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贸易

出口 城建税

看了你的回答我还是不能正确理解。 比如: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107万,我会对107万计提城建税和教育附加。收到(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当期应退税额是0,当期免抵税额50204.36元,我的问题是对于这个50204.36要不要做会计分录。对这个50204.36要不要重新计提城建税和教育附加税

全部回答

2011-10-09

0 0
    一、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107万,要交增值税,同时,计提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当期免抵税额50204。
  36元,不计提城建税和教育附加税。 二、“免、抵、退”账务处理有三种处理办法: 1、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出口退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举例说明。   某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对自产货物经营出口销售及国内销售。
  该企业2006年12月份购进所需原材料等货物,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取得销售额300万元(不含税),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2400万元。假设上期留抵税款5万元,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5%,则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外购原辅材料、备件、能源等,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00 贷:银行存款 5850000 2、产品外销时,免征本销售环节的销项税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24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4000000 3、产品内销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00 4、月末,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予抵扣和退税的税额。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人民币外汇牌价×(征税率-退税率)=2400×(17%-15%)=4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48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80000 5、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51-(85+5-48)=9万元。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90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90000 6、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90000 贷:银行存款 90000 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140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账务处理如下: 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140+5-2400×(17%-15%)]=-46万元。
  由于应纳税额小于零,说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46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   6、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46=314万元。   借:应收出口退税 460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314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600000 7、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460000 贷:应收出口退税 460000 依上例,如果本期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为494万元,其他不变,则1至4步分录同上,其余5。
    6。7步账务处理如下: 5、计算应纳税额或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本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款-当期不予抵扣或退税的金额)=300×17%-[494+5-2400×(17%-15%)]=-400万元,不需作会计分录。
     6、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2400×15%=360万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400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360万元时, 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360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360-360=0万元。
     借:应收出口退税 36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3600000 7、收到退税款时,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600000 贷:应收出口退税 3600000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贸易
经济研究
股票
银行业务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经济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贸易
贸易
进口食品
商品贸易
经营贸易
设备贸易
出口贸易
进口贸易
商务贸易
金银贸易
小额贸易
咨询贸易
经销贸易
自助贸易
采购贸易
东西贸易
汽车贸易
电器贸易
圆通
海运
原料贸易
商品交易
玩具贸易
针织贸易
鞋材贸易
海外贸易
广告贸易
汽配贸易
欧洲贸易
鞋业贸易
纸业贸易
滞期费
中华贸易
工业贸易
产品贸易
钢铁贸易
物流信息
农村贸易
众才贸易
国际贸易
多元贸易
文具贸易
跳蚤市场
电气贸易
促进贸易
铝业贸易
市场调节
产业贸易
建材市场
物资贸易
网购
酒业贸易
五金贸易
生产贸易
报关
机械贸易
购物
进口
制作厂
顺丰
工厂
垄断市场
市场规律
消费市场
文化贸易
林业贸易
物流平台
数码贸易
货物
进出口额
德邦
出口商品
批发商品
运输贸易
粮油贸易
市场营销部
进货价格
收购价格
钢铁市场
国际商贸
北美贸易
加盟网
盈利模式
批货
货运
走私车
贸易逆差
服装市场
批发市场
粮食价格
通和贸易
总收入
中间价
中外贸易
货场
制造厂
输出贸易
市场策划
销售策略
总支出
进口商品
出口
国外市场
制药厂
医药贸易
货源
销售费用
公缴费
世界贸易组织
同城快递
买卖
电池贸易
农贸市场
美国市场
转让费
区域代理
货价
小买卖
市场份额
利润
国际小包
市场占有率
制衣厂
石化贸易
进货
医疗贸易
外贸贸易
外语外贸
商品价格
商业合同
能源贸易
汽车出口
中通
绿色贸易
食品市场
个人贸易
对内贸易
销售价格
欧美贸易
厂商
金马贸易
买件
供货渠道
实物贸易
代理贸易
小本生意
亚洲贸易
皮具贸易
dhl
花卉市场
国际物流
鞋服贸易
买方
药品贸易
国际贸易中心
汇通
厂货
钢材市场
合同
外贸
境外贸易
厂方
贸易顺差
包装贸易
原油价格
农商
对美贸易
企业贸易
装运期
外贸公司
外汇市场
家电市场
速遣费
保税区
贸易中心
市场潜力
百货贸易
韵达
全球贸易
收购
外贸知识
电子市场
俄国贸易
中间商
外贸生意
厂价
航运贸易
销量
批发进出口
商贩
进口产品
经营方式
电子贸易
交易平台
市场贸易
总费用
国内贸易
物质贸易
国际快递
自动售货机
铁路贸易
服装贸易
世贸中心
交易价格
装船费
外贸软件
批发价格
服饰贸易
销售市场
生产厂家
货件
贸易壁垒
市场走势
软件贸易
外国贸易
经营规模
交易成本
市场行情
买家
开厂
市场
商贸贸易
运输成本
制品厂
外贸服装
外贸代理
航空贸易
市场营销
集贸市场
亚欧贸易
其他贸易
市场前景
走私货
货量
经贸公司
电商
交易
年销售额
交易中心
外贸企业
外贸出口
货船
市场机制
交易市场
货物贸易
营业费用
自由贸易区
贸易条件
服装出口
海关
二手市场
供方
卖方
零售总额
卖货
尾货
经营策略
货物运输
营销中心
库存商品
塑料市场
营业项目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