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股票

美国股市中对熊市的定义内涵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1-05-12

0 0
    熊市就是股价跌幅20%或以上,并持续至少两周。国内股市是新兴股市,这个20%的标准应该放大些(比如25%-30%)。A股进入4400以下,至少2周就是熊市了。从2月底至今,股市一直在这之下。
  因此可以说我们现在处于熊市中。 股市进入熊市后,会经历两个阶段。  即暂时和永久熊市。暂时熊市就是你的损失达到20%以上,持续至少2周。但最终完全恢复。而永久熊市将永远失去这部分投资。
  永久熊市是可以避免的。这篇文章着重点在于如何在熊市中避免永久性的损失。共十点。 1。分散投资。-- 买基金就是分散投资。这点不用说了。 2。  投资与不同的板块。-- 比如金融,服务业走差时,能源,可替代能源会走强。
  这要求买基金前仔细看基金的年报,季报。明白这个基金到底是哪方面重点。这点在国内基金中很难选。因为基金本身有时不按牌理出牌。如华夏大盘很多时候做的是小盘。 3。投资不同风险的股票,基金。-- 基金组合中必须多样化。
    不要全是激进型的。 4。投资要按地理位置分散。-- 在我国,目前能做到的是在组合中配置一定比列的QDII。QDII也有不同。比如有全球性的,也有亚太区的。 5。
  必须配置有固定收入的。-- 这包括债券基金,以及发放红利较多的基金,如华夏回报。 6。采取防守策略。  文章中说,这一点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赎回基金,持有现金后,可避免进一步损失。
  但如果赎回等是根据自己主观判断,乱割肉。那造成的损失反而是永久性的。 7。避免付不必要的交易费。-- 在我国,换基金要记入申购赎回费。频繁换基是要花大的代价的。 8。避免付不必要的税。
    -- 和国内关系不大。 9。不要恐慌。-- 恐慌性抛盘就造成永久的损失。尤其是当前股市。跌到这个程度再抛,可能没机会反本了。 10。熊市中不可能有安全的地方 -- 不要以为存银行就保险。
  最大的熊市其实就是通涨。存入银行,由于通涨。钱的贬值使你无意中造成永久性损失。   。

2011-05-14

93 0
熊市的时候你基本上是赔钱,能赚到钱的基本上是聪明的人,牛市的时候赚不到钱的就基本上属于傻瓜。

2011-05-12

92 0
熊市就是因为熊的眼睛往下看,牛市是因为牛的眼睛往上看. 当你不停的往下张望时就是熊市了.

