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林清玄的《木鱼馄饨》

为什么老人要用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

全部回答

2018-09-25

0 0
    对临沂街那位卖馄饨的老人来说,卖馄饨是为了生活,敲木鱼是招揽生意的手段;对临沂街一带老人的顾客而言,吃馄饨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木鱼声则是一份空谷足音样的提醒。馄饨代表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木鱼呢?这东西是佛教用具,说它有着丰厚的文化蕴涵,我想肯定没人有异议。
  问题是出现在《木鱼馄饨》里的木鱼,不放置于寺院庙宇,声响也不出于或高僧或小沙弥之手,而是置于深夜的馄饨车上,由一袭布衣的都市小贩敲出声响。  这是与实实在在的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它是因此遭了亵渎,还是由此有了生命?作者的看法显然是后者。
   卖馄饨的老人之所以选择用敲木鱼来招揽生意,“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这样的选择自然属于有一定层次的精神活动,文化的含金量很足。 吃馄饨的客人爱听这木鱼声的原因,除了那是“吃饭钟”外,静夜里响起的清脆而不刺耳的木鱼声,既是一份佛禅的警醒,也是一位寂寞中的良伴。
  用作者的话来说,“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   生活的“馄饨”与文化的“木鱼”结合在一起,便有了《木鱼馄饨》这样的佳构。“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作者的意思至此有了明确的表述:远离实际生活的文化不仅缺乏美感,同时也早失了存在的意义。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