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关于神盾的雷达

什么是相控阵雷达?中华神盾的相控阵雷达是有源的还是无源的?有源和无源有什么区别?那种更先进?

全部回答

2019-02-28

0 0
    170 171兰州号,052C型导弹驱逐舰,2003年4月29日在江南造船厂下水。是中国海军第一代具备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的防空型导弹驱逐舰,被誉为“中华神盾”。    排水量:7000吨 主 机:柴燃动力 航 速:<30节。
   武 器:反舰导弹:2座4联鹰击-12A新型反舰导弹发射架,射程550-640公里     舰空导弹:2组“海红-9”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射程120-180公里     1座100毫米单管隐身主炮     2座7管30毫米近防炮     4座3×6多用途发射器     2座3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 直升机:1架卡-28反潜直升机 这两艘就是所谓的中华神盾(这个词来源于美国的宙斯顿相控阵雷达)了。
    这两艘舰船的排水量超过6000吨,装备了国产相控阵雷达(据传说其性能优于美国70年代的第一批相控着雷达),垂发系统和730近防炮。我们的垂发和美国的明显不一样——美国单元排列呈方形,而我们的呈圆形。
  其实是因为我们采用的是冷发射方式,而美国采用的是热发射。所谓冷发射就是导弹在弹桶内不点火,靠蒸汽弹出桶外后,导弹在空中点火。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发射时对弹桶的冲击比较小等等。
  而热发射则是导弹在弹桶内就点火,导弹靠自身动力飞出弹桶,这种方式对弹桶底部的冲击很大,几乎每次发射前都要校准,但是发射单元排列紧凑。从性能上比宙斯盾还差很多。 美海军专家对中华神盾的性能分析 原文发表于美国《信号》杂志2005年7月号,作者詹姆斯.C.巴塞特供职于美国海军水面作战中心,主要负责水面舰艇的反潜火控系统研究。
    本刊编发此文,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报道,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中国海军最近接收了两艘自行设计建造的新型导弹驱逐舰。引人注目的是,这两艘被称为最新型的导弹驱逐舰安装有与美国海军"宙斯盾"系统类似的平面相控阵雷达、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先进的舰载远程防空导弹和强大的指挥控制系统,而这些系统在中国以前建造的其他导弹驱逐舰上是从未出现过的。
     将包括相控阵雷达、战术数据链和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在内的大量设备安装在一艘排水量只有6600吨左右的导弹驱逐舰上显得多少有些不可思议。要知道,美国海军装备"宙斯盾"防空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的几款战舰中,即便是最小的"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其排水量也达到了8400吨,而俄罗斯版"宙斯盾"-"天空哨兵"(SkyWatch)系统更是只能安装在排水量30000吨以上的航空母舰上!除了重量大之外,这种防空雷达系统的复杂程度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苏联在经过了多年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终因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而最终放弃了在普通驱逐舰上大量装备这种先进舰载防空系统的愿望,而只在两艘大型战舰上装备了该系统。即便是研制成功"宙斯盾"系统的美国海军,在建造第一种"宙斯盾"型防空舰一"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之前,也经历了长达9年的研制开发和海上试验,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设计的难度是何等之大! 中国仅仅建造了两艘最新型导弹驱逐舰,而其后续建造的防空型驱逐舰就将安装不同类型的"宙斯盾"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
