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寻根与探源谁最早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

全部回答

2019-01-02

0 0
    梁启超历史上沿用“华夏”、“中土”、“炎黄子孙”的说法,乃至国外称呼我们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称谓。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只反映了儒家传统的狭隘的种族意识。
  甲午战争惨败之后,救亡的热潮遍及全国朝野。在“保国、保种”的危急呼声中,严复《天演论》道出全世界各民族面临生存竞争的“族群理念论”。  梁启超沿着严复提出的“保种”、“合群”的思路,开始以现代民族理论来思考问题。
  1899年,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时期所写《东籍月旦》一文中,首次采用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到1902年梁启超思考成熟,终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说法。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的观念。
    他阐述:“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1903年他指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
  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  ……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
  
  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最后梁启超下了结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由此,梁启超从形式到内容,完成了“中华民族”这一科学的现代观念的定义。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