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某市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如何发展?
未来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首先,国家振兴东北重大决策所取得的成效及其辐射作用将逐渐凸显;辽宁“五点一线”、沈西工业走廊及铁西“双示范区”的建设又为我们带来了借势发展、平台共享的优势;辽宁省、沈阳市扩大县域经济权限、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将继续为新民的大发展提供助推器。 其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新民已经具备了空间资源、产业资源和项目资源的优势。空间资源无疑是我们承接“两个转移”,迅速扩张经济总量的最大资本;产业资源无疑是我们项目吸纳、企业聚集的潜力所在;项目资源无疑是我们财政增收、解决就业、强市富民的根本所在。 三是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锻炼培养了一批懂政策、会管...全部
未来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首先,国家振兴东北重大决策所取得的成效及其辐射作用将逐渐凸显;辽宁“五点一线”、沈西工业走廊及铁西“双示范区”的建设又为我们带来了借势发展、平台共享的优势;辽宁省、沈阳市扩大县域经济权限、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将继续为新民的大发展提供助推器。
其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新民已经具备了空间资源、产业资源和项目资源的优势。空间资源无疑是我们承接“两个转移”,迅速扩张经济总量的最大资本;产业资源无疑是我们项目吸纳、企业聚集的潜力所在;项目资源无疑是我们财政增收、解决就业、强市富民的根本所在。
三是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锻炼培养了一批懂政策、会管理、作风硬的经济发展一线的干部,这支在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干部队伍在未来几年大项目战略实施中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未来五年我们面临的困难也很多。
一是各地竞相发展,良机稍纵即逝,失不再来,时不我待。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大政策,使我们的发展空间和速度受到限制。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种矛盾将集中凸显出来。可见,未来的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冲刺百强县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坚持“工业立市,农业富民,三产活市”战略,建设实力新民、魅力新民、开放新民、和谐新民,坚定不移地朝着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发展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市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全面进步。到2008年底,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指标;五年内,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到2012年,提前八年实现全面发展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建设实力新民。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全市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经济结构渐趋合理,经济质量明显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5570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49亿元),年均增长21。
5%。财政收入实现20亿元,年均增长3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亿元,年均增长3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0。1%。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年均增长23。4%。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4亿元,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收入1。5万元,年均增长18%。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到2012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37亿元、150亿元、62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
4%、28。8%、21。6%,三次产业比为15:60:25。工业抓项目建设,重点打造胡台新城、102国道沿线、新民经济开发区“哑铃”状工业带。到2012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19。
6%;规模企业户数达到600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包装印刷、浆纸板材、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打造新的发展空间。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狠抓农业产业化龙头建设,以龙头壮大生产基地。
全市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00万亩,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新植工业原料林80万亩,全市森林总面积达到1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养殖业稳居全省领先水平。建成链条完整、要素齐全的蔬菜、淡水鱼、蛋鸡、林产业四个经济区,农业产业化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第三产业抓升级提档。规划建设一条步行商业街,建成一座大型商厦,引进大型连锁店,形成业态齐全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体系;深入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产业要素,完成胡台新城栖鹤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建设辽滨塔、雁沙湖景区,提高旅游产业拉动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大力改造村屯环境,继续建设绿色村庄;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工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在胡台新城规划建设高科技软件园。 ——建设魅力新民。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新民建成生态文明,设施配套,软环境优良,吸引力显著增强的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宜学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加速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加速农村向城镇的转化。
到2012年,新民城区人口达到20万人,胡台新城人口达到10万人,全市城镇人口总数达到40万人。 实现城乡功能配套。未来五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0亿元以上。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设施,建成宽阔通畅的城区路网;构建城市水系,规划建设城市广场、绿地,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提高7个百分点;形成完善的城市上下水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
城乡房地产开发新增500万平方米,各类建筑向标准化、功能化和景观化方向迈进。加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 创设优良的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规范行政行为。
继续实行行政审批“一站式”办公,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胡台新城要建立行政审批大厅分支机构;妥善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罚没收入逐年下降,为发展创设良好的软环境。 ——建设开放新民。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新民建成思想开放、地域开放、经济开放的充满吸引力、接纳力、发展力的城市。
树立大开放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大开放的思想深入人心。打造宽容、服务、平等、共进的城市精神,培养开放城市的基本素质,提高城市对外开放知名度。 实施“沿边、沿线开放”战略。依托沈阳母城,继胡台新城之后,继续开放我市沿沈阳市边界乡镇及102、304、101、高速公路沿线乡镇,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爆发点。
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范围。面向国内引资从江、浙、闽、粤等地向珠三角、长三角乃至更多区域拓展;面向国外的引资从日、韩等国向欧洲等世界各地拓展。 ——建设和谐新民。
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新民建成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昂扬向上,民众综合素质较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的城市。 加强文化建设,培育文明风尚。
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切实提高民众综合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强教育工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建立高效有序的用人机制;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全覆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实用技术人才。
加强卫生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完善医疗、防保网络建设,建立覆盖全市、反映迅速的医疗保健体系;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开展医疗保险,逐年提标扩面。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改善就业环境,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险金标准;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建设法治政府,切实提高科学决策、民主议事和依法行政水平。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努力以解决问题的方式从源头上化解信访问题。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