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奥地利是在德国。”是这样的吗?德语是奥地利的官方语言吗?

朋友说:“奥地利是在德国。”是这样的吗?德语是奥地利的官方语言吗?

全部回答

2005-10-06

0 0
    奥地利在二战期间被德国兼并。 公元前400年,克尔特人在此建立了诺里孔王国。公元前15年被罗马人占领。中世纪早期哥特人、巴伐利亚人、阿勒曼尼人入境居住,使这一地区日耳曼化和基督教化。
  公元996年,史书中第一次提及“奥地利”。12世纪中叶巴奔堡家族统治时期形成公国,成为独立国家。  1276年被神圣罗马帝国侵占,1278年,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40年的统治。
  1699年获得对匈牙利的统治权。1804年弗朗茨二世采用奥地利皇帝称号,1806年被迫辞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称。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了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1860─1866年向君主立宪制过渡。
    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失败,被迫解散德意志邦联。翌年与匈牙利签订协议,成立二元制的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军战败,帝国随即瓦解。1918年11月12日奥地利宣布成立共和国。
  1938年3月被纳粹德国吞并。二次大战中作为德国的一部分参战。同盟国军队解放奥地利后,奥地利于1945年4月27日成立临时政府。  同年7月,德国投降后,奥地利又被苏、美、英、法军占领,全境划分为4个占领区。
  1955年5月,4国与奥地利签署条约宣布尊重奥地利的主权和独立。1955年10月占领军全部撤走。同年10月26日奥国民议会通过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不允许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
     官方语言德语,98%的人讲德语。

2005-10-06

100 0
    德国的统一 19世纪以前,德国就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这种群龙无首的情况名闻欧洲。1815年,各封建国家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建立了"德意志邦联",它包括力量较强的奥地利、普鲁士和其他小国共34个国家和4个自由城市。
  但这个邦联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各小国仍然具有完全独立的主权,有各自独立的政府和军队,有各自不受侵犯的疆域、不同的关税政策以及不同的发展水平。  实际上,所谓组成邦联,只不过徒具形式而已。
        但是,各小国互相主动联合,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分裂不利于经济发展。为了全体德意志小国的共同利益,他们宁愿联合起来。      愿望是好的,可以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怎样统一?由谁来统一?这个问题显然非常难办。  光靠这种松松垮垮、无任何约束力的"邦联"是不行的。这样,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的统一问题就提到了各小国的议事日程。
  各个封建小国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形势显然对当时具有较强的两个大国有利,那就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奥地利想以自己为中心来统一德国,并希望把普鲁士与别的小国一样,包括在内。
    而普鲁士则不同,他们计划要统一的国家中,排除了奥地利。      就这样,双方展开了斗争。      50年代初,双方势均力敌。1850年春,奥地利主动发起攻势。
  5月,奥地利在法兰克福召集全德代表会议,会议决定恢复全德议会,并由奥、普轮流担任主席。但是,普鲁士予以断然拒绝。  结果,双方谈判告终。      50年代末,普鲁士开始反攻。
  它首先与许多德意志小国发展了经济联系。并利用1859年法、意与奥地利打仗的机会,企图迫使全德议会交出领导权。1960年春,普鲁士开始军事改革,大大加强了军事力量。      1862年9月,俾斯麦担任首相之职时,正是普鲁士军事力量处于上升时期,这正好为他的铁血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俾斯麦深知,议会里的资产阶级议员只会吵吵嚷嚷,他们懦弱无能,根本没有实力对抗政府,所以,为了更有效地实行"铁血政策",他干脆一脚踢开议会,在议会指控政府"违背宪法"的情况下,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公开扬言:"冲突在所难免,在冲突中最有力量的方面,一定获胜!"一副挑战者的姿态。
    同时,他还知道,一旦自己的"铁血政策"得到最后胜利,取得了全德的统一,那么,这些叽叽喳喳的资产阶级议员就会立刻拜倒在他的面前。      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
  1863年末,丹麦合并了属德意志纬联的施勒斯维希小公国。次年初,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作战。  俾斯麦之所以要联奥抗丹,原因是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能共同对外。奥地利马上同意了普鲁士的要求,普奥联合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随即开始战争。
  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敌人,结果战败。普鲁士得到了施勒斯维希。奥地利也得到了另一小公国何尔斯泰因。"铁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  打败丹麦后,俾斯麦调转枪口,对准了奥地利。
  但打败奥地利并不象打败丹麦那样容易。于是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威尼斯地区一直受奥地利欺凌,所以马上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然后,俾斯麦三次亲往法国,假意许诺拿破仑三世,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一份领土报酬。
    这样,稳住了法国。      做好了这些后,俾斯麦对奥地利一再挑衅,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小公国何尔泰因让给普鲁士,同时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
  奥地利当然不答应,于是就联合不少德意志小国对普鲁士进行"制裁"。于是普奥战争爆发。        1866年6月,奥军28万人对付普军25万人,7月3日,双方集结于萨多瓦村附近展开决战,俾斯麦下决心一举击溃奥军,并自带毒药,准备一旦失败就服毒自杀!      结果,普军大获全胜。
  10天后,俾斯麦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在有人提议一举占领奥地利全境时,狡猾的俾斯麦没有听从,他估计到法国会出面干预,另外,他可能还会利用奥地利。        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了调停,双方达成协议。
  奥地利宣布退出德意志,并将四个邦国和一个自由市让归普鲁士。      这样,普鲁士就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北德意志联邦。这时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小邦国仍旧保持着独立。
    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小国,但他知道,法国也有同样相法,而法国是这样的强大,不打败他,德国的统一将不可能实现。同时,俾斯麦对法国境内富裕地区阿尔萨斯和洛林也很感兴趣,早已垂涎三尺。
        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      于是,他经过充分准备,于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次年大获全胜。  普鲁士军队开进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并在凡尔赛宫,宣布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帝国成立。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为首相。德意志的统一完全实现。      这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他采用这种政策,终于使德国走上统一。      客观地说,德国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它有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是进步的。
    但是,统一后的德国实力逐渐强大,可能是这种"铁血政策"的不断影响,德国逐渐成为世界战争的策源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 。

2005-10-06

66 0
德国是在统一了奥匈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05-10-06

68 0
奥地利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啊。奥地利的官方语言是德语,98%的人以德语为母语。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其他社会话题
其他社会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