    随着这么一批先进的导弹驱逐舰陆续服役,中国海军必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上力量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外国海军再想对台湾海峡或者其他有争议的海域指手画脚的话就必须三思而后行了。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中国最新型驱逐舰的主要舰载设备、武器和数掘链系统等的性能。   中国国产的170号防空型导弹驱逐舰 ◆新舰新平板 "宙斯盾"系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探测和指挥控制系统。
  1974年,美国海军在试验舰"诺顿湾"号(舷号AVM-1)上对第一套"宙斯盾"系统开始进行海上试验。9年之后,也就是1983年,第一艘安装了完整"宙斯盾"系统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才正式下水服役,该舰安装有4面相控阵雷达,前后两面雷达之间的距离达50米(注:原文如此)。
    而第一艘装备了AN/SPY-1D相控阵雷达的"宙斯盾"驱逐舰是8400吨级的"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首舰于1989年下水。此后,美国海军一直不断地对其性能进行升级,迄今为止,该级驱逐舰的建造数量已经超过了50艘。
  "宙斯盾"系统所使用的AN/SPY-1型相控阵雷达长宽均为3.7米,高13.5米(注:原文如此),工作于F波段,工作频率为3100到3700兆赫之间。   1988年,苏联海军在"巴库"号(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上安装了第一套本国版的"宙斯盾"防空系统。
  该系统包括四面正方形的相控阵雷达天线,外形尺寸为5X5米,外界推测其工作在F波段,频率为850兆赫,性能类似于苏联/俄罗斯海军许多水面舰艇上装备的"顶板"远程搜索雷达。   苏联在"戈尔什科大海军上将"号航母上安装的相控阵雷达似乎出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该舰与其他军舰和飞机共同进行的联合防空作战测试好像也没有获得成功。
  由于问题太多且难以解决,因此接下来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就没有再安装相控阵雷达,转而使用了技术更加成熟的"顶帆/顶对"机械扫描式三坐标雷达。   中国海军第一艘装备了四面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导弹驱逐舰是6600吨级的"兰州号"。
  该舰于2003年4月正式下水,6个月后,第二艘同型舰也正式下水。与美国的"宙斯盾"系统和俄罗斯的"天空卫士"系统不同,中国这两艘驱逐舰上安装的相控阵雷达的工作频率应为C波段,而非L或者F波段。
    此外,这两艘驱逐舰上的相控阵雷达天线外表面弯曲成一定弧度,与美俄使用的平板形天线完全不同。4面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外形尺寸均为高4.6米、宽3.9米,安装的位置与美国海军的"伯克"级驱逐舰基本相同。
  有传闻说,中国还从俄罗斯购买了两套先进的舰载相控阵雷达系统,预计将安装在排水量更大的防空导弹驱逐舰及其后续舰上。  这批舰被认为是中国海军较早期"旅大"级导弹驱逐舰的后续发展型。
   ◆独特的舰载垂直发射系统 1989年,美国海军在"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上首次安装了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其中舰首位布置了64个发射单元,舰尾32个。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为通用型垂直发射系统,能够发射多种型号的导弹,不过从时间上来看要比苏联的晚一些。
    苏联早在1977年就在第4艘"卡拉"级导弹巡洋舰上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套舰载导弹垂直发射系统-SA-N-6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并在8000吨级的"无畏"级导弹驱逐舰上安装了8组SA-N-9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无论是SA-N-6还是SA-N-9垂直发射系统,使用的均是8枚一组的"左轮手枪"式垂直发射装置,通过一部大型"顶罩"或者"十字剑"型日标搜索与火控雷达进行控制。   中国海军的最新型驱逐舰装备的则是国产最新型HHQ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其中舰首安装6组,舰尾的直升机库上安装2组。