2011-05-12

104 0
    您好! 刚看了一篇文章。说到美国股市中对熊市的定义。 华尔街熊市判断标准:与最近的顶部最高水平相比,已经下跌了20%以上,即进入熊市。熊市指股市行情萎靡不振,交易萎缩,指数一路下跌的态势。
  从跌幅上说,股价跌幅20%或以上,并持续至少两周。 熊市三时期:   道·琼斯根据美国股市的经验数据,总结出熊市和牛市的不同市场特征,认为熊市和牛市可以各自分为三个不同期间。   '熊市'术语分析 熊市第一期   熊市第一期。
  (顶部阶段)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现在市场投资气氛最高涨的情况下,这时市场绝对乐观,投资者对后市变化完全没有戒心。市场上真真假假的各种利好消息到处都是,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达到不正常的高峰。
  不少企业在这段时期内加速扩张,收购合并的消息频传。  正当绝大多数投资者疯狂沉迷于股市升势时,少数明智的投资者和个别投资大户已开始将资金逐步撤离或处于观望。因此,市场的交投虽然十分炽热,但已有逐渐降温的迹象。
  这时如果股价再进一步攀升,成交量却不能同步跟上的话,大跌就可能出现。在这个时期,当股价下跌时,许多人仍然认为这种下跌只是上升过程中的回调。  其实,这是股市大跌的开始。 熊市第二期   熊市第二期。
  (恐慌阶段)这一阶段,股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发“恐慌性抛售”。一方面市场上热点太多,想要买进的人反因难以选择而退缩不前,处于观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开始急于抛出,加剧股价急速下跌。在允许进行信用交易的市场上,从事买空交易的投机者遭受的打击更大,他们往往因偿还融入资金的压力而被迫抛售,于是股价越跌越急,一发不可收拾。
    经过一轮疯狂的抛售和股价急跌以后,投资者会觉得跌势有点过分,因为上市公司以及经济环境的现状尚未达到如此悲观的地步,于是市场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回升和反弹。这一段中期性反弹可能维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回升或反弹的幅度一般为整个市场总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熊市第二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期性反弹以后,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趋于恶化,公司业绩下降,财务困难。各种真假难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进一步打击。这时整个股票市场弥漫着悲观气氛,股价继反弹后较大幅度下挫。
   熊市第三期   熊市第三期。(底部阶段)在熊市第三期中,股价持续下跌,但跌势没有加剧,由于那些质量较差的股票已经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而这时由于市场信心崩溃,下跌的股票集中在业绩一向良好的蓝筹股和优质股上。
    这一阶段正好与牛市第一阶段的初段吻合,有远见和理智的投资者会认为这是最佳的吸纳机会,这时购入低价优质股,待大市回升后可获得丰厚回报。   一般来说,熊市经历的时间要比牛市短,大约只占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不过每个熊市的具体时间都不尽相同,因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差异会有较大的区别。  回顾1993年到1997年这段时间,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经历了股价的大幅涨跌变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转熊,再由熊转牛的周期性过程。
   熊市一词的来源 说法一:   就目前所有的资料来看,在1785年的英国,一本叫做《小街交易所指引》的书上,已经出现牛和熊这两个名词。  但是,当时牛、熊的意义跟现在不同,当时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叫做小街交易所,简称小街。
     从这本书作者的说法,可以看出200多年前牛跟熊的意义比现在明确多了。牛不是指希望股市上涨的人,而是等于今天靠保证金买进股票却遭到亏损的人。 《征服熊市》 荷兰的郁金香交易所早在17世纪中叶,就已经发明了保证金制度,但是1785年的伦敦,买股票似乎不用保证金,“牛”可以身无分文,就买进股票,希望在必须缴款前卖出获利。
    根据当时的作法,一个人即使全部财产不到10英镑,也可以在伦敦的证券交易所大买股票,例如,这个人可以在3月时购买价值4万英镑、在5月交割股款的股票,融资倍数高达四、五千倍。
     这个人在结算前,可以想尽办法,把自己买进的股票卖出去,解脱肩上超级沉重的负担。如果整个市场牛群聚集,他就找不到接手的人,就会遭到重大亏损,因此在付款之前,他必须跑遍整个交易所,从一家号子逛到另一家号子,找人接手,他心中充满希望和恐惧,表情阴晴不定,情绪低落、满脸不高兴、脾气不好,跟牛的行为差不多,因此这种作手被人称为“牛”。
       在200多年前熊不只是抱持悲观看法的作手,还是实际放空的人,也就是卖出一批股票或公债,同意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交出他实际上没有的东西,因此他不断的要找人,希望低价买进他未来必须交出来的证券,因此对所有不幸的新闻、坏消息、能够压低证券价格的谣言等等,他都会很高兴,十足表现出幸灾乐祸的样子。
