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对于企业来说,选拔一个人担任中层经理的职位,就是赋予其事业中坚的责任和信任。  考察其是否胜任部门或事业单元负责人职位的关键评判标准,是他属于领导型人才还是职业型人才。
  这两类人才的根本区别,表现在思维模式和责任能力的差异(参见笔者另文《企业家的识人之道》)。中层经理阶层,构成企业的脊梁,直接支撑着企业的事业体系。不可想象,一个没有强大中层的企业,会具备厚实的组织能力。
    而缺乏组织能力的企业,当然其事业不可能持续发展。   很显然,中层经理和企业是事业共同体,二者基于事业发展的共同关切而开展合作。中层经理层级的领导人才,选择企业的主要依据,是该企业作为事业平台的价值是否充分,以及该企业所从事的事业具有怎样的社会影响力。
  如果只是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甚至还包括动听的职务头衔,而缺乏广阔的事业平台和广泛的事业影响力,往往难以吸引和保留真正的中层经理级领导人才。     高层领导和企业是价值共同体   高层领导是指企业决策班子成员,他们是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制度机制的设计者,他们的智慧和能力,直接决定性影响到企业的成败。
  如果不是出于价值观和信念的认同,很难想象高层领导班子内部能够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也很难想象高层领导者能够很好的融入企业并有效的领导企业。  所以,高层领导和企业应该是价值共同体。
     企业能够吸引高层领导者加盟的核心要素,首先应该是共同的价值观。如果不是因为价值观和信念认同,而是依靠高薪或其他的功利性手段,从外部引进企业的高层领导,则必将造成企业内部价值观混乱的高风险局面。
  企业内部培养和选拔高层领导人才,也应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基本原则,所谓德,就是指其对公司核心价值观身体力行的程度。  企业家在寻求高层领导人才的时候,应该特别关注互相之间是否拥有核心理念的认同和共鸣。
            企业家和企业是命运共同体   海尔的张瑞敏先生曾经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什么是企业家,就是心里只有企业没有家的人。有人曾提问联想的柳传志先生,为什么当年选择杨元庆而不是郭为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他回答的原因之一是,联想集团的事业,对于郭为来说,是他个人当时的最佳选项;而对于杨元庆来说,联想就是他的命,他没有其他的选择。
    两位企业领袖强调的理念其实是高度一致的,必须是把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紧捆绑,心无旁骛专注于企业发展的人,才堪称为企业家。企业家和企业是命运的共同体。二者之间最为关键的共同利益是命运攸关。
     企业家往往是企业的事业开拓者,是企业使命和愿景的描绘者,也是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者,并以这三个方面的责任和影响力,直接塑造了企业的命运。  没有企业家,就不会有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没有企业的存在和成长,当然也就无所谓真正的企业家。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企业管理
贸易
保险
银行业务
经济研究
股票
商务文书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产业信息
个人理财
基金
外汇
金融
证券
经济
银行
黄金
期货
财政
商业
房地产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