  乍一看,中国军舰上安装的垂直发射装置与俄罗斯的极为相似,均为"左轮手枪"式,但是仔细看来却大不相同。中国军舰使用的垂直发射装置为6联装,俄罗斯的则为8联装,而且俄式发射系统每组仅有一个活动舱盖,发射时需要转动弹舱里的导弹支架,将待发导弹对准舱口才能发射,而中国海军的"宙斯盾"驱逐舰上安装的垂直发射系统却不是这样,发射速度明显要比俄式系统高许多。
    至于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有人认为是由于8联装的发射装置体积过于巨大,中国战舰难以使用如此庞大的发射装置,因此才选择了这种"缩水版"。对于此种说法笔者认为有待商榷,因为尽管中国驱逐舰I所使用的6联装垂直发射装置相对于俄式8联装系统体积小,但节省的空间实际上相当有限,所以上述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笔者认为这种不同可能是由于俄方没有提供原装的舰载SA-N-6发射系统,因而中方只能以S-300防空导弹代替所造成的。 与俄式发射系统一样,中国最新型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同样采用了冷发射技术,这样一来导弹的燃气排导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不用像美国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那样还需要再设计复杂的燃气排导系统。
    不过据传中国海军的一艘试验舰正在对一种新型的垂直发射系统进行试验,这种新系统采用了与MK41类似的矩形发射单元,有可能会安装在正在建造中的下-代导弹驱逐舰上。 ◆其他舰载雷达 中国最新型驱逐舰并没有在垂直发射系统附近安装类似俄式"顶罩"那样的大型专用火控雷达,而是由四面相控阵雷达提供目标的搜索与定位,安装在垂直发射系统附近的小型雷达天线也能够提供目标数据,而体积更小的目标导引和跟踪雷达则位于舰首和舰尾。
    此外,在舰首和舰尾的垂直发射装置附近还各有一套近程防空系统,每套近防系统均集成有一部小型火控雷达,不过该雷达通常被帆布覆盖,外人很难窥其真面日。舰上还安装有多部天线,用于卫星通信和目标搜索等任务。
  舰桥的主桅顶端还安装有一部大型雷达天线,看外型有可能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多功能海空搜索、目标指示雷达。   最新型驱逐舰的舰尾安装有一部苏联50年代研制的"刀架"八木天线早期预警雷达,而以前的168舰和"旅沪"级驱逐舰并没有安装该雷达,倒是"旅海"级和后期改进型的"旅大"级驱逐舰以及"江卫"级护卫舰装备有该雷达。
  由于对空探测任务通常应当是由"宙斯盾"雷达完成的,因此该超长波天线的出现表明了"宙斯盾"雷达在探测某些特定目标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   ◆舰载武器 按照惯例,中国的水面战舰通常都安装有意大利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装置和国产反潜火箭发射装置,用于执行反潜作战任务。
  不过从现有的最新型驱逐舰照片来看,这些设备都被隐藏得很好,从外面很难看到。在舰首部位安装有法国生产的DUBV-23型声呐,主炮位则安装有一门100毫米口径的全自动舰炮,该炮据信是由法国克卢索-卢瓦尔公司的100毫米紧凑型舰炮发展而来的。
     最新型驱逐舰安装有两套新型近程防空系统作为最后一道防空屏障,从外观上看,该系统与荷兰"守门员"近防系统极其相似,不过荷兰方面否认曾向中国出口过该系统。从照片上看,中国近防系统的火控雷达与荷兰"守门员"所使用的在外观上的确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认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雷达,早先曝光的168型驱逐舰也装备有这种近防系统。
     数年前,-艘"旅大"级改进型驱逐舰首次换装了采用矩形发射箱的C-801舰对舰导弹,之后的导弹驱逐舰也均使用C-801作为标准的舰载反舰武器。而170号驱逐舰装备的则是8枚采用圆筒形发射箱的新型反舰导弹,该发射箱的直径比C-803所使用的发射箱要略大一些。
    由于该舰装备的俄罗斯"音乐台"制导雷达的主动探测距离达250千米,被动探测距离更高达450千米,因此该舰装备的应该是一种体积更大、射程更远的新型反舰导弹,有可能是传说中的C-805或者俄制新型超音速反舰导弹。