       因此,当时要分辨牛和熊很容易,表情沉重、忧郁的人一定是牛,不断东张西望,拿坏消息吓人的人一定是熊。牛希望股价上涨,熊希望股价下跌。后来的人可能因此把上涨的股市叫做牛市,下跌的股市叫做熊市。
   说法二:   据记载,这两个股市术语出现于19世纪早期美国股市。  首先出现的是熊,在1709年就有所记载,最早指因为预计股价会跌就卖掉将来才发行而现在还没到手的股票,这样就使得投机商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入股票。
  这样的投机商就被称为牛皮批发商,源自词组 sell the bear's skin before one has caught the bear。  慢慢的,这个词组就表示对于股价越来越不乐观。
   为了区分市场的升跌,他们把健步向前的牛作为涨升的象征,寓意向上的趋势不可阻挡。而把倔强好纠缠的熊作为下降的象征,表示下跌结束的遥遥无期。牛市的用法出现于1714年,也是受到了熊市的影响而产生的。
   说法三:   因为牛是往上攻击 (牛角往上顶),所以代表多头市场,代表利多和股价往上走;熊是往下攻击 (熊掌向下挥)代表空头市场,代表利空和股价下跌。   熊市操作策略   成交量的增减显示股市行情枯荣。
  大凡交易热闹时进场,才有希望获得短期的差价收益。如要着眼于长期投资,则不宜在交易热闹时进场,因为此时多为股价走高的阶段,如进场建仓,成本可能偏高,即使所购的股票为业绩优良的投资股,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较高的成本还是会使投资回报率下降。
       如果长期投资者在交易清淡寥落时进场建仓,或许在短期内不能获得差价收益,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投资成本低廉,与将来得到的收益相比,投资回报率还是可以令人满意的。
  因此,交易清淡时,短线投资者应袖手旁观,而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则是入市建仓的大好时机。   主张长线投资者在交易清淡时进场收购,并不是说在交易开始清淡的时候,就立即买进。  一般来讲,淡季的末期才是最佳的买入时机,问题的难度在于没有人能够确切知道到底什么时候才是淡季的尾声。
  也许在长期投资者认为已经到了淡季尾声而入市,行情却继续疲软了相当一段时间;也许认为应该再慎一慎的时候,行情突然好转而痛失良机。所以,有些投资者,尤其是大户投资者,在淡季入市时,采取了逐次向下买进的做法,即先买进一半或三分之一,之后不论行情涨跌都再加码买进,这样即使是在淡季进场,也不会错失入市良机,可收到摊平成本的效果。
     熊市如何炒股 不要盲目杀跌   在股市暴跌中不计成本的盲目斩仓是不明智的,止损应该选择目前浅套而且后市反弹上升空间不大的个股进行,对于目前下跌过急的个股,不妨等待其出现反弹行情后再择机卖出。
   不要急于挽回损失   在暴跌市中投资者往往被套严重,账面损失巨大,有的投资者急于挽回损失,随意增加操作频率或投入更多的资金,这不仅是徒劳无功的,还会造成亏损程度的加重。   不要过于急躁   在暴跌市中,有些新股民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甚至是破罐破摔的赌气式操作。
  但不要忘记,人无论怎么生气,过段时间都可以平息下来,而如果资金出现巨额亏损,则是很难弥补回来的。所以,投资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拿自己的资金账户出气。 不要过于恐慌   在暴跌市中,恐慌情绪是投资者最常出现的。
    其实,股市有涨有跌,有慢就有快,这是很自然的规律,只要股市始终存在,它就不会永远跌下去,最终会有上涨的时候。投资者应该趁着股市低迷的时候,认真学习研究,积极选股,及早做好迎接牛市的准备,以免行情转好时又犯追涨杀跌的老毛病。
   不要过于后悔   后悔心理常常会使投资者陷入一种连续操作失误的恶性循环中,所以投资者要尽快摆脱懊悔心理的枷锁,在失败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争取在以后的操作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不要急于抢反弹   在跌势未尽的行情里,抢反弹如同是“火中取栗”,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火上身。当前的市场环境不存在踏空的可能性,投资者千万不要因为贪图反弹的蝇头小利而冒被深套的风险。
   。

2011-05-12

90 0
08年索罗斯在出席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举办的一个活动时说,全球金融体系受到的破坏,将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经济才刚开始感受到其冲击。 他指,如果美国联储局继续减息,美元将面临新的压力。那将是熊市的初期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股票
经济研究
银行业务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经济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股票
股票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