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贸易

中国比较优势产品出口的利与弊

中国比较优势产品出口的利与弊,要求论述,希望个位帮帮忙,谢谢了!

全部回答

2006-11-10

0 0
    以家具产品的出口为例,作如下分析: 一直以来,中国家具企业对于产品的出口热情狂增不减。很多企业如果出口业务好的话,就会逐步放弃内销,顺势将出口业务越做越好;相反,企业出口业务做得不好的话,就转向内销,就有可能越做越差。
  由此可以看出,在拥有国外采购商的前提下,出口易做,内销难做,这也许是中国家具企业热衷产品出口的关键原因。   中国家具内外销的比例约为2:1,而且外销增速高于内销增速。由此可见,中国家具外销是产业的重要特色之一,这是由中国家具业的客观现状所决定的,也证明了中国家具出口热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显然,中国家具出口热还会保持较长的时间,3-5年,甚至5-10年之间仍会热情不减。  因此,清醒认识和正确对待“出口热”对于中国家具企业做好出口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中国家具企业现有的诸多出口行为分析看,“出口热”对企业有利有弊,但总体上来说,“出口热”是有利于中国家具发展的。
   “出口热”的有利一面 1。由于出口订单一般数量较大,利润的积累快,虽说出口的利润率相对较低,但因数量较大,导致利润总额较大,因此,家具出口企业易于做大做强。   在大陆投资的台商家具企业外销的一般规模较大,年产值多在亿元以上;超大规模,年产值达数十亿的企业产品百分之百外销。
   而专事内销的台商家具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年产值达亿元以上的并不多见。 其他资本类型的家具企业也是如此,外销的规模大,内销的规模小。 2。无太多产品开发之烦恼。  新产品的开发一直是困扰中国家具企业的一大难题,产品系列推出后成功与失败常常关乎企业的生死。
  尤其是在中国,产品款式更换周期特别短,每6个月就有新系列产品推出;而在国外,这一周期约在2年左右。 国外采购商在中国采购家具时,80%以上会明确告知企业,他所需要的产品是什么样子,企业只需按图索骥而已。
     而且,采购商会派质量检测人员帮你把好质量关。所以家具出口企业省去了有关产品开发的大部分工作,无产品开发之烦恼。 3。市场开拓费用低。这一点也是内销企业的苦痛,企业产品进入终端市场,需要征集经销商,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去维持终端网络的良性运转。
  其间多个环节、多个细节都需要企业小心翼翼去维护、去打理。  而外销,基本上是一一对应关系,生产企业的重点是找到采购商,将产品发给采购商,进入终端市场的工作全由采购商来做。因此,相对内销来说,家具出口企业市场开拓费用低。
   4。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快。出口企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内外部形象和严格的管理体系,产品必须严格遵循目标市场的有关标准,这就使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以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   经常考察家具生产企业的人都知道,外销企业的整体形象优于内销企业。
  但近几年,内销企业和内外销并重的企业大规模地对工厂进行了改造,一大部分企业形象并不逊于外销企业。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中国家具的出口热对产品的影响是积极的,这也是由中国家具业的客观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但快速增长的家具出口带给行业的也有弊端存在,只要企业能够客观清醒地认识到,而不是盲目的乐观,对出口业务并无很大的影响。 “出口热”的弊端 1。出口企业易患上“虚胖症”。
  国外采购商对合作满意的企业会长久保持业务关系并不断加大采购量,企业为满足其需要,不得不一次次增大产能,盖新厂房,添新设备,招新员工等。   如此下来,随着投资的增大,风险也相应增大,企业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应有所提高。
  否则,只是产能的简单增大,管理跟不上去,会导致企业混乱。 企业按照采购商的订单扩大企业规模,如果采购商是唯一的,合作关系有变,企业就很难应付,合作关系的变化包括采购商的经营风险、贸易壁垒等等。
     因此,出口企业在产品增大上一定要理性对待,不要落得个数年的生意兴隆,最后挣到的只是厂房和设备的下场。 2。没有自有品牌,创新能力差。国外采购商采购中国家具贴牌的占到90%以上,它意味着,企业产品所创造的高附加值归于采购商,而不是生产企业,生产企业所能产生的市场效果在采购商那里。
     再则,企业没有自有品牌,无法承载无形价值的淀积,这一点对于企业而言有点残酷。这就是说,无论企业有多长的生产历史,一旦现有业务中断,一切必须从头开始。 产品的造型式样也是采购商提供的,企业没有销售给其他采购商的权利,企业对产品的创新能力不需要存在,长期不关注产品的创新,最后也就丧失了创新能力。
