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全部回答

2017-10-09

0 0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一)消毒剂的剂量(消毒强度和时间)消毒剂的剂量是杀灭微生物的基本条件,它包括消毒强度和时 间两方面。消毒强度在热力消毒时,是指温度高低;在化学消毒时, 是指药物浓度;在紫外线消毒时,是指紫外线照射强度。
  强度与作 用时间的乘积为剂量,一般来说,增加消毒处理强度能相应提高消 毒(杀菌)的速度;而减少消毒作用时间也会使消毒效果降低。  当然, 如果消毒强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即使再延长时间也达不到消毒目的。
   在一定范围内时间与强度之间可以互相增减达到互补。为了保证消 毒效果,满足所需要的作用强度是非常重要的。消毒处理的剂量是 杀灭微生物所需的基本条件,在实际消毒中,必须明确处理所需的 强度和时间,并在操作中充分落实,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温度温度不仅是热力消毒的决定因素,对其他消毒方法亦是重要因 素。除热力消毒完全依靠温度作用来杀灭微生物外,其他各种消毒 方法亦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无论在物理消毒还是化学消毒中,温度越高效果越好,温度低时则消毒效果会受到影响。
  如 熏蒸消毒时,在温度15℃以下时会降低消毒效果,但也有少数消 毒剂受温度的影响小些。  关于温度变化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程度,往 往随消毒方法、药物及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可用温度系数来 表示。
  有的情况下,消毒处理本身就需要一定温度才行,因此,当 温度降到极限以下时,即无法进行消毒处理。例如,环氧乙烷熏蒸, 低于10。7℃时,药物本身就不能挥发成气体;紫外线照射时,灯 管本身功率输出的强度也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弱,有的灯管在4时, 输出功率的强度只有27℃时的。
    (三)微生物污染程度微生物污染程度越严重,消毒就越困难,原因是需要的作用时 间延长、消耗的药物增加、微生物彼此重整,加强了机械保护作用, 耐力强的个体随之增多等。对于污染严重的对象,消毒处理即剂量 要加大。
  在消毒的实际工作中,规定的剂量一般都能使污染比较严 重的物品达到消毒要求,并还留有一定的安全系数,除非污染特别 严重,否则按规定的剂量处理即可。  (四)消毒环境的pH值酸碱度主要影响化学消毒剂的作用。
  酸碱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 某些消毒方法的效果。一方面是pH值对消毒剂本身的影响会降低 或提高消毒剂的活性;另一方面是pH值对微生物的影响。化学消 毒剂由于其化学性质的不同,而对酸碱度的要求不同,戊二醛类和 季铵盐类消毒剂在碱性条件下杀菌效果好,如戊二醛在pH值由3 升至8时,杀菌作用逐步增强;而酸类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等则在 酸性条件下作用强,如次氯酸盐溶液,pH值由3升至8时,杀菌 作用却逐渐下降;洗必泰、季铵盐类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中杀菌作用 较大。
    有些消毒剂可通过复方强化来改变其对酸碱度的依赖性。(五)环境的湿度消毒环境相对湿度对气体消毒和熏蒸消毒的影响十分明显,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甚至导致消毒失败。
  室内 空气甲醛熏蒸消毒的相对湿度应为80%~90%,过氧乙酸熏蒸消毒的相对湿度应为60%~80%,小型物体环氧乙烷消毒处理的相 对湿度以40%~60%为宜,大型物体(大于0。  15米3)消毒为 50%~80%。
  另外,紫外线在相对湿度为60%以下时,杀菌力较强, 在80%〜90%时,杀菌力下降30%~40%,因为相对湿度增高会影 响紫外线的穿透力。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