   ◆数据链 为了充分发挥"宙斯盾"驱逐舰优异的综合作战能力,先进的数据链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1955年,在北约国家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美国首次提出了海军战术数据系统(NTDS)的概念;1961年,三艘北约海军军舰被选中作为海军战术数据系统的试验舰,此后数年,北约海军以这三艘舰为基础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开发出了被称为TADIL-A的11号战术数据链系统,该数据链其实是一种工作在高频(HF)和超高频(UHF)的数字式密码数据总线系统。
    在这之后,西方又进一步开发出了更加先进的16号数据链系统(16号数据链不仅增加了更加完善的抗干扰措施,而且数据传输速率更达到了11号数据链的10倍)。 苏联在海军战术数据系统方面的研究并不逊色于美国,早在很多年以前就已在"卡拉"级和"克列斯塔Ⅱ"级导弹巡洋舰上安装了被称为"冠钟"的综合通信数据链系统。
    这也是苏联第-种舰载战术数据链,其性能与北约的11号战术数据链大致相当。1993年,俄罗斯海军又装备了更加先进的"捶钟"舰载数据链,由专门的"谷灯"数据中继器提供信息的中继转发,该中继器的作用相当于北约海军16号数据链中的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
  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上就安装有"谷灯"和"音乐台"雷达,可以对SS-N-22反舰导弹实施中继制导。   1991年,中国海军第一套具备美国海军战术数据系统特点的战术通信数据链出现在排水量4200吨的"旅沪"级导弹驱逐舰上。
  在这之前的1987年,中国海军就曾经在105号导弹驱逐舰上安装了一套法国原装的TAVITAC作战指挥系统(注:原文如此),而其他"旅大"级驱逐舰应当也有过这方面的改进考虑。  该战术通信数据链系统工作在225兆赫的高频和400兆赫的甚高频,这一频率段与美国海军战术数据系统的工作频率相同,有可能与其他系统一起组成中国海军新一代战术数据链系统。
   曾经向中国出口过武器的西方国家证实中国的空军战机已经装备了MIL-STD1553B数据总线,而且还在168型导弹驱逐舰上装备了该系统。  除此之外,中国还通过法国获得了专门向非北约国家出口的Type-W数据链系统,该数据链与TADIL-A极为类似。
  此外,中国海军从俄罗斯进口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及其配套的卡-28舰载直升机均配备了A-346Z防干扰数据链,工作频段为高频、超高频和甚高频。而中国最新型护卫舰和168号等导弹驱逐舰装备的则是自行研制的战术数据链系统,该系统在研制过程中可能借鉴并且利用了上述这些国外数据链系统的技术。
    比如新型号驱逐舰就在舰尾的直升机机库上安装了一部"谷灯"数据中继器用于反舰导弹的制导,而"音乐台"雷达的使用也使得俄制武器能够使用来自中国数据链系统的数据。 中国海军"宙斯盾"驱逐舰配备有综合作战能力较强的卡-28直升机,该机具备在较远距离上执行搜索以及攻击任务的能力,而且该机很克能还可以携带导弹进行作战。
    此外,由于"宙斯盾"舰安装有性能先进的数据链系统,因此卡-28还可以将目标数据通过双向数据链传至该控制舰,从而实现对反舰导弹的中继制导。在近岸作战时,该驱逐舰还可以与岸基远程航空兵实现战场信息的共享,携带M400大型侦察吊舱的苏-30MKK战斗机可以通过数据链将目标的实时信息传回控制舰,同时也可以接受控制舰的指挥,使用自身携带的3M80"白蛉"中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对目标实施攻击。
    据传,中国现在正与俄罗斯进行谈判,希望能够为其引进的最新型苏-30MK2战斗轰炸机配备下一代TSIMSS-1型数字式数据链,而为了能够与航空兵装备的各种苏霍伊战斗机实现联网,最新型驱逐舰应该也会配备相应的数据链系统。
   在配备了能够直接与"宙斯盾"控制舰进行通信的数据链之后,图-154或者Y-8巡逻型之类的远程海上巡逻机的战斗力就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俄罗斯海军通常使用R-837和R-807高频电台进行远程通信,使用R-802超高频电台进行指挥,而这些设备在中国海军的军舰上也能找到。
  此外,尽管中国的海事卫星侦察能力还相当有限,但是中国完全有能力截获和利用别国卫星(包括美国卫星)所侦察到的信息,从而弥补本国卫星侦察能力的不足。  舰队中的其他非"宙斯盾"舰则可以通过数据链系统与"宙斯盾"控制舰进行通信,从而对"宙斯盾"舰发射的制导武器进行中继制导,以实现对目标的超视距攻击。
  此外,这些非"宙斯盾"舰也可以接受控制舰的指挥,使用自身携带的武器进行作战,这就大大拓展了整个舰艇编队的攻击范围和攻击强度。  因此,在未来以"宙斯盾"舰为核心的驱逐舰作战编队中,现代化的"现代"级、"旅沪"级和"旅海"级将是非常理想的战斗伙伴。
