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股票

股市中如何把握股权稀释度?

股市中如何把握股权稀释度?

全部回答

2017-09-10

44 0
      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看,成长型企业应该是那些已经度过创业期但还没有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已经度过创业期,表明它们的发展已经步入正轨,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尚未进入成熟期,表明它们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还不强,在发展中还有很多变数,而这些变数足以影响企业生存,甚至可能无法过渡到成熟期,在成长阶段就戛然而止。
    老实说,这样的企业在我国不在少数,比如大午集团、巨能集团等。   我国的成长型企业基本上是民营企业,因此,其发展中的问题带有鲜明的民营企业特点。   影响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想在本栏本系列内着重谈四个方面:股权安排、经理人选择、企业控制权、外部环境,其中前三个方面属于公司治理的范畴。
    之所以把公司治理问题看得如此重要,是因为公司治理是目前成长期企业发展中的最大瓶颈。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创业期,一般情况下,创始人占有股权的绝大比例,是典型的“一股独大”。
  但到了成长期,规模扩大就会遇到资金障碍,由于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渠道不太通畅,家族成员本身的资金实力也非常有限,此时就只能借助于吸收家族外股份,乃至上市融资,此时,民营企业的股权当然就会被稀释。
       不过,这种稀释是有一个度的,这个度取决于它是否会影响第一大股东(创始人)对企业的控制权。我对上市的民营企业作过一个统计,发现第一大股东(创始人)持股比例在介于20%至40%之间时通常比较合适。
     具体来说,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0至20%之间时,股权的激励效果是不显著的。  由于前几位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当,容易造成大股东之间互相拆台、决策速度缓慢、争夺控制权的局面,而控制权的频繁变动,会使公司缺乏长期战略,进而影响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公司绩效。
  我的这个结论与一些学者提出的要形成股东之间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的建议有很大不同。  我认为,股权制衡不能单独作为衡量股权结构是否合理有效的指标,必须结合多种因素具体分析。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股票
经济研究
银行业务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经济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股票
股票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