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在沙发上,竖着抱他,想让他爬在我肩上。但是他使劲挺着,头和身子向后仰。我正宝宝的表现高兴呢,突然他坚持不住了,扑向我,头重重的撞在我的头上。我都觉得很疼,更不要说宝宝了。他撕心裂肺的哭,从来没这样哭过(不过哭了一会儿就睡着了)。不知对他有没有影响?
传***
2006-12-05
一***
2006-12-06
风***
小***
a***
1***
2006-03-13
别怕 ●张劲松 宝宝吃手指是不是有害的行为?儿子喜欢不停地摸被子,是否心理有问题?活泼可爱的小强睡觉前总要用头撞床垫,会不会影响大脑? 年轻的父母们经常对宝宝的一些奇特行为迷惑不解:喜欢吸吮手指;一安静下来就拿着一条丝袜子揉搓;每天带着玩具熊形影不离;揪着自己的耳朵,甚至以头撞击物体才能入睡等等。 这些行为显得很固执,难以用其他的事情取代,如果强行剥夺,就会导致孩子哭闹。然而,父母们更担心这些行为会不会对孩子有害?其实,大可不必过于紧张,这些都是婴幼儿的自我安慰行为。 孩子的自我安慰,就是设法使自己感到舒服,缓解不安或不愉快。 自慰的行为一般发生在入睡前、玩后休息时或者...全部
别怕 ●张劲松 宝宝吃手指是不是有害的行为?儿子喜欢不停地摸被子,是否心理有问题?活泼可爱的小强睡觉前总要用头撞床垫,会不会影响大脑? 年轻的父母们经常对宝宝的一些奇特行为迷惑不解:喜欢吸吮手指;一安静下来就拿着一条丝袜子揉搓;每天带着玩具熊形影不离;揪着自己的耳朵,甚至以头撞击物体才能入睡等等。 这些行为显得很固执,难以用其他的事情取代,如果强行剥夺,就会导致孩子哭闹。然而,父母们更担心这些行为会不会对孩子有害?其实,大可不必过于紧张,这些都是婴幼儿的自我安慰行为。 孩子的自我安慰,就是设法使自己感到舒服,缓解不安或不愉快。 自慰的行为一般发生在入睡前、玩后休息时或者感到不安的时候。这是一种天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多种表现形式,而且经常会形成某种习惯性的行为。例如:吃手指,咬着一个心爱的玩具而不肯换其他的玩具,手不停地卷或摸被子,摩擦一条柔软的布条直至又脏又破,用小手不停地卷着头发,有的孩子用手敲自己的头,用头撞枕头、床头甚至撞墙等等。 这些自我安慰的习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最终会随着孩子长大而被放弃。下面介绍几类自我安慰行为,帮助家长了解起因并消除误解。 宝宝吸吮手指是否有害? 几乎所有的婴儿都喜欢吸吮手指,甚至有滋有味地发出响声。 新生儿会反射性地吸吮任何碰到嘴边的东西,这是一种求食的本能,是不用学的。当婴儿偶然将手放在嘴边时,会发现吸吮手指真是既舒服又愉快,吸吮其他物体的现象也是同样的道理。这种行为就这样持续下来,并成为习惯。 因此,孩子吃手指并不是有什么病,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婴幼儿期,是阶段性的,大多数儿童的吸吮喜好在幼儿期至开始上小学时(即3~6岁期间)逐渐被放弃。 吸吮手指的习惯是否会影响牙齿的发育呢?国外研究显示,虽然可能会影响乳牙的排列整齐,但对恒牙的发育并没有什么危害。 一旦儿童放弃了此习惯,任何对口腔和乳牙的不良影响也会逐渐消失。通常的婴幼儿吸吮手指也不意味着有情绪和躯体的障碍,但如果吸吮手指的时间过多,而且持续至较大年龄,家长可以设法用有意义的事情吸引孩子的兴趣,如与孩子一起游戏、讲故事,并请专家检查孩子的心理行为的状态。 现在,有些国家流行使用安慰奶嘴。吸吮安慰奶嘴是否比吸吮手指好呢?