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语文问题

请写出:"五谷""五味""六畜""文人四友""文书""花中四君子""文房四宝""五行""岁寒三友"以及其来历...

全部回答

2006-11-24

0 0

    1、“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这二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百谷”、“六谷”和“九谷”说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异所致。
    “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因此,笼统地说来,五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2、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 3、 猪、牛、羊、马、鸡、狗六种禽畜;泛指家畜 4、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5、文书:文书 (records)亦称文件。
    文书一词早在汉代即已使用,如《史记·匈奴传》“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汉书·刑法志》:“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 (下面不是汉代的)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白居易《卖炭翁》 文书下行直省。
  ——清·方苞《狱中杂记》 而文件一词则迟至清末才出现,此后二者经常混用,随着现代社会文书制作材料的扩展和记载方式的变化,文书和文件的内涵也逐渐扩大。  在外文中,文书、文件以至文献则基本没有区别。
   6、“花中四君子”是指梅、竹、兰、菊。 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  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  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近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  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
  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7、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在用于书法、绘画的文化艺术工具中这四宝是最基本的工具。   8、五行:金、木、水、火、土。
  应出至《易经杂说》 9、岁寒三友:松、竹、梅 。

2006-11-24

115 0

    1、“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这二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百谷”、“六谷”和“九谷”说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异所致。
    “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因此,笼统地说来,五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2、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 3、 猪、牛、羊、马、鸡、狗六种禽畜;泛指家畜 4、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5、文书:文书 (records)亦称文件。
    文书一词早在汉代即已使用,如《史记·匈奴传》“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汉书·刑法志》:“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 (下面不是汉代的)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白居易《卖炭翁》 文书下行直省。
  ——清·方苞《狱中杂记》 而文件一词则迟至清末才出现,此后二者经常混用,随着现代社会文书制作材料的扩展和记载方式的变化,文书和文件的内涵也逐渐扩大。  在外文中,文书、文件以至文献则基本没有区别。
   6、“花中四君子”是指梅、竹、兰、菊。 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  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  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近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  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
  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7、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在用于书法、绘画的文化艺术工具中这四宝是最基本的工具。   8、五行:金、木、水、火、土。
  应出至《易经杂说》 9、岁寒三友:松、竹、梅 呵呵``` 我抄滴~~~~~。

