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的红树林,曾经听闻是“胎生”
一、概念
红树植物(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木本植物。它们是陆地显花植物进入海洋边缘演化而成。“mangrove”由生物学家包曼(Boeman)首次提出,源于葡萄牙语mangue和西班牙语mangle,是对美洲印第安人泰诺(Taino)语“红树植物染料”的音译。
红树林(mangal,mangrove forest)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木本群落。
在我国,红树林是南方特有的景色。在华南地区的海岸河川出口处的浅滩上或者由海上向沿岸纵目远望,便可以看到或大或小的一片青葱翠绿的稠密的灌木林。 涨潮时,它们被海水淹...全部
一、概念
红树植物(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木本植物。它们是陆地显花植物进入海洋边缘演化而成。“mangrove”由生物学家包曼(Boeman)首次提出,源于葡萄牙语mangue和西班牙语mangle,是对美洲印第安人泰诺(Taino)语“红树植物染料”的音译。
红树林(mangal,mangrove forest)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木本群落。
在我国,红树林是南方特有的景色。在华南地区的海岸河川出口处的浅滩上或者由海上向沿岸纵目远望,便可以看到或大或小的一片青葱翠绿的稠密的灌木林。
涨潮时,它们被海水淹没,或者露出绿色的树冠,仿佛绿色的岛屿,成为壮观的“海上森林”;退潮时,则可见树枝纵横交错,发达的根系盘根错节地生长在滩涂中,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几无插足余地的植物群落。
红树林为什么不是红色的呢?第一次看到红树林那一片翠绿色,人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吧。
这是因为红树林主要由红树科植物组成,所以叫红树林。而红树科植物体内含有大量单宁,木材常呈红色,且树皮可提炼出单宁作为红色染料,因此称为“红树”。
红树林是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兼具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特性。
红树林的植被特征如下:
①主要由红树科的常绿种类组成,其次为马鞭草科、海桑科、爵床科等的种类;
②外貌终年常绿,林相整齐,结构简单,多为低矮性群落;
③具特殊的胎生现象,具支柱根或呼吸根,以及旱生、盐生的形态和生理特点。
二、红树植物的适应性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其生境长期受潮水影响,土壤盐度高,含氧量低。由于生境特殊,红树植物也有着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学特性。
红树植物的适应性表现为:
1. 发达的根系:
支柱根、板状根、呼吸根等。
通过根系固定植株和进行呼吸作用。
2. 胎生与半胎生:
种子在母体植株上发芽。
3. 叶片的适应性:
特有的旱生结构,叶肥厚革质化、叶背有短而紧贴的茸毛和贮水组织、表皮光亮,叶细胞有很高的渗透压和泌盐能力等。
红树植物的适应性I:支柱根和呼吸根
由于红树植物生于潮滩的淤泥中,土壤中充满水分和高量的盐分。因此,红树林无法从土壤中获取充足的氧气。但是,红树林有着发达的根系,通过这些根系进行呼吸作用和固沙固土,使红树植物能够在潮滩的淤泥环境下茂盛生长。
红树植物的根系可分为支柱根、板状根和呼吸根。支柱根、板状根有利于红树植物体在滩涂上的固着,呼吸根使红树植物在被海水淹没时能够进行正常的呼吸活动,二者联合作用,使得红树植物生长茂盛,形成郁郁葱葱的红树林。
红海榄、秋茄等的支柱根最为典型。树干的下部产生许多支柱根,向下弯曲成拱形并深深扎入泥土中,纵横交错,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架,使植株能牢牢地固定在泥滩上,即使在惊涛巨浪中也不为所折。桐花树也有发达的根系,其根系宛如粗索,在林地中蔓延生长,时而隆起突出。
支柱根还有呼吸的功能,根中的通气组织相当发达,下陷的气孔、皮孔等都有助于体内外气体交换。
呼吸根是红树植物的另一种特殊的通气组织,它凸出于海滩表面并有各种形态。如海桑、无瓣海桑、白骨壤等的指状呼吸根,由主根分出,自地下垂直生长出水面,密布树干基部周围或呈放射状;木榄的呼吸根呈屈膝状,并可由树干及侧枝长出呼吸根,向下生长形成板状根。
这些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气孔,便于气体交换,内部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可贮藏空气,保证了红树林被海水淹没时进行正常的呼吸活动。同时它的再生能力很强,如被折断后可继续再生长。
红树植物的适应性II:胎生现象
胎生(胎萌)现象是红树植物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