  如果有必要的话,"旅大"级驱逐舰甚至更为轻型的护卫舰也可以补充进采。 ◆作战指挥系统 对于一艘"宙斯盾"驱逐舰来说,能否将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舰艇本身的局域网性能以及由各种传感器和运算/控制工作站组成的通用显示控制台的性能如何。
    为了充分发挥"宙斯盾"系统的优势,美国海军"宙斯盾"驱逐舰所使用的工作站从研制成功至今已经更新了好多代。 对于中国军舰作战指挥系统的结构,外界知之甚少,公开的文献资料对此也很少提及,笔者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对此进行分析。
  在一张关于"旅沪"级驱逐舰工作区的照片上,笔者看到许多类型相同的控制台,几名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操作,这些控制台在以前的中国军舰上是从未出现过的。  从外形上看,它们好像也不是俄罗斯或者法国的产品,很有可能是中国自己的电子科研机构研制生产的。
   中国"宙斯盾"驱逐舰所使用的指挥系统有可能采用俄罗斯的GOST标准或者法国TAVITAC作战指挥系统所使用的数据总线型局域网,中国海军近期新建的军舰通常都采用了后者。  而显示控制台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也可以采用民用产品如Windows或者VXWorks(由美国WindRiverSystem公司开发的一种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由于中国空军和陆军的作战指挥系统均采用了以太网或者MIL-STD1553型数据总线,因此海军如果要装备的话应当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这样一来,各军种之间就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战场信息的共享,从而极大地增强各军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

2019-02-28

62 0
我认为肯定是无源的好,好在敌人无发发现我们,因无源的只接收不发射,不过有源监测距比无源要远多了。我国都在南京XX所制造的。

2019-02-28

75 0
     我过神盾上是有源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就是由许多辐射单元排成阵列形式构成的走向天线,各单元之间的辐射能量和相位关是可以控制的。典型的相控阵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移相器改变天线孔径上的相位分布来实现波束在空间扫描,即电子扫描,简称电扫。
  相位控制可采用相位法、实时法、频率法和电子馈电开关法。  在一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即为线阵,在两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称为平面阵。辐射单元也可以排列在曲线上或曲面上.这种天线称为共形阵天线。
  共形阵天线可以克服线阵和平面阵扫描角小的缺点,能以一部天线实现全空域电扫。通常的共形阵天线有环形阵、圆面阵、圆锥面阵、圆柱面阵、半球面阵等。    综上所述,相控阵雷达因其天线为相控阵型而得名 有源相控阵雷达是自身发射雷达波,无源是自身不发射雷达波, 而接受对方雷达波而发现对方的, 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优点。
  但一般来说有源的比较好《我个人认为》。顺便说一下有源相控阵雷达重量大,结构复杂。 无源相控阵雷达重量小 结构简单。

2019-02-28

73 0
    什么是相控阵雷达? 答:1。先从雷达及其分类说: 雷达(Radar,即 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意为无线电搜索和测距。它是运用各种无线电定位方法,探测、识别各种目标,测定目标坐标和其它情报的装置。
  在现代军事和生产中,雷达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空军和纳粹德国空军的“不列颠”空战,使雷达的重要性显露的非常清楚。  雷达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防干扰设备、显示器、信号处理器、电源等组成。
  其中,天线是雷达实现大空域、多功能、多目标的技术关键之一;信号处理器是雷达具有多功能能力的核心组件之 雷达种类很多,可按多种方法分类:(1)按定位方法可分为:有源雷达、半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  (2)按装设地点可分为;地面雷达、舰载雷达、航空雷达、卫星雷达等。
