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宝宝 学龄期

补锌应该补多少?

女儿7个多月,体检时锌元素指标比正常值低一点点,医生说补不补都行,因为孩子吃奶量不大,所以给她买了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说明书上要求9岁以内的孩子一天一支,那我女儿这样小月龄的孩子也要服用这么多量吗?

全部回答

2005-09-21

0 0
    给孩子补锌应遵医嘱 前不久,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十城市0-6岁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部分儿童无机营养素镁、铅、钙、铁、锌不足,5种无机营养素中达标最差项是锌,缺锌婴幼儿比例达到了39%。
  可是很多家长并不是通过到医院检查后遵医嘱给孩子服用锌营养液,而是盲目跟着广告补锌。  有关专家指出,婴幼儿不应该盲目补锌,补锌过量同样会影响儿童健康。   专家指出,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是几十种金属酶的组成部分,对蛋白质合成有重要作用。
  缺锌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智力低下。但若体内不缺锌而滥补,也会影响健康,因为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含量和比例,既不可少也不可多。  若补锌过多,可使体内的维生素C和铁的含量减少,抑制铁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引起缺铁性贫血。
  另外,当孩子体内锌元素过多,钙元素减少时,在镁离子的作用下,可抑制吞噬细胞的活性,造成免疫力下降。经常给孩子服用含锌药物,还会使体内锌、铜元素的比例增大,影响胆固醇代谢,使血脂升高。  过多的锌还会对肝造成损害,严重者会有黄疸性肝炎的表现。
  所以补锌一定要遵医嘱。 儿科专家介绍,要预防小儿缺锌症,服用补锌营养液并不是惟一的办法。婴儿最好是母乳喂养,因为人乳中含有丰富的锌,而且易吸收。另外动物性食物中的锌含量高,易吸收。所以对婴幼儿适量添加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的动物肝、蛋黄、鱼泥等辅助食品是非常必要的。
    对小儿而言,坚持膳食多样化,合理安排食谱,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便可预防锌缺乏症,而不用额外服用含锌药物。 补锌主要通过饮食,锌的含量高一般是牛肉、牡蛎,贝类的比较高,像玉米、松子、芝麻都含锌,这些食物可以优先选择。
   婴儿应如何补锌 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他(她)的营养物质来源全凭日常所摄入的食物。  母乳,显然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营养品,它含丰富的营养素和免疫物质。在母乳所含的各种营养素中,锌元素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研究人员曾对45名健康产妇的乳汁进行了含锌量的测定,发现分娩后12天内的母乳,含有大量的锌元素,平均浓度为血清锌的4-7倍;此后,母乳的含锌量便会迅速下降。  到产后56天时,仅比血清锌浓度高出20%左右;到产后6个月以后,母乳锌含量与血清锌已无明显差异。
  研究人员认为产后应尽早开奶,尽量让孩子吃4-6个月的母乳,因为母乳喂养的孩子锌缺乏症的发病率较低。 牛奶含锌量虽然也不少,但它主要和在分子的蛋白质结合,影响肠道吸收,其中仅40%的锌被人体利用(而人乳中的锌有60%可以被利用)。
    那么,牛奶中所含的锌究竟能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呢?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83名从出生开始,一直单靠人工喂养的婴儿分成甲乙两组,给甲组婴儿每天加服少量硫酸锌,3个月后,他们身高平均增长10。
  7厘米,体重增加3。1公斤。给乙组婴儿加服复合维生素B,3个月后,他们身高增和8。  9厘米,体重增加2。7公斤。由此可见,两者之间判别很明显。从第4个月起,孩子们都开始添加蛋黄、肉糜、鱼泥、肝未等辅食,由于这些食物含锌量较高,所以6个月时两组小儿的血清锌含量都有比较明显的升高,其生长速度也相仿。
  但甲组婴儿的身长、体重仍超过乙组婴儿。不仅如此,服硫酸锌的甲组婴儿体制较好,发热、咳嗽、腹泻等的发生率比乙组婴儿明显减少,两者之比为37:137。  这说明缺锌还会降低抗病能力。
   鉴于上述情况,对6个月以下的人工喂养儿(指喂普通鲜牛奶和普通奶粉的婴儿)应补充少量硫酸锌,每日约5-10毫克(请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此外,及时添加辅食是非常必要的。2-3个月的婴儿,可补充菜汤或果汁;4-6个月的婴儿可添加烂粥、蛋黄;7-8个月的婴儿可加肝泥、菜未、鱼泥及碎肉等,以防止缺锌,保证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 钙剂的正确服用 2004-6-2 14:14:00   不论是从食物中得到的钙还是服用的钙剂,都必需在胃中解离,然后,在小肠部位被人体吸收利用•小肠吸收利用:最新证据显示,人服用120mg钙就可使主动吸收过程饱和。
    大多数情况下,口服钙的吸收4个小时内完成。由此可见,把一天需要的钙量分开服用才是经济实惠的补钙方法钙的吸收与一次摄入的钙量有关:•摄入400mg以上时,膳食钙可吸收25%;摄入钙为300-400mg时,吸收率增加到35%;摄入量在150mg以下时其吸收率可高达50%。
       少量多次更科学。     把每天的钙摄入量分成较小的剂量分次服用,可以显著增加钙的吸收。如每天需要补充500mg钙,一次服用500mg可吸收172mg;如果分成3次服用,即每次服用约150mg,钙的吸收总量可达286mg,远远大于500mg一天1次的吸收量,这甚至比一次服用1000mg(~233mg)吸收的还多。
    少量多次服用不仅大大地增加了钙的吸收,而且没有高剂量的副作用风险。 ----------------------- 谈谈我对小儿服用钙剂的认识: 1)据调查,我国学龄前儿童因维生素D缺乏等原因引起钙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达50%,由此引发的小儿佝偻病患病率达30%以上;孕产妇低钙症状的发生率达60%,产后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达10%以上。
    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达40%。某些人出于商业目的,在媒体上大加炒作,宣扬“全民缺钙,全民补钙”,“钙越多越好,补钙可治百病”,使滥用钙剂变成了中国人的一种时尚消费。