由于长期生长在海潮涨落及海水冲击的环境中,栖地为极度缺氧的高盐度沼泽区,红树植物的种子难以有稳定的萌发环境,又缺少种子发芽必需的氧气,只有胎生繁殖才可保证红树植物在海岸生存。这是红树植物另一奇妙的适应性。
一些红树植物(如红海榄、木榄、秋茄)的果实在离开母树前就从母株吸取养分,生长发育成绿色的棒状胚轴,并利用胚轴上的皮孔换气。胚轴的下端粗重而尖锐,呈笔状,利于胚轴成熟后从母体脱落,顺利插入母树周围的软泥中。
如果胚轴能够顺利固着,则几小时后即长出侧根,将幼苗固定在滩涂上。
(点击查看:木榄的胎生繁殖)
若胚轴无法顺利固着,则随潮水漂流、传播到其它海岸滩涂。由于胚轴内部具有间隙且饱含空气,比重比水轻,可浮在水面随潮水漂流;而且胚轴表皮含有单宁,不易腐坏,也可避免软体动物及甲壳动物的吞噬,因此可以在海水中漂流二、三个月不死。
一旦随着海潮漂流到或被海潮冲击到合适的泥滩,胚轴就能继续萌发生根,开始生长发育。这是红树植物扩展其分布范围的重要方式。
另一些红树植物(如桐花树、白骨壤、老鼠簕)的种子在果实内萌发,形成具有幼苗雏型的胚体,但不形成长筒形胚轴突出果实之外,称为隐胎生或潜育胎萌。
红树植物的适应性III:叶片的适应性
红树植物的叶子很好地体现了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例如,很多红树种类的叶子都具有旱生形态结构,叶肥厚、革质化、有茸毛,表皮光亮,叶细胞有很高的渗透压和泌盐能力等。
(1)旱生形态结构
红树林生长在多水的泥滩上,由于海水中盐含量很高,红树植物很难吸到足够的水份。因此,红树植物虽然生长在水中,但它与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一样,有着许多旱生形态结构。
如叶片很硬,叶肥厚、革质化、表皮反光、有绒毛、叶面的气孔下陷等,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腾。
可以说,红树植物是生长在水中的“旱生植物”。
(2)高渗透压
红树植物能够适应高盐度生境,主要是依靠其渗透压高。
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通常达30-60大气压(一般的陆生植物只有5-10个大气压)。渗透压的大小随种类和生境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海桑平均是32。0,木榄是33。0,白骨壤是34。5-62。
0大气压。
红树植物的高渗透压保证了植株能从沼泽性盐渍土中吸取足够的水分及养料,这是红树植物能在潮滩盐土中扎根生长的重要条件。
(3)排盐机制和泌盐现象
红树植物之所以能在含有高量盐分的生长环境取得优势地位,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抗盐排盐结构。
有的种类具有肉质厚叶,叶片气孔下陷,适于抗盐排盐;有的种类将体内盐分累积至老叶中,当叶片黄化凋落之时,也将多余盐分一并带走,如秋茄;有的叶子分布有排盐孔,能在饱吸海水后有效地把盐分排泄出来;有的种类在叶肉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含盐水液排出叶面,在其叶背常可见到闪亮的白色的盐晶体,称为泌盐现象。
泌盐现象常见于薄叶片的种类,如桐花树、白骨壤及老鼠簕等。
三、分类
1、真红树植物
真红树(true mangrove,eumangrove,strict mangrove)植物是指专一性生长在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它们只能在潮间带环境生长繁殖,在陆地环境不能够繁殖。
其特征是胎萌、呼吸根与支柱根、泌盐组织和高渗透压。
真红树植物具有下列全部或大部分特征:
①在红树林环境中完成生育,即它们只出现于红树林,并不延伸出陆生群落;
②在群落结构中起主要作用,能形成纯植从(pure stand);
③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化形态,最显著的是具气体交换功能的气生根、胎萌;
④具有泌盐机制,它们能生长在海水中并频繁地泌盐;
⑤孤立于陆生分类单位的亲缘关系,至少在属的水平上,通常是在亚科或科的水平上与其亲缘疏离。
2、半红树植物
半红树(semi-mangrove)植物指“既能在潮间带生存,并可在海滩上成为优势种,又能在陆地环境中自然繁殖的两栖木本植物”。它们在陆地和潮间带上均可生长和繁殖后代,一般在大潮时才偶然浸到陆缘潮带,无适应潮间带生活的专一性形态特征,具两栖性。
半红树也具有一定的特化形态和生理机制,如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具板状呼吸根,老鼠簕 Acanthus ilicifolius是隐胎生植物,有泌盐现象等。
广东省的半红树主要有:
爵床科 老鼠簕属 老鼠簕 Acanthus ilicifolius
小花老鼠簕 Acanthus ebreacteatus
梧桐科 银叶树属 银叶树 Heritiera littoralis
3、红树林的同生植物
同生植物(consortive plant)也称“红树的同生者”(mangrove commemsal),是指专一性生长于红树林生境的草本、藤本植物以及红树植物的专一性寄生、附生植物。
它们既不能归为红树植物(包括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也不同于既可生于林缘又可生长于海岸边的伴生植物,因而特称之为同生植物。
广东省的红树林的同生植物主要有:
卤蕨科 Acrostichaceae 卤蕨属 Acrostichum 卤蕨 Acrostichum aureum
4、红树林的伴生植物
伴生植物(associated plant, mangrove associates)是那些偶尔出现于能被不规则高潮浸淹到的红树林最内缘或边缘地带的海岸、海滨、盐生甚陆生植物,它们或被认为是红树林的边缘种类及非典型种类,它们在红树林的出现反映出边缘分布。
伴生植物包括偶尔出现在红树林中,但不成为优势种的木本植物,以及出现于红树林下的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四、红树林的效益
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之一,是良好的海岸防护林带,又是海洋生物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对发展生态旅游业也有积极作用。
且红树本身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总的来说,红树林具有社会、生态、经济三方面的效益。
1、红树林的社会效益
(1)天然的海岸防护林
红树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屹立于滩涂之中。
红树林对海浪和潮汐的冲击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保护农田、降低盐害侵袭,对保护海岸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内陆的天然屏障,有“海岸卫士”之称。
(2)净化海水
红树林可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防止赤潮发生。
(3)促淤造陆
红树林在海滩上形成了一道樊篱,促进了淤泥的沉积,而密致的支柱根,加速了淤泥的沉积作用。随着红树群落向外缘发展,陆地面积也逐渐扩大。
(4)科研、教育、生态旅游
红树林是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兼具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特性。
其特殊的环境和生物特色使得红树林成为自然的生态研究中心,对科普教育、发展生态旅游业也有积极作用。
2、红树林的生态效益
(1)。红树林生态系统
茂盛的红树植物每年向林地及附近海域输送大量的枯枝落叶,经微生物分解,成为鱼虾蟹贝等底栖生物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同时,由珠江河水携带而来的营养物质和泥沙也在此淤积,使这里成为底栖生物的乐园。
而这些无脊椎底栖生物又是鱼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脊椎动物的食物。
沼泽泥土中的微生物则是上述消费者的分解者,分解后的营养元素,又回到土壤中,被红树林吸收,供给树木生长发育。由此构成复杂的食物网链。
在这个食物网链中,红树林是生产者,经过一级、二级,以至多级的消费者,最后由分解者分解,完成物质、能量及信息传递。在此生态系统中,红树林是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基质,起着第一生产者的作用。
一旦红树林被破坏,则会影响周围海域生态的结构,自然生态就会失衡。
(2)红树林是生物的理想家园
由于红树林具有热带、亚热带河口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以及特殊的咸淡水交迭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的鱼、虾、蟹、水禽和候鸟提供了栖息和觅食的场所。
因此,红树林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
据统计,在珠海淇澳岛,共有植物种类近1000种,鸟类80多种,两栖爬行动物11种,昆虫130多种,鱼类20多种,其他底栖生物20多种。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内就有底栖硅藻159种,水体浮游植物97种,水体浮游动物26种,大型底栖动物111种,鸟类170多种,昆虫133种……红树林可谓是生物大宝库,是生物的理想家园。
红树林是候鸟的栖息地,大量候鸟于秋冬或春夏季节交替期间成群结队地歇息于红树林湿地。统计表明,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鸟类100多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的4种,国家Ⅱ级保护的12种。
大多在此停歇和觅食的冬候鸟是国际保护野生物种,从而成为候鸟的重要迁徙地和国际重要鸟区之一。红树林提供了动植物的栖息地并保存了这些动植物的基因库。
3、红树林的经济效益
红树物种 单宁含量(%)
红海榄 Rhizophora stylosa
16~24
木榄 Bruguiera gymnorrhiza
12。
7~16。3
秋茄 Kenaelia candel
12。4
角果木 Ceriops tagal -
海漆 Excoecaria agallocha
6。8~9。3
白骨壤 Aricennia marina
