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关汉卿《窦娥冤》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何处?

关汉卿《窦娥冤》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何处?

全部回答

2014-01-12

102 0
    关汉卿“不是爬行的现实主义者,而是有思想、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他为了抒发被压迫妇女感天动地的冤屈,表现被压迫人民宁死不屈的性格和有冤必伸的理想,按照自己对元代的深刻认识和窦娥性格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让窦娥临死前发出气壮山河的三桩誓愿,即六月飞雪、血飞白练、三年大旱,这虽然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幻想产物,但却反映了人民群众伸冤复仇的愿望,和真理不可战胜的力量。
    三桩誓愿的实现,不是上天对窦娥的怜悯,而是人民力量的取大胜利。通过这三桩震撼人心的誓愿,人们心中怒火为之燃烧,精神为之振奋,斗志为之昂扬。最后,“天从人愿”的安排,预示窦婚后斗争的胜利,而且是冤气大清,正义大伸,人心大快,而且告诉人们,不是封建主义的天地神权主宰着人民的命运,而是人民不可屈服的斗争精神,支配天地的意志。
    最后窦娥发出三桩誓愿,这是作者一种大胆的艺术处理,其精神是浪漫主义的。这大有利于昭示这出悲剧深刻的思想内容,传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反抗精神。剧终时窦天章的出现,窦天章对案情的重新审理,表现了作者对窦娥的深切同情,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善恶有报的良好愿望。
  这一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下层群众惩恶扬善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以精神的安慰,反映了人民群众报仇雪恨的决心。  。

2014-01-12

104 0
在艺术上,关汉卿将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手法完美地结合起来。以《窦娥冤》为例,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官吏的贪暴、百姓的不堪压榨,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同时又借六月降雪、鬼魂诉冤等超自然的情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呼声,从而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麻烦好评,谢谢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