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求普洱茶最简单的冲泡步骤?

每天大概什么时候喝,喝多少量才不会影响睡眠?浓茶和淡茶哪个相对来说减肥效果更好一点?谢谢!

全部回答

2010-08-02

0 0
    云南普洱茶的冲泡技巧 如何冲泡好一壶云南普洱茶?既是一种技艺、技巧,是饮茶者经验的积累,通过正确的冲泡,充分展现普洱茶的茶性、茶美、茶俗,使饮者达到陶冶情操、身心愉悦、养生延年的目的。
   冲泡普洱茶还是一门艺术,它富于变化,富有个性,富于创造,而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定式"。   喝茶前的准备工作 选水:水与茶的关系,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观点。如"无水不可与论茶","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等等。
   云南品茶用水丰富,山泉众多。昆明附近也有许多好山泉,如西郊的"妙高寺"、"西山",宜良"宝洪寺",澄江"西龙塘"等等,都有品茶好水。  山泉水对茶性的展现各具特点:有显香的、显醇的、显甘甜的、显活性的;也有同时兼顾几个特点的。
  选水一般以甘洁、鲜活、清冽、泡茶时不显涩味、茶叶汤色稳定为首选。现今云南很多茶人或爱茶人时兴到野外取水,以活水烹茶,达到香茗美泉两相宜的境界。新鲜山泉对于提高茶叶的活性和香气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就普洱茶尤其是陈年茶而言,山泉水如经过陶缸"养水"后再烹茶,对于展现普洱茶的"陈韵"效果更佳。
     选器皿: 1、茶壶 普洱茶的泡茶器皿以宜兴紫砂壶为首选。紫砂壶的良好透气性和吸附作用,有利于提高普洱茶的醇度,提高茶汤的亮度。选择砂壶一般以朱泥调砂和紫泥调砂为理想,以利于提高透气性。
   茶壶容积相对宽松,便于茶条舒张和滋味的浸出。这与乌龙茶用壶"以小为贵"恰恰相反。  二三人同饮普洱茶,一般用250毫升紫砂壶,人多时可用300-400毫升的茶壶冲泡。
  刚买到的新壶要用茶水煮一煮,以去除"窑味"和土味,并经使用一段时间(俗称"养壶")后再冲泡好茶,达到"壶熟茶香"的效果。此外,用瓷壶和瓷盖碗茶具也可冲泡普洱茶。 2、烧水具现今常用"随手泡"烧水,比较方便。
    如果冲泡一些比较好的普洱茶时,应以铜壶或砂壶明火烧水,以保持泉水的活性和提高水温。 3、茶杯 一般以白瓷或青瓷为宜,以便于观赏普洱茶的迤俪汤色。茶杯应大于功夫茶(乌龙茶)用杯,以厚壁大杯大口饮茶,这既适应普洱茶醇厚香甜的特性,也比较贴近云南人粗旷的饮茶习俗。
     4、公道壶 以质地较好的透明玻璃具为首选。普洱茶以茶汤晶莹亮丽、颜色多变而著称。人们常常把云南普洱茶的汤色比喻为"陈红酒"、"琥珀"、"石榴红"、"宝石红"等等。
  观色已成为普洱茶艺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普洱茶的茶汤色泽和质地因茶叶的产地、制作工艺、用料、储藏环境、陈化年限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观汤既是审美也是评价茶质好坏的重要环节。
   5、剥茶起形状像起子,以硬木或硬竹子制作,用于紧压茶的解块。通过逐层拨茶,既能保持茶条的完整,减少碎末茶,又便于面茶与里茶的搭配,准确反映紧压茶的品质。 备茶 对于普洱紧压茶,茶性有里外之分,即便是一块里外用料一致的紧压茶,随着存放时间的延续,表茶和里茶的茶性也有区别。
    所以,在饮用之前,应将紧压茶解散,放入陶罐里让其散散气,同时让面茶与里茶混合均匀。对于密封较严的小包装散茶,饮用之前也应让其透透气。经过这样处理后饮用,其品质优于现解块现开封现冲泡。
  这有点类似于品红酒,一般应避免现开现饮,开瓶后放一段时间后再饮,以"击活"酒性。   熟悉茶性 云南普洱茶有散茶和紧茶之分、新旧之分、青茶和熟茶之分;发酵茶有轻发酵、适度发酵、重发酵等,茶性各不相同。
  每一支普洱茶都有其独自的个性,只有熟悉所泡茶叶的个性,再通过娴熟的冲泡,才能展现出茶的个性美。茶性决定了茶具的选择、投茶量多少、水温的高低、冲泡节奏快慢,甚至于选用什么水。  茶性与冲泡方法之间有着许多微妙的关系。