0。
3
榄李 Lumnitzera racemosa —
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
8。95
(1)工业原料
红树植物体内的单宁含量很高,单宁是工业制革的必需原料。
从壳斗科植物中提取的单宁,鞣皮需要六个月;而从红树林植物中提取的单宁具有快速渗透的效能,只要六周便可完成。因此,在制革工业上,红树单宁对提高皮革质量和降低成本方面都有很大意义。
(2)药用
白骨壤的的叶经硏碎后可治疗脓肿;老鼠簕的叶可治风湿骨痛,果实与根捣碎成糊状可治跌打刀伤,植株的各部份都可作为止痛、消肿、解毒药。
(3)食用
桐花树、秋茄、白骨壤等红树植物的果实含有丰富的淀粉,直接或经加工处理后可供人畜食用。在困难时期,湛江北潭的许多人曾靠摘白骨壤的果实加工而食活命,现在仍有人用来煮清补凉。
当地称红树林为“救命树”。
(4)其他
一些红树植物木质优良,可用作家私木材;
红树林的凋落物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可用作绿肥;
伴生植物鱼藤是优良的无公害植物性杀虫药。
五、红树林的分布与保护
1。
全球红树林的分布
红树植物为热带或亚热带海岸树种,全球红树林约有1,700万公顷(1995年),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无霜地区。但由于洋流影响,一些较耐寒的树种也可以生长于高纬度的地区。
红树林的生长北限位于日本九州岛(北纬31度),为秋茄构成的纯林;南界则位于澳洲维多利亚(南纬38度),构成的树种以白骨壤为主。
若以分布的经度来区分,则可分为东方红树林和西方红树林。东方红树林以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和马来半岛西海岸为中心;西方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东西海岸及西印度群岛、非洲西海岸。
2。我国红树林的分布
我国的红树林属东方红树林的一部分,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沿海和台湾,浙江省南部沿海也有人工栽培的红树林。
由于受人类活动干扰,我国的红树林多为次生林,仅在海南岛和广东、广西沿海地区可见高达8~15m、胸径10~30cm的大树。
红树林受破坏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原因,人为因素是主要因素:海岸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使得成片的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大规模发展滩涂渔业养殖,围海造养殖池也破坏了不少红树林湿地;此外还有工业污染、垃圾污染以及红树林地区的村民们过度采海、伐木取材等,也破坏了红树林生态系统。
3。红树林的保护
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红树林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破坏,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利用各级媒体广泛宣传保护红树林湿地的重要性,使公众了解红树林的价值和效益,提高自然保护意识;加大对红树林的科研投入,积极开展红树林湿地研究 ;加强对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的治理;在保护好现有红树林资源的基础上,加速乔木型红树林的推广造林;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更好地促进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
六、红树林的底栖生物
茂盛的红树植物每年向林地及附近海域输送大量的枯枝落叶,经微生物分解,成为鱼虾蟹贝等底栖生物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来源;同时,由江河水携带而来的营养物质和泥沙也在红树林滩涂淤积,使之成为底栖生物的理想家园。
据统计,在珠海淇澳岛,共有鱼类20多种,其他底栖生物20多种;在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内,有底栖硅藻159种,水体浮游植物97种,水体浮游动物26种,大型底栖动物111种……红树林可谓是底栖生物的乐园。
招潮蟹、弹涂鱼、虾虎鱼、美肩鳃?、 嵴塘鳢、斑头舌鳎、海鳗等是红树林中常见的底栖生物。他们生活在海边的泥滩环境中,受海水潮汐的影响,很多种类都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活动规律,如招潮蟹和弹涂鱼都是潮升则栖,潮落则出。
此外,为适应泥滩和抵御潮水的冲击,它们的身体结构也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如弹涂鱼、虾虎鱼等的两侧腹鳍有一定程度的并合,成吸盘状,通过吸附在固着物上避免被潮水冲走。而海鳗、红狼牙虾虎鱼等在泥滩中的鱼类,身体多呈棍棒状,有利于在泥里钻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