  (3)按辐射种类可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4)按工作被长波段可分: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和其它波段雷达。(5)按用途可分为:目标探测雷达、侦察雷达、武器控制雷达、飞行保障雷达、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等。
     相控阵雷达是一种新型的有源电扫阵列多功能雷达。它不但具有传统雷达的功能,而且具有其它射频功能。有源电扫阵列的最重要的特点是能直接向空中辐射和接收射频能量。它与机械扫描天线系统相比,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例如、相控阵省略了整个天线驱动系统,其中个别部件发生故障时,仍保持较高的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0万小时,而机械扫描雷达天线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小于1000小时。  下面主要介绍先进的相挂阵雷达。
   2。相控阵雷达的概况 相控阵雷达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舰载雷达。其主要特点是,天线由许许多多天线单元(成千上万个辐射器和移相器),按一定要求排列成阵列形式,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天线的各移相器,从而改变阵位上的相位分布,使波束在空间按计算机的预设程序进行扫描。
    其波束照射一周的时间,只相当于普通雷达的百万分之一。不仅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高精度、多次数地测量同一目标,而且可以满足同时跟踪多批目标或边搜索边跟踪的需要。美国、前苏联等国海军的相控阵雷达,一般均可达到同时侦测上千个目标、跟踪数百个目标的水平。
   除此以外,相控阵雷达还具有作用距离远、可探测数百公里以外的空中目标,抗干扰能力强、可进行阻塞干扰探测,便于维修,一旦有少量组件失效仍可工作,并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更换等优点。  但目前相控阵雷达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如:经计算机处理后,系统内没有雷达始视频显示,因而操作手无法以显示器交点大小来判断目标大小。有时会出现把一个较长目标作为两个目标来处理的“目标分裂”现象。?988年,美国海军装备了“宙斯盾”系统的“文斯”号巡洋舰,误将伊朗A-300空中客车民航机当作目标雷达截面积仅为其几分之一的F-14战斗机,以致造成一起严重的空难。
    这很可能就是上述因引起的。 相控阵技术,早在3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1937年,美国首先开始这项研究工作。但一直到50年代中期才研制出2部实用型舰载相控阵雷达。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相继研制和装备了多部相控阵雷达,多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如美国的 AN/FPS-46、AN/FPS-85、MAR、MSR,前苏联的“鸡笼”和“狗窝”等。
    这些都属于固定式大型相控阵雷达,其共同点:采用固定式平面阵天线,天线体积大、辐射功率高、作用距离远。其中美国的AN/FPS-85和前苏联的“狗窝”最为典型,70年代,相控阵雷达得到了迅速发展,除美苏两国外,又有很多国家研制和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如英、法、日、意、德、瑞典等。
    其中最为典型的有:美国的AN/TPN-25 、AN/TPQ—37和GE—592、英国的AR-3D、法国的AN/TPN—25、日本的NPM-510和J/NPQ-P7、意大利的RAT—31S、德国的 KR一75等。
  这一时期的相控阵雷达具有机动性高、天线小型化、天线扫描体制多样化、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80年代,相控阵雷达由于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在已装备和正在研制的新一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中多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它已成为第三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而,大大提高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在21世纪,相控阵雷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战争兵器的特点,其制造和研究将会更上一层楼。   3。相控阵原理 相控阵,就是由许多辐射单元排成阵列形式构成的走向天线,各单元之间的辐射能量和相位关是可以控制的。
