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经济

怎么会造成金融危机?

怎么会造成金融危机?造成金融危机有多少个元素啊?

全部回答

2008-11-02

0 0
虚拟经济过快的膨胀,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承载量。最后崩盘,导致了经济危机。

2008-11-03

84 0
    你真的想知道?     这得从几年前讲起     几年前,得益于克林顿的宽松的经济政策,美国的经济欣欣向荣     由于经济的欣欣向荣,房价开始持续上涨     房地产开发商为了业绩,拼命鼓励人们买房     首先是有钱人,然后是收入一般的人,最后,剩下一些贫穷的人     大家都知道,那时候的房价已经很高,而且有能力买的人也已经买了     剩下的都是想买而买不起的穷人,但是房地产开放商为了收入和业绩,竟然开始对这部份人下手     于是,他们推出极具诱惑力的广告     10%的首付     什么?首付付不起?     没关系,我给你们垫着,两年后再还     而且两年后你没准就发财了,或者房子涨价了,总之,你是不会亏的     于是,大批的穷人买了房子     银行手里拿着这么多级别很差的贷款,心里有点慌     因为穷人毕竟是穷人,要是两年后付不起贷款怎么办?     收回房子也不见得就卖得好价钱,所以,银行开始想办法脱手     于是,银行把这些贷款设计成债券     债券不知道大家理解不?     这个债券也称金融债券,在美国是分级别的     根本风险程度分级别     跟保险行业的再保险业务差不多的模式     风险小的债券,比如有能力偿还银行贷款的房奴的贷款设计成的债券自然卖得出去     但是那些穷人的贷款,也称次级债,基本是卖不出去的     所以,银行又开始想办法了     他们找上了投行,也就是哪些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就是在国际上流动,看哪里收益高就跑哪里去的资金     这些投行是胆子死大的一群人     只要有钱可以赚,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敢上     所以,他们把银行那些卖不掉的次级债给买了下来     银行本来想挖个坑给看这群强盗好戏的     不料美国的房市持续高涨,投行狠狠赚了一笔     然后银行也想出了个狠招     你不是买高风险的次级债吗,我就弄个保险,专保你们买的次级债     投行们转念一想,这个破债券风险实在也忒高了点,是应该弄点保险保一下的     于是他们投保了,于是银行也赚了     两方博弈     这还没完     然后华尔街的天才们又想出了赚钱的好方法     他们搞了个基金     基金大家知道把     他们用原先赚的一笔钱作为保证金,建立了一个风险级别很高的基金     于是大批的人在美国房市高涨的行情下,不顾死活,挤得头破血流,叫爹喊娘地拼命买入     其中包括白痴的中国政 府和诸多银行     于是包括美国的全世界的人都疯了,买啊买     最后不知道有多少钱投入到 了这个基金之中     不知道那群白痴怎么想的,难道房子可以一直涨下去?     两年之后,灾难来了     两年之后,穷人还是穷人,房贷还是房贷,只是,他们压根还不起     为什么是两年之后的现在?     而不是以后呢     你要知道,刚开始两年是贷款公司帮穷人还贷的,利息可都是在那里的     银行或者基金收益,那是建立在买房人准时还贷的基础上的     如果他们延期还贷,或者压根不还贷,难道银行去把房子收过来存仓库里?     投行也一起完蛋     因为他们买的拉挤债券最多     他们前期赚钱了,但是后期亏了     因为更多的穷人还不起     他们前期赚钱了,可以把债券卖出去     卖给谁   保险公司啊,各种基金啊,银行啊,包括中国政 府啊   这样的话通过债券,基金,把很多世界金融机构拉进去了     债券,是有年限的   银行或者基金投资要收益时间到了     可是倒了期限,钱没了,连本带利没了,他还能撑住?      那美国为什么不降息?       美国现在的年息是3%,远低于中国,欧洲和澳洲     美国已经降了很多息了   降息有什么用,降为零也没有用   不能延期还贷吗?     有人想:延期,就有慢慢解决问题的可能,不延期立刻出现了问题     延长?那那部分收益怎么办?   银行借钱给你,如果你还不起了,你觉得银行会怎么样?     他会延期吗?     延期的利息算谁的?     难道银行可以投资不赚钱?     基金可以投资不赚钱?     这次还不起贷款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银行来说是一笔巨大的金额,如果不能按计划到账,就会导致资金周转不过来,呆账过多而丧失信用,直接倒闭     延期将会导致风险增加,你觉得股东和普通投资人会怎么想?     上市银行的股票会一落千丈,然后出现挤兑风潮,然后还是倒闭     因为这个群体实在太大,风险也太大     而且实际说明了穷人根本付不起房贷,即使延期一百年也没用     刚开始把房子卖给穷人就是赌博     中国现在尽管不会出现美国这样的金融危机,但是出现经济危机是绝对有可能的     高房价抽空居民储蓄,压缩消费,导致需求萎缩,最后使得企业倒闭练练     房地产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为什么这样重要?     它的特殊性     首先,房地产行业只是一个比较单一的产业,相对于全国的众多产业来说     其次,资金迅速流向房地产业,会导致其他更多产业的需求迅速减少,这个能理解吗?     因为你投资了几十年的收入买房,那么你在其他方面的花费自然减少     透支     一旦大部分人都出现这种情况,其他产业,由于市场上需求减少,不得不减少规模,压缩生产,甚至裁员     于是许多人开始失业,或者收入减少     那么更加买不起东西     于是更多的人失业,或者收入减少     于是,许多企业由于卖不出东西,开始倒闭     于是,经济危机开始了     首先要理解,房地产行业吸收的就业人员相对于它吸收的高额资金是相当不对称的     而且无异于改善国人的福利,因为不可能增加中国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所以,房地产也的高价只是一种简单转移财富的方式     是一种新型的剥削     理解了吗? ============================================================================== 对金融危机最普遍的官方解释是次贷问题,然而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早已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有文章指出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