  就云南普洱茶的冲泡技巧而言,粗老茶不同于细嫩茶,青饼不同于熟饼,陈茶不同于新茶,轻发酵茶不同于较重发酵茶,"苦涩底"茶(苦涩味偏重)不同于"甜底"茶等等。因此,对一支普洱茶要进行必要的试泡,通过试泡熟悉茶性,确定冲泡要领。
   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普洱茶需要泡较长时间才出味,而有的普洱茶却能短时出浓汤。  这是由于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在起作用。无论传统青茶还是人工发酵茶,基础原料都是云南晒青茶。
  传统晒青茶大多为茶农手工揉捻,其揉捻时间较红茶、绿茶、观音茶等茶类短,揉捻程度也轻于这些茶类,因而茶味的浸出时间相对较缓慢。这类普洱茶在冲泡过程中,总是让人有"茶味持久,茶韵悠长"的感觉。  当然,也有采用机械揉捻制作晒青毛茶的。
  这部分茶叶冲泡时出味相对较快。此外,云南大宗普洱茶紧压茶,除用少量细嫩面茶外,大多以中级茶为主料,甚至有部分粗老叶。这些成熟叶和粗老叶对形成普洱茶的特殊风格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部分茶叶的滋味浸出也相对细嫩茶较慢,也不宜快速冲泡。
    再从发酵程度对普洱茶的滋味浸出速度影响看,轻发酵或发酵适度的普洱茶,其滋味浸出速度慢于重发酵或发酵过度的茶。 冲泡方式 1、宽壶留茶根闷泡法:对于品质较好的普洱茶采取"宽壶留根闷泡法"。
  "留根"就是经"洗茶"后从始至终将泡开的茶汤留在茶壶里一部分,不把茶汤倒干。  一般采取"留四出六"或"留半出半"。每次出茶后再以开水添满茶壶,直到最后茶味变淡。 "闷泡"是指时间相对较长,节奏讲究一个"慢"字。
  "留根"和"闷泡"道出了云南普洱茶的茶性。采取留根和闷泡,既能调节从始至终的茶汤滋味,又为普洱茶的滋味形成留下充分的时间和余地,达到"茶熟香温"的最佳境界。   2、中壶"功夫茶"泡法:就是现冲现饮,每次倒干,不留茶根。
  茶壶的容积因饮茶者的数量而定。用此方法也能冲泡好云南普洱茶。如对部分比较新的普洱茶或有轻异味的茶,使用中型壶现冲现饮,头几泡除去新异味,提高后几泡的纯度。对于部分重发酵茶,采取快冲倒干法便于避免茶汤发黑。
    对于苦涩味较重的茶叶,中壶快冲能减轻苦涩味。对于一部分采用机械揉捻制作晒青的普洱茶品,因茶味浸出较快,冲泡时也以此法为宜。 现实中常常会见一部分储藏不当而茶叶质地却很好的普洱茶,要么轻度受潮,要么窜味,开汤时茶味不够纯正,但浓甜度和厚度尚可。
  对于这类茶叶,冲泡时也采用以宽壶闷泡法,只是头一、二泡不留根,三泡起再留根闷泡。   3、盖碗杯冲泡法:此法有利于提高冲泡温度,提高茶叶的香气,比较适宜于冲泡粗老普洱茶。
  但对于一些细嫩茶,要求冲泡者要手艺娴熟,否则会出现"水闷气"或烫熟茶叶的现象。盖碗冲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器皿对茶汤醇度的有利影响,比较适合评茶。 冲泡中注意的问题 1、投茶量:冲泡普洱茶时,投茶量的大小与饮茶习惯、冲泡方法、茶叶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富于变化。
    就饮茶习惯而言,港台、福建、两广等地习惯饮酽茶;云南也以浓饮为主,只是投茶量略低于前者。江浙、北方喜欢淡饮。就云南人的饮茶习惯而言,采用留根闷泡法时,冲泡品质正常的茶叶,投茶量与水的质量比一般1:40或1:45。
  对于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可以此为参照,通过增减投茶量来调节茶汤的浓度。  如果采用"功夫"泡法,投茶量可适当增加,通过控制冲泡节奏的快慢来调节茶汤的浓度。就茶性而言,投茶量的多少也有变化。
  例如,熟茶、陈茶可适当增加,生茶、新茶适当减少等等。切忌一成不变。 2、泡茶水温:水温的掌握,对茶性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温有利于发散香味,有利于茶味的快速浸出。  但高温也容易冲出苦涩味,容易烫伤一部分高档茶。