   2)正确认识补钙,不随广告走。不要被各类响亮的补钙商品名称所惑,切记此类商业用语纯属炒作,在营养学领域多数并不存在。  还是要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 3)不要听信夸大宣传。
  如某些钙品的广告称的“沉积好、吸收快”,使人误认为人体对钙的吸收是简单的过程,实际上钙进入人体首先要进入血液,再形成含钙细胞,之后再通过复杂的变化过程穿透骨头最外面的硬层,固定到里面的骨质中。
  另有广告宣称自己的产品“颗粒比一般产品小若干倍”,实际上颗料大小只是物理变化,并不能从本质上改善人体对钙的吸收率,目前人体对补钙产品中钙的吸收率仅在30%左右,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95%”的吸收率。
    选用钙制剂,首要看钙在制剂中占多少百分比。如:您要补充600mg的钙,用碳酸钙只要1500mg,枸橼酸钙就需要2717mg,乳酸钙需要4615mg,葡萄糖酸钙需要6667mg,各种氨基酸钙也在5000mg以上。
  市面上有的钙制剂,其分子式比葡萄糖酸钙还复杂,要摄取600mg需要10~15克制剂,这样做是不可能的。  有的公司宣称他们的钙制剂在骨骼中沉积率很高,这里有一个体内对钙沉积的阈值问题。
  一般体内钙的阈值是1000~1500mg,钙的摄取再多,钙的阈值也不会升高,因此也不会沉积更多的钙。 4)对两种钙制剂要特别注意。第一种是活性钙,这是由近海的牡蛎、蚌、贝等的壳经过高温活化后,磨细而成。
    这种沿海软体动物吸附能力很强,能将近海的污染物,铅、汞等重金属吸附。因此这种活性钙中有重金属,pH值又很高,偏碱,服后胃肠会有反应。第二种是用家畜动物的骨骼磨粉制成的钙制剂,由于重金属尤其是铅容易沉积在骨骼中,因此服后也会受重金属污染。
  这两种钙制剂,尤其是活性钙是应该被淘汰的。   5)儿童肠胃功能较弱,不要选择碱性强的钙品,如碳酸钙、活性钙等;不应在服用钙品时同时饮用汽水、碳酸饮料等,以免降低吸收率。
  要尽量通过改善饮食结构,达到从天然食品中获取足量钙的目的。在家庭日常的食物中,含钙较多的有牛奶、奶酪、鸡蛋、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芝麻、山楂、海鱼、蔬菜等。  特别是牛奶,每100g鲜牛奶含钙120mg,如果每人每天喝奶250g,便能提供钙300mg;每天喝牛奶500g,便能供给600mg的钙;再加上膳食中其它食物供给的300mg左右的钙,便能完全满足人体对钙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食用这些含钙丰富的食品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磷酸盐、草酸、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免影响钙的吸收。
    现在提倡儿童一天4杯奶,更不易出现缺钙情况。 6)补钙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钙超过200mg时,就会降低吸收率。儿童过量服用钙品,会抑制对锌元素的吸收,因此对缺锌儿童进行补钙时应以食补为主。
   7)检测钙的含量,应去正规医院。商店药店里摆放的“单光子骨密度测试仪”,只能测手臂的尺骨和桡骨,而钙的流失主要危害是腰骶椎和髋骨的缺钙,因此这种测试不准确。  而且这类仪器是放射源,其辐射会对身体产生影响。
   8)钙产品并非越贵越好,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钙产品,其品质没有太大区别。而且不同钙品适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钙含净钙量高,吸收率高,是传统补钙制剂,但它并不适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钙含磷高,但不适合慢性肾功能不全者。
   9)在很多家长朋友心中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孩子多汗,夜惊,睡眠不实等表现就是“缺钙”,要马上补钙。  其实,出现那些症状并不一定是缺“钙”,也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
  除外新生儿会因真正缺钙可引起抽搐外,其余的都是先缺维生素D,而导致钙磷代谢障碍。所以,儿童要重视补充的是维生素D。补充方法包括晒太阳和正确应用维生素D制剂。据科研报告调查,每天服用单纯钙制剂的学龄前儿童,其佝偻病的患病率与未服钙剂组基本相同。
     10)但要提醒的是,在服用添加维生素D的钙品时,必须防止积蓄中毒。由于儿童个体差异,也不是所有小儿同时既缺钙又缺维生素D,部分人长期服用维生素D反而会抑制体内自身维生素D的形成,或是引发维生素D大量摄入而积蓄中毒现象,中毒症状为高钙血症引起的肝肾功能损伤和软组织钙化,表现为食欲减退、反应迟钝、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渴多尿、便秘等。
     11)一些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补钙。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补钙不当,会因钙沉积而引发人身意外。此外,正在服用甲状腺激素、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的患者,补钙时要先向医生咨询,因为钙剂与这类药物可能会相互影响,造成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12)顺便说说,老年人缺钙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也应从改善饮食结构和服用钙品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量。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盐摄入量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
   何医生和徐医生 。

2005-09-21

103 0
据我了解,锌是很容易补的,而且补锌最好的方法就是荤食,因为鱼、肉类的食物里都有较高的锌。我的宝宝八个多月了,就没有额外的补锌。 顺便说一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安全,是药三分毒哇! 祝小宝宝健康成长!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学龄期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宝宝
学龄期
新生儿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期
学龄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