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请指教

水至清则无,人至察则无徒此句应如何理解啊,thanks

全部回答

2006-07-05

0 0
    在古人总结的交友之道中,有一条原则相当重要,这就是要宽厚而不能太苛察他人。关于这一点,古人有一个很好的说法,就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好,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一古训。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出自《大戴礼记》中的《子张问入官》篇,原话说:“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统絖塞耳,所以?m聪也。  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冕,指古代帝王的礼帽,旒(音:liu, 流),指帝王帽前所垂的玉串;“统”当作“黄主”(注意:这两字当合成一个字,音:tou, 读四声,偷上 ),指黄色;絖,为古代的“纩”字,(音:kuang 矿)指棉絮之类的东西。
  “?m”,(音yan,读四声,掩)指遮蔽。  这句话意思是说,古代帝王的礼帽前垂有玉串,是用来遮隐明亮的;以黄色的棉絮塞住耳朵,是要用来遮蔽灵敏的听觉的,以便不妄听到不急于要听到的话。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人不太苛察。所以说,水太清彻明净,连鱼也难以养活;人过于苛察,对人要求太苛薄,就不会得到众多人的拥护。     古人说这句话的本意是从治国出发的。
  《大戴礼记》说:“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道以远,不责民之所不能。今临之明王之成功,而民严而不迎也。” 莅,指莅临;“严”,这里指的是尊敬,“迎”,借为“逆”,指不违背。这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尊敬地对待人民,不居高临下地发号司令,也不说那些远离民众的话,也不过于苛求人民,要他们去做难以做到的事。
    正因为如此,王者才会成功,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戴而不违背。梁元帝在他所撰的《金楼子•立言篇》中,引用了《礼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话,并盛赞说“斯言至矣。
  ”意思是说这句名言,作为治国的原则是最高的了。   如果把它作为交友的原则来理解,在今天仍有着现实的意义。  这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不能太刻苛,否则你身边就不会有多少朋友,甚至会陷于孤独。
  它告诫人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交友中应该坚持的基本态度。孔子说,“宽则得众”,意思是说,宽厚地对待他人,就会得到众多人的拥戴。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说:“爱找别人阴暗面的人,自己也常失掉光芒。
    ”屠格涅夫也说,“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如果一个人身边缺少朋友,除了不善交往之外,不妨在交友的心态和思想方法上找一下原因。调整好心态,以宽厚的态度和辩证的方法对待他人,你的生活会更有光彩。
  要知道,孤独并不是美丽的!   其实,待人苛察者,常常是有私欲在作怪。  或者由于妒嫉,或者因旧恨使然,或者发生了利益冲突,于是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单方面看问题,就不免会过多、过分地责怪别人,苛求他人,从而可能会失去很多朋友。
  如果能克服私欲,换个角度,调整一下心态去看问题,就会出现另一天地。人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