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臼炮的装弹

闹了半天,臼炮到底是前装的还是后装的?有无膛线?

全部回答

2010-07-27

0 0
    臼炮是一种口径大身管短的一种火炮。臼炮是较为古老的曲射火炮,因外形像石臼而得名。中国1377年制造的一种臼炮,口径达210毫米,全长仅为100厘米,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种身管短粗的火炮,炮膛为滑膛,无膛线,采用前装弹,发射一种球形实心石弹。
  17世纪的臼炮开始发射爆炸弹。   线膛炮出现后,臼炮采用线膛身管,改为后膛装填炮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曾经使用口径为420毫米的臼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臼炮已很少使用,此后逐渐被其他较先进的火炮取代。
   再用维基百科的资料详细补充一下: 臼炮是一种炮身短(口径与炮管长度之比通常在1:12到1:13以下)、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  因其炮身短粗,外形类似中国的石臼,因此在汉语中被称为“臼炮”。
  小口径、方便携带的臼炮后来发展为迫击炮。 臼炮最初出现于13世纪,发射石弹。中国明清时的将军炮有很多为臼炮,如:造于1377年的大口径轰城炮以及1690年所制的威远将军炮。 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攻城战、1489年苏格兰的Dumberton攻城战等战役中,攻城一方都使用了大口径臼炮。
    由于金属铸造工艺不精湛,无法铸造长身管火炮,因此就其弹道特性和身径比来说,19世纪50年代以前的大口径火炮很多都是臼炮,其中最著名的火炮为1832年法国制造的“Monster Mortar”。
   由于臼炮的射角大、弹道弧线高,因此多被用来轰击距离较近、中间隔有山脉等障碍物、无法平射的目标。  日俄战争中,日军曾用280毫米臼炮对旅顺展开地毯式轰击,击沉俄国太平洋舰队多艘战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军队在欧洲的壕堑战地区广泛使用臼炮轰击对方阵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仍有美军的小大卫([Little David,径为914毫米)、德军的卡尔臼炮(Mörser Karl,口径为540毫米)等大口径臼炮,其中“卡尔”臼炮曾经用于塞瓦斯托波尔攻城战和1944年镇压华沙起义。
     配图为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所藏之大口径臼炮(炮口已被盖住)。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