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样调节自己的忧郁情绪?最近总感觉
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的、适应的、可管理的状态,从而提高活动效率。所谓机制是不需要个体努力和有意识控制的自动化的过程,策略是个体为了调节情绪有意识、有计划地努力。 策略的长期使用可能成为新的机制情绪调节包括哪些方面呢?最近,有心理学家(Gross,1998)提出将情绪调节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原因调节是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加工和调整,由浅入深依次包括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改变认知等。 如教育改革中,有的教师觉得压力大而“跳槽”,这是一种“情境选择”,回避改革情境,从而避免产...全部
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的、适应的、可管理的状态,从而提高活动效率。所谓机制是不需要个体努力和有意识控制的自动化的过程,策略是个体为了调节情绪有意识、有计划地努力。
策略的长期使用可能成为新的机制情绪调节包括哪些方面呢?最近,有心理学家(Gross,1998)提出将情绪调节分为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原因调节是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加工和调整,由浅入深依次包括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改变认知等。
如教育改革中,有的教师觉得压力大而“跳槽”,这是一种“情境选择”,回避改革情境,从而避免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反应调节是个体对已经发生的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3个方面进行调节,例如通过放松训练降低肌肉的紧张度和焦虑水平。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在改革中调节情绪,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呢?依据上述理论,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学会控制情境。
改革带给我们一种新的情境,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一情境的意义,我们就无法选择、修正和控制,而面对不能控制的情境,我们就会产生情绪问题。
因此,控制情境的首要一点就是要认清高校改革的迫切性,了解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做到“有备无患”而非“措手不及”。控制情境也包括客观分析自己,正确定位,以适应情境。据闻,在一些试点高校中,有的老师试图通过各种方式阻挠改革的推进,有到领导处哭闹的,有不上课的,有愤然跳槽的,有冲到上级机关告状的,这些教师还没有形成对情境的控制能力。
而有的教师对照改革方案,客观评价自己,为自己确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并调动情境因素,积极实现这一目标,那他最终就能实现对情境的控制。
其次,运用积极认知。
改变认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节策略,认知评估是情境与情绪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积极的认知就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增强信心、情绪饱满,而有些教师在看问题时容易“想不开”,情绪也陷入低落。其实,换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会使自己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例如,收入差距拉大后,有的教师觉得不公平:“我都50多岁了,辛苦工作了那么多年才熬到了副教授,他才30岁,怎么挣得比我还多?”这种不公平感往往来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认知,对于公平和平等的认识存在偏差。
其实,改革是给每一个教师以平等竞争的机会,但绝对不会保证每位教师得到平等的收入。收人拉开档次是必要的、合理的,对此,教师应有正确的认识。
再次,注意行为调节。
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行为上的改变而加以调控,这属于反应调节。
也许这些行为是琐碎的,但却是获得良好情绪的有效途径。例如,参加文体活动;改变面部表情,对自己微笑:改变行走姿势,抬头挺胸,昂首阔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听听音乐;整理书桌或衣柜,让一切井井有条;找个朋友尽情地倾诉;散散步做做深呼吸;计划一次远行等等。
这些行为能宣泄情绪,或转移注意,或产生积极暗示。经常运用,能增强自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久而久之,它们就会成为个体的反应机制。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