     3。容易导致企业一条龙生产方式。出口业务特别多的企业,有的会乐观的认为,既然出口量这么大,很多原辅材料需要采购,不如省去采购材料环节,自己生产增加利润。 其实这样的一条龙生产方式是现代企业的大忌。
  国际上的超大型集团在此方面操作也比较谨慎,世界上没有一件产品是一个企业所单独创造的,也更不可能将其所有环节上的利润独享。  现代化的企业,倡导的是专业化的协作分工,即某一个企业在产业链的一至多个环节做到了最好,最后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最好的。
  大而全的企业大多被市场所淘汰。 4。多系列和单一系列产品生产都有风险。单一系列产品,品种过于单一,市场面窄。多系列产品生产,因企业并不打算长期生产某一个系列,只应客户所求,或希望市场有较多的选择,企业对产品本身并不重视,对其细枝末节也就缺乏研究,这样的产品基本无生命力。
     5。无终端市场信息反馈。企业产品不是一次生产即达到最好,是经若干次或无数次的市场信息反馈,不停地改进,不停地投放市场,再经信息反馈再改造的一个信息循环过程。产品出口给采购商后,市场信息反馈全部集汇在采购商那里,采购商对信息加工处理后,只是告诉生产企业如何改进产品而没有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改进。
    这样,企业对自己生产的产品并不十分了解,只是一味地机械复制。 以上是家具出口热的弊端,企业应尽量规避,以使出口业务做得更好。 以上对中国家具出口热的利与弊的分析,是以企业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
  影响企业出口的因素还有很多,但企业自身的因素是决定因素,是最本质的因素。  企业只要对出口积极认真研究,出口业务还是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的。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贸易
经济研究
股票
银行业务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经济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贸易
贸易
进口食品
商品贸易
经营贸易
设备贸易
出口贸易
进口贸易
商务贸易
金银贸易
小额贸易
咨询贸易
经销贸易
自助贸易
采购贸易
东西贸易
汽车贸易
电器贸易
圆通
海运
原料贸易
商品交易
玩具贸易
针织贸易
鞋材贸易
海外贸易
广告贸易
汽配贸易
欧洲贸易
鞋业贸易
纸业贸易
滞期费
中华贸易
工业贸易
产品贸易
钢铁贸易
物流信息
农村贸易
众才贸易
国际贸易
多元贸易
文具贸易
跳蚤市场
电气贸易
促进贸易
铝业贸易
市场调节
产业贸易
建材市场
物资贸易
网购
酒业贸易
五金贸易
生产贸易
报关
机械贸易
购物
进口
制作厂
顺丰
工厂
垄断市场
市场规律
消费市场
文化贸易
林业贸易
物流平台
数码贸易
货物
进出口额
德邦
出口商品
批发商品
运输贸易
粮油贸易
市场营销部
进货价格
收购价格
钢铁市场
国际商贸
北美贸易
加盟网
盈利模式
批货
货运
走私车
贸易逆差
服装市场
批发市场
粮食价格
通和贸易
总收入
中间价
中外贸易
货场
制造厂
输出贸易
市场策划
销售策略
总支出
进口商品
出口
国外市场
制药厂
医药贸易
货源
销售费用
公缴费
世界贸易组织
同城快递
买卖
电池贸易
农贸市场
美国市场
转让费
区域代理
货价
小买卖
市场份额
利润
国际小包
市场占有率
制衣厂
石化贸易
进货
医疗贸易
外贸贸易
外语外贸
商品价格
商业合同
能源贸易
汽车出口
中通
绿色贸易
食品市场
个人贸易
对内贸易
销售价格
欧美贸易
厂商
金马贸易
买件
供货渠道
实物贸易
代理贸易
小本生意
亚洲贸易
皮具贸易
dhl
花卉市场
国际物流
鞋服贸易
买方
药品贸易
国际贸易中心
汇通
厂货
钢材市场
合同
外贸
境外贸易
厂方
贸易顺差
包装贸易
原油价格
农商
对美贸易
企业贸易
装运期
外贸公司
外汇市场
家电市场
速遣费
保税区
贸易中心
市场潜力
百货贸易
韵达
全球贸易
收购
外贸知识
电子市场
俄国贸易
中间商
外贸生意
厂价
航运贸易
销量
批发进出口
商贩
进口产品
经营方式
电子贸易
交易平台
市场贸易
总费用
国内贸易
物质贸易
国际快递
自动售货机
铁路贸易
服装贸易
世贸中心
交易价格
装船费
外贸软件
批发价格
服饰贸易
销售市场
生产厂家
货件
贸易壁垒
市场走势
软件贸易
外国贸易
经营规模
交易成本
市场行情
买家
开厂
市场
商贸贸易
运输成本
制品厂
外贸服装
外贸代理
航空贸易
市场营销
集贸市场
亚欧贸易
其他贸易
市场前景
走私货
货量
经贸公司
电商
交易
年销售额
交易中心
外贸企业
外贸出口
货船
市场机制
交易市场
货物贸易
营业费用
自由贸易区
贸易条件
服装出口
海关
二手市场
供方
卖方
零售总额
卖货
尾货
经营策略
货物运输
营销中心
库存商品
塑料市场
营业项目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