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秋季为什么要“多喝蜜、少吃姜”呢?

全部回答

2006-10-01

0 0
    营养学家提出,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这是什么道理呢? 因为,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为了适应秋天这种干燥的特点,那么,我们人体就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液",以缓解干燥气候对于我们人体的伤害。
  多喝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  但是,如果我们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给我们的负面效应。水份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我国古代医学家就替我们提供了一条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那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  这种方法,与我们现代医学中的给病号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蜂蜜是大自然赠给我们人类的贵重礼物,它所含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主要成份是葡萄糖和果糖,两者的含量达70%,此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  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寿。
  《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有五功: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现代医学也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从而使人健康长寿。 秋燥时节,一方面要多喝盐水和蜜水,另一方面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之类的食品,这些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我们人体的危害。
  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  比如生姜,它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民间也因此留下了"上床萝卜下床姜"一说,说明姜可吃,但不可多吃。特别是秋天,最好别吃,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    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看来,秋天不食或少食生姜以及其它辛辣的食物,早已引起古人的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为了我们自己的身体不受秋燥的伤害,当秋天来临之际,我们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拒食生姜",以便安然度过"多事之秋",以保自家身体健康!。

2006-09-30

54 0
  营养学家提出,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人体缺少水份,所以我们必需经常给自己身体"补液",以缓解干燥气候对人体的伤害,多喝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必要手段。如果在水里加点蜜糖,那滋润防燥的效果则更好。
   秋燥时节,还应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之类的食物或饮品,这些食物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酒等,特别是生姜,这些食物属热性,食后容易上火,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

2006-09-30

23 0
蜂蜜是兹阴润肺 姜是发热的,秋天干燥,冬天多吃姜好。

2006-09-30

21 0
中医有云:饮食随着季节气温变,所谓夏天吃热性的食物,冬天吃凉性的食物。

2006-09-30

54 0
    楼上说"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我不同意 按照水、蜜、盐的功效和人体的生理需要,还是早蜜晚水为好。理由有两点: 1、清晨饮一杯蜂蜜水比喝一杯淡盐水更科学,更有益于健康。
  因为人经过一夜的睡眠之后,体内大部分水分已被排泄或吸收了。这时,清晨空腹饮一杯蜂蜜水,既可补充水分,又可增加营养。  而早晨喝淡盐水是不利于保健的。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钠一般不会缺乏,有可能导致高血压、肾炎等疾病。
  只有在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出汗过多而导致钠盐丢失时,才需要适量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中暑。 2、睡前喝一杯凉开水比喝杯蜂蜜水更利于养生保健。  因为,蜂蜜虽说不是单纯的蔗糖,但毕竟还是糖类,因而不宜每晚睡前喝。
  而喝一杯凉开水,除有爽口、清咽、止咳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为机体一整夜的新陈代谢准备了充分的水分。据现代科学证实:人体内只有水分充足,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2006-09-30

22 0
这样我懂得 好多谢谢你提这个问题,这里太好了,感谢爱问,感谢大家.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