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圆明园残简》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有什么作用

全部回答

2018-08-25

4 0
    不知道是不是下面的题 问题:1。理解加点的词语 (1)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读: (2)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简毁珠散: 1 读的意思是思考,品味 2 简毁珠散:同日月无光。 日月无光: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  比喻极其黑暗。 2.选文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试简要概括。
   3.选文第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引用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有什么意义? 5.找出描写英国使臣的内心活动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目的。 6.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你裂身为二,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1)读:在这里有品味、研究的意思。
    简毁珠散:这里运用了借喻,指圆明园被焚毁。 2.第一部分总的介绍圆明园的美丽,却被英法联军焚毁;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大水法”这一景观;第三部分具体写汉白玉的精神。 3.文中用圆明园的“原本”的样子和现在的残骸进行比较,以此来突出英法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4.引用雨果的评价更能体现出圆明园是一个浓缩了人类文明精华的奇迹。   5.“他觉得这奇观不应该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国,他觉得中国人不配享受这大水法。”这里刻画了英国使臣马戛尔尼阴暗丑陋的内心世界,他的骄横,他的强盗逻辑,他的贪婪卑劣的心理都很具有代表性。
  文章通过对此人的描写,来揭露西方列强的本质,使人窥见了历史的悲剧皆源于罪恶的心理。   6.赞美汉白玉宁愿粉身碎骨,也不苟且偷生。实则赞颂中国人的气节。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