  确定水温的高低,一定要因茶而异。例如,用料较粗的饼砖茶、紧茶和陈茶等适宜沸水冲泡;用料较嫩的高档芽茶(如较新的宫廷普洱)、高档青饼适宜适当降温冲泡。避免高温将细嫩茶烫熟成为"菜茶"。 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沸水温度低于沿海、平原地区。
    如昆明的沸水温度在94℃左右,适合直接冲泡绝大多数熟茶,对于青茶,除部分高档茶外,大部分也可直接用沸水冲泡。在冲泡部分高档新青茶时,除直接降温外,还可通过不加壶盖或沸水高冲来降低水温,避免因茶叶烫熟而产生"水闷气"。
   3、冲泡时间:冲泡时间长短的控制,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香气、滋味展现充分准确。  如前所述,由于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原料选择的特殊性,决定了冲泡的方式方法和冲泡时间的长短。
  冲泡时间的掌握,就规律而言:陈茶、粗茶冲泡时间长,新茶、细嫩茶冲泡时间短;手工揉捻茶冲泡时间长,机械揉捻茶冲泡时间短;紧压茶冲泡时间长,散茶冲泡时间短。具体掌握时,要根据茶叶的特性决定。  例如,用350毫升紫砂壶"宽壶留根闷泡法"冲泡八十年代生产的中档七子熟饼"7572"(勐海产)时,投茶量6-8克,经"洗茶"后注入沸水,闷泡5分钟后,倾出二分之一即可饮用。
  用同一方法冲泡同时期的中档青饼时,投茶5-7克,经"洗茶"后注入沸水,闷泡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如用此法冲泡"民国"时期的紧茶时,投茶量适当增加,闷泡时间可延长到5-7分钟。
  对一些苦涩味偏重的新茶,冲泡时要控制好投茶量,缩短冲泡时间,以改善滋味。 4、关于"洗茶":"洗茶"这一概念出现于明代。《茶谱》(明朝)载"凡烹茶,先以热汤洗茶叶,去其尘垢、冷气,烹之则美。
    "对于普洱茶,"洗茶"这一过程必不可少。这是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饮用的,储藏越久,越容易沉积脱落的茶粉和尘埃,通过"洗茶"达到"涤尘润茶"的目的。对于品质比较好的普洱茶,"洗茶"时注意掌握节奏,杜绝多次"洗茶"或高温长时间"洗茶",减少茶味流失。
     下面是简易版 是第一次泡普洱茶?但是想泡一杯非常好的普洱茶?最容易操作的一种。 首先,要知道泡好一杯茶只有两个基本要素:水温 和 茶叶浸泡时间 水温?普洱茶的水温是最好掌握的:1000C;是不是很容易?不象龙井要850C,碧螺春要750C,很难控制,而普洱茶只要水完全煮沸即可。
     茶叶浸泡时间?第一道茶水可以弃去,第二道起作饮用,但第二道的茶叶浸泡时间可以短些如10-20秒,第三道浸泡时间略为第二道长些如30-40秒,以此类推,越泡茶水浓度越淡,则浸泡时间也就可以越长。
  看以下示范: 1。 将普洱茶叶置入滤杯中,约10克(铺满杯底,略高)。   2。 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末茶叶。 3。 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 4。
   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 5。 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至于杯盖内。 6。 好了,一杯香浓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 7。   在享用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千万别将他弃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您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同样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普洱又泡好了。
   。