2006-11-24

119 0

    五谷: 粮食作物的统称。“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
  这二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百谷”、“六谷”和“九谷”说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异所致。  “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响所致。
  因此,笼统地说来,五谷指的就是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虽然相沿了两千多年,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决青黄不接的作用,加上这时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口性大大提高,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与粟相提并论。
    儒家经典《春秋》一书中,它谷不书,至于禾麦不成则书之。可见,圣人在五谷之中最重视麦与禾。西汉时期的农学家赵过和?锸ぶ榷荚铝τ谠诠刂械厍乒阈÷笾种病:捍刂腥丝诘脑黾佑肼笞鞯姆⒄褂凶琶芮械墓叵怠V钡教扑我郧埃狈降娜丝诙级嘤谀戏降娜丝凇5扑我院螅榭龇⑸吮浠V泄丝诘脑龀ぶ饕杏诙系厍庹乔睾阂岳幢怀莆暗毓闳讼 钡某街亍K未戏饺丝谝殉狈剑腥斯兰剖?:4;此后至今一直是南方人口密度远大于北方。
    南方人口的增加是与水稻生产分不开的。水稻很适合于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种植,但最初并不起眼,甚至被排除在五谷之外。然而却后来居上。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明代宋应星的估计,当时在粮食供应中,水稻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大、小麦、黍、稷等粮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豆和大麻已退出粮食作物的范畴,只作为蔬菜来利用了。
    但是在一些作物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时,一些作物又加入到了粮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甘薯、马铃薯相继传入中国,并成为现代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味: 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
  这五种类型的食物,不仅是人类饮食的重要调味品,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也是人体所必需! 六畜: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文人四友: 琴、棋、书,画 文书: 文书 (records) 亦称文件。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为处理事务、交流信息而使用的各种载体的文字、图表、声像等记录材料。它是人们社会交往的工具,也是档案的前身。  文书和文献的概念不同,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的范围很广,图书、期刊、报纸、档案等都是,文书只是文献的下属概念之—,它不包括传播知识、信息的出版物,也不包括已被保存起来的历史记录,是与图书、档案等并列的概念。
  文书和文件的概念,有些学者认为是有区别的;有的人认为文书是一个集合名词,是总体的概念,而文件只是其中以文字为表述形式的那一部分,也作为单份书面记录的称谓,还有的人则正相反,认为文件是广义词,是总 体慨念,而文书只是其中一个种类,专指书面文件。
     文书一词早在汉代即已使用,如《史记·匈奴传》“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汉书·刑法志》:“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而文件一词则迟至清末才出现,此后二者经常混用,随着现代社会文书制作材料的扩展和记载方式的变化,文书和文件的内涵也逐渐扩大。
  在外文中,文书、文件以至文献则基本没有区别。  英文record一词,通常译为记录、记载,按国际档案理事会所编《档案术语词典》(1984)的解释为:“由机关、团体、组织或个人在履行其法定职责或处理事务中产生、收到并保存的任何形式和载体的信息记录。
  ”这个解释虽有些偏向于档案,但与中国文书的概念最为接近;英文document一词,通常译为文件或文献,按《档案术语词典》的解释为。  “载体与记录于其上的信息的结合体,可用作凭证或参考。
  ”这个解释介于文件和文献之间,而更接近于文献。其他语种如法语、德语、西语,俄语等也基本如此。 文书就其形成者和使用范围,可分为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两大类。公务文书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履行其职务的活动中产生和使用的文书,私人文书指个人、家庭或家族在处理自身事务的活动中产生和使用的文书,如信件、笔记、契约、书稿、家谱等。
    公务文书通常简称为公文,是文书中的主要部分,也是文书学 的主要研究对象。公文的种类,依其来源可分为收文、发文和内部文书,依其行文关系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依其传播范围可分为公务用文书、机密文书和内部文书,依其性质和用途可分为法规文书和日常行政管理文书,依其制发机关可分为党派团体文书、国家行政机关文书、企业事业单位文书等,依其文种的应用范围可分为通用文书和专用文书。
    作为管理国家事务和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公文具有如下特征:(1)必须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即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和根据自己的职能和权限制发公文;(2)公文代表机关的法定权威,也是处理事务的依据,具有施政效用,必须贯彻执行,(3)公文的种类、用途、体式以及处理程序一般都有明确规定,以维护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保证能及时、准确地处理事务。
     现代有些学者提出文件(即文书)运动(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文件从其产生至消亡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是制作阶段,即书面文件的撰写、表格文件的设计与填写、图示文件的绘制、音像文件的录制、机读文件的输入等。
  共制作通常是由各单位的领导人、业务人员、秘书人员以及其他各种公职人员或私人来完成的。   二是现实使用阶段,这时的文件处在传递、运转、承办和执行过程中,暂时存放在制作、收到和承办的单位或个人手中。
  这一阶段的工作,也是由领导人、业务人员、秘书人员以及其他各种公职人员或私人来完成的。处于这一阶段的文件被称作现行文件。 以上两个阶段也有学者认为是一个阶段,即现行文件阶段,也可称作文件处理或文书处理阶段。
     三是暂时保存阶段,北美国家的一些学者称为半现行文件阶段或休眠阶段。这时的文件已现实使用完毕,因一部分日后尚有查考价值而被保存起来,中国习惯称为归档。保存这些文件的机构称为档案室或中间档案馆。
  中国学者一般认为进入这一阶段文件已转化为档案,不宜再称其为文件而只能称其为档案,或称现行档案、现行机关档案。  欧美一些国家的学者则仍称之为文件,或半现行文件、休眠文件、档案文件,保存这一阶段文件的机构则称为文件室、文件中心、文件服务中心。
   四是永久保存阶段。在暂时保存阶段(一般为二,三十年)的文件,有一部分丧失继续保存的价值,被销毁,剩下的仍有科学、历史价值的文件将无限期地保存下去,直至其毁灭.处于这一阶段的文件一般均由档案馆保存,世界各国普遍称之为档案,也有些学者称之为非现行文件、历史文件或档案文件。
     上述4个阶段的划分是就文书总体而言,具体到每一份文件,有的只经历制作与现实使用阶段,有的还经历暂时保存阶段,而经历全部4个阶段的只是其少数。据北美国家抽样统计,现代社会的文件进入永久性保存阶段的只是5%左右. 花中四君子: 梅。
  兰。竹。  菊,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 梅,剪雪裁缝,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簇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自趋炎势 合而观之,有一共同点,都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文房四宝: 人类文明自诞生时起,人们便以各种方式将文明的果实保留下来,使我们能够领略到先辈的风采与创造,同时也使我们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文房用品尤其是“文房四宝”,作为文明的载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很早就已有“文房”之称,笔、墨、纸、砚则被誉为“文房四宝”。  在用于书法、绘画的文化艺术工具中,仅这四样宝,就已备受文人的喜爱和珍藏。这四宝是最基本的工具。
   五行: 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行学说认为,五行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元素,宇宙间各种物质都可以按照这五种基本物质的属性来归类,五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祖国医学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以补充阴阳学说。
     (1) 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有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有相互制约、抑制、克服的意思。   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母)和“我生”(子)两方面的关系,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又都具有“我克”(所胜)和“克我”(所不胜)两方面的关系,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五行生克制化是正常现象。五行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出现异常现象,都可引起相乘或相侮的变化。
  乘是乘虚侵袭的意思;侮是欺侮的意思。相乘是过度的相克,超过了正常制约的程度,其规律同相克,但被克者更加虚弱。  相侮即“反克”,又叫反侮,即本来是自己所能克胜的,却反而被它克胜,其规律与相克正好相反。
  例如,正常时土克水,若土气虚弱,或水邪泛滥,水就反过来侮土。 岁寒三友: 松、竹、梅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拨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
  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岁寒三友的由来: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经王安石等人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
    黄州即今湖北黄冈。作为“罪人”的苏轼初到此地时,心情很苦闷。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
  这块地,当地人唤作“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 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到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来。  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
  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肃然起敬,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以后,合成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图案,一般都用在器皿、衣料和建筑上。
  仁人志士对它的理解,是借此体现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老百姓则看重其长青不老、终冬不凋,引申为生命力的旺盛,所以也成为吉祥的象征。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