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黑龙潭公园起建于什么朝代
黑龙潭是有名的道教胜地,分为上下两观,从汉代的黑水祠演变而来。上观始建于唐宋时期,始称龙泉观,下观始建于明代,俗称黑水宫。《汉书·地理志》记载,益州郡滇池县西北有黑水祠。清代云贵总督阮元考证云:“滇池县有黑水祠,盖此地也,或者唐梅宋柏之间为故址,龙神庙乃下迁者”。 也就是说汉代的黑水祠就是现在的黑龙潭道观,它是云南第一处名胜古迹。因为传说云南龙王黑龙的龙宫就在此,这里的潭水又终年不会枯竭,故后称“黑龙潭”。唐宋以来,昆明地区的老百姓就到黑龙潭祭祀求雨。明初,黔国公沐氏在此大兴土木,将龙神祠改名为黑龙宫,整个龙泉观初具规模。 此后,明清两代,云南督抚多次对龙泉观进行修葺,规制不断完善。民...全部
黑龙潭是有名的道教胜地,分为上下两观,从汉代的黑水祠演变而来。上观始建于唐宋时期,始称龙泉观,下观始建于明代,俗称黑水宫。《汉书·地理志》记载,益州郡滇池县西北有黑水祠。清代云贵总督阮元考证云:“滇池县有黑水祠,盖此地也,或者唐梅宋柏之间为故址,龙神庙乃下迁者”。
也就是说汉代的黑水祠就是现在的黑龙潭道观,它是云南第一处名胜古迹。因为传说云南龙王黑龙的龙宫就在此,这里的潭水又终年不会枯竭,故后称“黑龙潭”。唐宋以来,昆明地区的老百姓就到黑龙潭祭祀求雨。明初,黔国公沐氏在此大兴土木,将龙神祠改名为黑龙宫,整个龙泉观初具规模。
此后,明清两代,云南督抚多次对龙泉观进行修葺,规制不断完善。民国年间,这里称龙泉公园。清代满族诗人硕庆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两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短短的十四个字就准确地概括了黑龙潭的主要景观及自然景色。
[2] 有红、白、绿梅等近90个品种6000余株,构成一道新的风景,命名为“龙泉探梅”,是昆明新的十六景之一。黑龙潭梅园占地427亩,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梅园之一。紧靠龙潭边的古建筑群即"黑龙宫",俗称为下观,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景泰四年(1454年)世袭黔国公沐氏,重修黑龙宫。
黑龙宫三进四院,绿树森森,古朴幽雅,正殿供龙王,配殿供水族等塑像。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塑像全毁。龙宫正殿墙上镶有清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游黑龙潭题咏碑记。2000年11月3日黑龙潭清水池有大量金线鱼游出,昆明新闻媒体作了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黑龙宫紧靠龙潭边的古建筑群即"黑龙宫",俗称为下观,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景泰四年(1454年)世袭黔国公沐氏,重修黑龙宫。黑龙宫三进四院,绿树森森,古朴幽雅,正殿供龙王,配殿供水族等塑像。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塑像全毁。龙宫正殿墙上镶有清康熙年间云贵总督范承勋游黑龙潭题咏碑记。2000年11月3日黑龙潭清水池有大量金线鱼游出,昆明新闻媒体作了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黑龙宫已恢复为古迹游览区。
上观景区上观又称龙泉观。龙泉观山门拱门牌坊,上书"紫极玄都"。黑龙潭上观分为雷神殿、北极殿、玉皇殿、三清殿和长春真人、通妙真人祠等5进 13所大小院落,整个建筑群顺山势由南向北层层升高。第一层紫极玄都山门,第二层雷神殿,第三层北极殿(现为祖师殿,侧面为斗姆阁),第四层玉皇殿,第五层三清殿,重重殿宇有配殿和厢房。
天师殿、三丰殿、长春真人祠、通妙真人祠、休偃、庖()房宇,均南北排列。 雷神殿前通道两侧,有两株植于元代的孔雀杉,东面一株尤为繁茂,树高26米,胸径1米,西面一株于1979年遭雷击后已枯萎,现仅存约 10米的树身及新发的枝干。
甬道两侧近"紫极玄都"牌坊的两株是奇异的扭柏树,一株左扭,一株右扭,俗称"左扭柏和右扭柏",两株柏树胸径均在1米以上,右侧一株于1984年被雪压倒折断,仅剩6米高的枯树桩。碑亭东面,有一梅园,俗称东花园。
白梅、红梅、绿梅及腊梅等多个品种,梅树老态龙钟,枝干横蜷,都是百年的古梅,冬末春初幽香一园。红枫林区 199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黑龙潭风景名胜区营造了"迎香港回归纪念林"。林区占地2公顷,共种植红枫树2000余株,立了石刻纪念碑。
每逢深秋,半山红叶随风摇曳,满山映红。杜鹃谷景区 杜鹃谷紧连果梅区,位于"龙泉探梅"北面的山谷中,占地8公顷,种植杜鹃10万多株,清明前后,满山满沟杜鹃争奇斗艳,呈现花海景观。定风塔 龙泉山有环山游路至定风塔,塔高13米,为七层八角密檐实心塔。
定风塔又名文笔塔。定风塔始建于明代,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修过。七级塔身白云石垒砌,雕凿精细,造型端庄,塔上刻道教四方神名,还刻有《重修五老山定风塔记》及道教《玉皇心印妙经》等。按重修碑文载,重修是为使龙泉观道院更加壮观,"培风脉于名山"意为龙泉观的风水塔。
1993年重修定风塔。革命烈士陵园 龙泉山东山嘴半坡上,松柏丛中,为王德三、吴澄、马登云三烈士墓,建于1984年。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园座北向南,建有休息亭。墓地两侧安装石栏,四周广植松柏。
三烈士墓后是王复生、张舫烈士的墓地。水池 黑龙潭有深浅两个池,碧泉若镜,两池,间有一石桥。围池石栏建于明景泰四年(1454年)。深池即黑龙潭,又名清水潭,呈圆形,四周砌石堤,面积600平方米,水最深15米,清澈的泉水由潭底涌出;浅池位于深潭的东北面,泉水水色微黄,称浑水潭,面积2600平方米,水深0。
5米。清浑两泉仅相隔数步,水色迥异,一清一浑,似道家阴阳各半的"太极图"。两泉水面相接,两泉的鱼却互不越潭,形成"两水相交,鱼不往来"的异景奇观。文明坊石狮原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忠义坊前的四尊石狮,两雌两雄,神态安祥而机敏,历经数百年沧桑,依旧肌理秀美,威武雄壮,神采飞逸,不落俗套,是黑龙潭的守护神。
锁翠桥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两廊匾额“漾青”、“锁翠”为知府许其翔题词写,喻意将黑龙潭内的湖光山色秀美风光永远锁在黑龙潭内。一文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为“香炉亭”,据说一僧人化缘每家居民只化一文铜钱,积少成多建此亭,故名一文亭。
解脱林原时朝朱熹宗皇帝曾御赐“福国寺”的山门解脱林,坐落于雪山南麓的芝山上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木增曾在此参禅述,并呤诗:我爱芝山景最佳,屏幕甲子不思乡。[4]。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