  典型的相控阵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移相器改变天线孔径上的相位分布来实现波束在空间扫描,即电子扫描,简称电扫。相位控制可采用相位法、实时法、频率法和电子馈电开关法。  在一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即为线阵,在两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称为平面阵。
  辐射单元也可以排列在曲线上或曲面上.这种天线称为共形阵天线。共形阵天线可以克服线阵和平面阵扫描角小的缺点,能以一部天线实现全空域电扫。通常的共形阵天线有环形阵、圆面阵、圆锥面阵、圆柱面阵、半球面阵等。
    综上所述,相控阵雷达因其天线为相控阵型而得名。 4。相控阵雷达的特点 相控阵雷达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优胜于一般机械扫描雷达。它具有以下特点: (1)能对付多目标。
  相控阵雷达利用电子扫描的灵活性、快速性和按时分割原理或多波束,可实现边搜索边跟踪工作方式,与电子计算机相配合,能同时搜索、探测和跟踪不同方向和不同高度的多批目标,并能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空中目标。
    因此,适用于多目标、多方向、多层次空袭的作战环境。 (2)功能多,机动性强。相控阵雷达能够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控制的波束,分别用以执行搜索、探测、识别、跟踪、照射目标和跟踪、制导导弹等多种功能。
  一部相控阵雷达能起到多部专用雷达的作用,如“爱国者”的一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可以完成相当于“霍克”和“奈基”-2型9部雷达的功能,而且还远比它们能够同时对付的目标多。  因此,可大大减少武器系统的设备,从而提高系统的机动能力。
   (3)反应时间短、数据率高。相控阵雷达可不需要天线驱动系统,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从而缩短了对目标信号检测、录取、信息传递等所需的时间,具有较高的数据率。相控阵天线通常采用数字化工作方式,使雷达与数字计算机结合起来,能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简化了雷达操作,缩短了目标搜索、跟踪和发控准备时间,便于快速、准确地实施畦达程序和数据处理。
    因而可提高跟踪空中高速机动目标的能力。 (4)抗干扰能力强。相控阵雷达可以利用分布在天线孔径上的多个辐射单元综合成非常高的功率,并能合理地管理能量和控制主瓣增益,可以根据不同方向上的需要分配不同的发射能量,易于实现自适应旁瓣抑制和自适应抗各种干扰,有利于发现远离目标和小雷达反射面目标(如隐形飞机),还可提高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
     (5)可靠性高。相控阵雷达的阵列组较多,且并联使用,即使有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突然完全失效的可能性最小。此外,随着固态器件的发展,格控阵雷达的固态器件越来越多,甚至已生产出全固态儿控阵雷达,如美国的。
  “爱国者”雷达,其天线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高达15万小时,即使有10%单元损坏也不会影响雷达的正常工作。   当然,相控阵雷达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其缺点。主要是造价贵,典型的相控阵雷达比一般雷达的造价要高出若干倍。
  此外,相控阵雷达对于短程弹道导弹的袭击可以说是无能为力,这也是美国及台湾为什么担心大陆方面在福建沿海部署东风导弹的原因。而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用“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的时候,其“爱国者”导弹根本无法有效将其击。