    那么,次贷,杠杆和CDS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通过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机?在众多的金融危机分析文章中,始终没有看到对这些问题的简单明了的解释。本文试图通过自己的理解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为通俗易懂起见,我们使用了几个假想的例子。
  有不恰当之处欢迎批评讨论。          一。杠杆。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
  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 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  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CDS合同。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运行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
    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
  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  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
  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  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
  一转手,C赚了20 亿。  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上面 A,B,C,D,E,F。
  。。。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  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
  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
  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  此时违约就发生了。
  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 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
    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 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 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  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
  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
  。。,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
  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政府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 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政府就要赔出20万亿。  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        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 一个穷鬼有一身武功 他对老实人说 你借钱给我 我买你东西 还付你利息 你卖东西赚了钱借钱给我赚了利息 多好! 这个老实人想 是啊 2头都赚 好事! 于是许多的老实人都被说服了 穷鬼拆东墙补西墙 日子过的好不快活终于有一天 这个穷鬼发现拆东墙再也补不起西墙了 破产了 那些老实人发现他们的债权都成为废纸 傻眼了。
     老实人说 你还我的钱啊! 穷鬼说 你再借我2000块 让我把这个月过了,最近都没吃鲍鱼了,哎! 我借了你这么多钱 我要是真饿死了你借我的钱不是都没了?想开点,让我活下去 你才有机会等我还债! 最后 这个老实人为了穷鬼有朝一日可以还钱 不断的继续借钱给这个穷鬼 终于有一天老实人也变成了穷鬼。
     这个新穷鬼向老穷鬼 哭泣着要债,老穷鬼不耐烦的吼道:再JJYY 老子揍死你!靠,不知道老子一身武功?! ---------------------------------------------------------------------------------- 这里面还有个华尔街有明的“羊群效应”;   当一群羊在往一个刚想狂奔的时候,其中一些羊可能知道前面非常危险,但是它却不能停下来,因为他一停下来就会被其他的羊踩死,所以它也只能往往前跑。
       在金融业里一直都有这样的“羊群效应”,华尔街众多高智商的基金经理们,不可能不明白这样简单的道理——房价不可能一直往上涨,就像07年中国股市牛市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这样的行情不正常一样。
  但是他们没办法停下来,因为在买的人都在获取高额利润,如果自己不去做,那么业绩将会非常难看,那自己就会被股东、投资人所抛弃,与其这样成为烈士,还不如跟着往前冲;到了崩盘的时候大家都死,这是市场原因,不是自己的原因。
     ------------------------------------------------------------------------------------ 。
  

2008-11-02

72 0
是无度的信贷扩张引起的,比如信用卡可以大量透支,买房子不用付首付就可以.这点中国控制的比较好,最低也使20%.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经济
经济研究
股票
银行业务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经济
经济
政治经济
微观经济
通货膨胀
市场经济
物价上涨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率
国民经济
贸易经济
市场需求
资本经济
利率政策
财政分权
经济预算
世界经济
货币贬值
经济访谈
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
通货紧缩
经济体制
宏观政策
经济指标
p2p
经济合作
中外企业
中小企业
供不应求
财政赤字
供求关系
区域经济
国有经济
经济效益
资本运作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