2010-08-04

72 0
    我来教你最牛的泡法 备茶 1。 在办公桌稍右侧的桌面上垫一块方巾,在方巾中部偏右上角的地方摆上盛杯,盛杯上放上茶滤,在方巾的左下角摆上口杯; 2。
   普洱茶有砖、饼、砣的形制,将预先分离过的茶块取出,用左手拇指与食指、中指捏住,右手拿茶锥将茶块剥成一分钱大小的茶片于茶滤中; 二、 洗茶 3。   右手执手壶缓缓地将沸水冲入放有碎茶的茶滤中,茶滤下的盛杯中会淋入浅黄色的、浑浊的汤汁,茶滤中灰褐色的茶片会一改灰浊的感觉变得如油浸过一般的光亮; 4。
   将洗茶的汤汁把盛杯、口杯涮洗后倒入桌边的弃桶; 三、 品茶 5。   第一遍冲茶,茶色还不是很浓,随着沸水的冲入,盛杯中会淋入颜色稍深的黄褐色,但清亮不浊的茶汤。
  到入口杯我们就可以品茶了; 6。 烫的茶汤倒入口杯,会泛出普洱茶特有的,如老林柴屋中的烟熏的味道,茶汤表面会形成变幻莫测的薄薄的雾状物质,时而盘旋、时而漂移,细观令人浮想…… 7。
     冲第二遍的时候,由于茶块已吸水膨胀,茶色已浸出,淋入盛杯的汤色会呈暗红色,顺光观看汤汁色黑如墨,逆光观看汤汁红而清亮,如葡萄酒般晶莹剔透,倒入口杯中依然是薄雾漂渺、熏香浓郁; 8。
   如不想喝的太浓,淋茶之前可在盛杯中先冲入沸水,淋茶时可看到浓汁入清水时的瞬间染色过程。  一样是虚幻的令人浮想,仅数滴浓汁就将一杯清水染得褐红深浓,倒入口杯乃旧是浓浓熏香、淡淡薄雾; 9。
   视个人对茶汤浓淡的喜好与茶滤中叶量的多少,冲淋时盛杯中清水的量可自由调节,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茶色与茶味均逐渐变淡,由深深的红褐色、褐色到浅褐色、琥珀色、黄色、浅黄色。  茶色淡了,就不用在盛杯中置清水了,直接淋茶也不会有太浓的感觉; 10。
   冲到什么程度算好,大概不能定一个标准。每个人不同,每次冲泡也不同。有人讲喝到无味才能品到茶味,是说喝茶品人生吧! 11。 如果想品更多一点的口味,普洱是可以勾兑的,兑入鲜奶就成了口感鲜滑的奶茶,喜咸也好、好甜也罢,只要你喜欢放入盐或糖,轻轻的一搅就好了,味浓味淡也只有自己掌握。
    喜甜的话兑入蜂蜜也可调出不错的口味; 四、 收杯 12。 茶冲到自己认为乏味的时候,也就该弃茶清杯了。茶渣掷入弃桶,将茶滤上的残渣冲净与盛杯、口杯一起用沸水冲烫两遍,收入屉中盖上茶巾,今天的茶也就喝到位了; 五、 延伸 13。
     喝普洱与其它的茶不同,她没有很浓的茶香,也没有初尝的苦涩与后味的回甘。喝的过程好像更有趣儿些。如人生一般哪里会有结果,只有对过程细节的品味,不同的人对细节的体味不同,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一切只有自己知道。
  与不同人之间说到最好也就是有些许的契合,这已经令我们惊喜的感叹,可算遇到知己了。   呵呵~~,靠在椅背上,眯上眼,慢慢的想吧……。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的,那你就守一轩来看看。
  

2010-08-03

43 0
加冰糖放锅里煮!云南人都这么喝

2010-08-03

73 0
    。 将普洱茶叶置入滤杯中,约10克(铺满杯底,略高)。 2。 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末茶叶。 3。 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 4。 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
   5。 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至于杯盖内。   6。 好了,一杯香浓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 7。 在享用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千万别将他弃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您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同样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普洱又泡好了。
   。

2010-08-02

73 0
    一、醒茶   短期内要喝的茶最好放入紫砂罐中醒茶3个月至半年。醒茶罐内装茶一般不超过2/3,如有可能应定期(比如一个月一次)将茶倒出翻一下,以利于醒茶。没有条件的茶友也可以将拆开的茶临时放入牛皮纸袋或大的信封中醒茶。
  醒茶时要注意避光避异味、保持必要的环境温度(比如摄氏20℃以上),环境湿度则应比传统仓储湿度(60%―80%)低。     二、出茶   熟茶一般按8。5克/100ml水、生茶一般按8克/100ml水的比例出茶。
  紧压茶处理成指甲盖大小,越薄越好;散茶则顺其自然,尽量保持干茶外形。   三、用水   尽量选择桶装优质纯净水、山泉水。   四、洗(润)茶   一般洗(润)茶两遍,第一遍20至30秒出水(具体时间根据紧压程度定,压得紧则时间稍长,压得松则时间稍短。
    散茶可适当缩短时间,一般为5至10秒),第二遍快冲快出。生茶,一般洗(润)茶一遍,,若用紫砂壶冲泡可将干茶置入紫砂壶中,壶内外用开水冲淋,以提高壶温、驱散壶内干茶的杂味并实现快速醒茶。
     五、正式冲泡   前五泡一般随冲随出,第六泡开始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    尽量保持沸水冲泡。如果是陈期在七八年以内的次新生茶则可在前五泡用随手泡(沸点一般在95℃至96℃)烧沸后停顿五秒再行冲泡,第六泡起以沸水或者铁壶沸水直接冲泡。
     要注意的一点是:前五六泡冲泡时,每泡茶之间的间隔停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分钟)。 。

2010-08-02

41 0
......偶都是马上到马上喝。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