     中华神盾的相控阵雷达是有源的还是无源的? 答:中华神盾装备了美国“宙斯盾”系统相当的相控阵雷达平板天线。布置方式与美国装备“宙斯盾”系统的“伯克”级导弹驱逐舰极为相似。
  使我国成为继美\俄\荷\日之后第五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该系统由4面雷达发射面成四边形安装在舰桥的四个方向上,雷达搜索距离在450~500公里之内,工作模式为有源式,外形为箱体,通过前后左右四个面固固定安装起来,以格栅固定。
    波段为主动的s波段,阵面于舰体侧切平面结合成的角度为80度左右,总重在1。25~1。3吨左右,荷重比系数为3。系统由指控系统、探测与跟踪系统、火控系统、导弹发射系统、作战准备系统与测试系统组成。
   有源和无源有什么区别?那种更先进? 答:相控阵雷达分有源/主动、无源/被动两种。  所谓有源无源是针对天线而言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天线”是一种称为T/R模组的接收与发射装置,每一块都能自己产生电磁波。
  而无源相控阵雷达则是使用统一的发射机与接收机,外加具有相位控制能力的相控阵天线而成,即天线本身不能产生雷达波。两者在功能上无太大差别,不过有源者只收发单元为以固态科技制造的微机电系统,适合自动化生产、重量轻、故障率低,此外即使几个天线故障也不会过分影响整体性能;而无源者与传统雷达只有天线以及处理系统的差别(例如俄国NIIP 雷达公司就为SU-27与MiG-29设计相控阵天线,只要把天线以及处理系统更新,就成了向控阵雷达),重量、生存能力等绝比不上有源者,因此有源相控阵雷达是军机雷达的发展趋势之一,目前只有美国与日本具有此技术,其他国家也将跟进,如法、德、英合作开发将用於EF-2000、Rafale的项控阵雷达、瑞典将用於升级JAS-39的雷达等。
     。

2019-02-28

76 0
    052C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艏?四周加装了四具大型的固定式相位数组雷达天线,安装方式与柏克级类似。 许多人都在争论「板砖」到底是传统的被动相阵雷达还是近年才逐渐成熟的主动相阵雷达,主流推论指出「板砖」是被动相阵雷达,毕竟中共第一次研发这类雷达系统,使用西方已经发展数十年的传统被动式技术的可能性居高(就连西方先进国家的主动相阵雷达技术也要到1990年代后期才逐渐成熟)。
    就052B的外观而言,「板砖」的安装位置实在太低,每面「板砖」间距也很大,似乎间接证明「板砖」是被动式相位数组雷达,因为必须想办法塞入庞大笨重的导波管、发射机、冷却装置以及电力增幅器等等,使其不得不安装在空间充裕的较低位置。
  至于力主「板砖」是主动相阵雷达的部分大陆网友则多半以「板砖」表面的散热系统做为证据;「板砖」天线表面的冷却系统为静压箱孔板送风方式,天线阵面与弧形外罩之间的空间是一个静压箱,弧形外罩四周设有许多进气小孔,并设有一个风机将空气引入静压箱,通过的气流便将天线表面的热量带走。
    照片显示在中共实验舰上的「板砖」原型系统基座周围设有不少送风管路,甚至还看得到送风用的风机,外型凌乱不堪入目;而170舰的「板砖」安装就没有如此「将就」,从外表看不到那些管路与风机。
  据说这套造型醒目的气冷系统散热效率比以往高4。6倍,重量减轻且成本降低,为此开发此冷却装置的第14所还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于主动相阵雷达的T/R组件都是发射源,产生的热量远高于被动相阵雷达天线(射频能量由后方的导波管传来),故有一派人便认为「板砖」需要这么「隆重」的降温措施,就是「主动」的最好证据(此外,052C部署于南海舰队,想在炎热的低纬度气候中保持精密电子装备的正常运作,就必须格外重视冷却措施);另外,也有少部分人认为中共应该会以迎头赶上的方式,跳过导波管技术而直接研发主动相位数组雷达所需的低功率T/R单元,对岸甚至有「中共导波管与发射机技术不行,反倒是T/R单元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较高,故只做得出主动相位数组雷达」的论点;此外,汉和信息中心在2005年下半也肯定地指出板砖是主动相位数组雷达。
    不过就常理而论,主动相阵雷达的T/R单元所需的半导体技术难度甚高,就连美国也曾面临T/R单元(用于F/A-22战机的APG-77主动相位数组雷达)所需的砷化镓(GaAs)半导体成本过高的困扰,必须向在这方面独步全球的日本输入技术,故中共是否在此领域一步登天便令人质疑。
     即便「板砖」不是主动相位数组雷达,而且是在外国技术支持下完成,也丝毫无损此一突破的重大意义,毕竟现在能自行研发舰载相位数组雷达(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国家仍屈指可数,能做出来便已经算是了不起的成就,更何况是以往科技较为落后的中共。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