不是。宝宝吸吮手指时,可以自由地放进取出,也可以玩弄或发出声音;而吸安慰奶嘴却没有这么自由,很容易掉落、弄脏。如果孩子已经接受安慰奶嘴,一定要选用底部有通气孔,安全无毒的产品。 但不论吸吮什么,都要注意卫生。 “宠物”形影不离,是否应制止? 任何填充布玩偶、长毛绒动物以及非玩具的物品,如手帕、枕头、毯子甚至柔滑的丝袜、衣服、面料等,都可能成为孩子自我安慰的“宠物”。 多数孩子只是在特定的时候才用,如睡觉的时候要抱着枕头或玩偶、手捻被面才可入睡。也有的孩子将“宠物”随身携带,形影不离,脏了破了也不肯丢弃。对于后者,不应该强行阻止,而要区别对待。 随着自主性的发展,很多幼儿从2岁开始,不再完全依恋父母,还表现出对物体的依恋。 这种依恋虽然不能替代对父母的依恋,但可以使他们得到一定的安全感,同时,这些物体还可以被幼儿随意控制。 情绪、行为等方面发育正常的儿童,这种对物体的依恋就不是异常的,与孤独症或某些心理障碍儿童的对物依恋很容易区别。 幼儿对物体的依恋可持续到上小学前。随着自信心的发展和对外界兴趣的增加,孩子会很快放弃他的“宠物”。 对孩子依恋他的心爱之物一般不要干涉,更不应生硬地制止甚至强行夺走孩子的依恋物。如果孩子对依恋物显得过分紧密,例如:不能分离哪怕是几小时、脏了不让洗、找不到不能入睡、破旧了不肯扔等等,则可适当限制或采取措施。 如在孩子睡觉的时候清洗,准备两个一样的“宠物”交替使用或备用,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法来说服孩子不要将容易掉毛的长毛兔子放在吃饭桌上。总之,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清洁和安全。 以头撞击,脑子有毛病吗? 很多孩子在婴幼儿期有击打自己身体的现象。 不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都可能用头或手敲击桌子、床、墙。父母会惊讶地发现,宝宝高兴的时候突然击打自己胸部或是扇打自己稚嫩的小脸,这种现象与孩子的发育特点有关,一般情况是正常的、无害的。有些孩子会表现出有节律的撞击,如睡觉前用头“砰砰”地撞击几下床垫。 这是因为婴儿在6个月左右发展起节奏感,如随着节奏感强的音乐躺在摇篮里踢来踢去,他们很喜欢节奏,也逐渐会制造出一些节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设法造出各种不同的节奏,例如:有节奏地发音、“砰砰”的敲击、摇头、扭动、在床上反复地上下蹦,节奏可以使他们感到愉快或是缓解不愉快的情绪。 他们在进行这些事情时,往往显得自得其乐,全然不顾家长是多么担心他们会伤害自己,有时越是看到家长担心的样子,他们反而越得意。 如果你的孩子看上去是快乐的,而且发育一直是正常的,就不必忧虑孩子的脑子是否有毛病、心理是否有问题。 正常的孩子一般不会撞伤自己,这种有点危险的自我安慰的方式,一般几个月就过去了。不过,家长也要注意是否有意外性的危险。如在撞击的物体上是否有尖利的东西;防止孩子过于兴奋,不小心摔到床下。如果孩子与同龄儿童相比,在语言和行为表现上有异常,或是经常情绪不好,则应尽快就医。 婴幼儿在各个发育时期充分显示着自我的特点,不要奇怪他们还有什么本文未提到的自我安慰方法。这些现象大都是阶段性的,一种现象可能持续几星期、几个月,或更长。如果无害就顺其自然,如果有潜在的危险,就设法以有益、有趣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转移孩子注意力的策略: 1。给孩子一个让他感兴趣并能动手玩一会儿的玩具。 2。与孩子做游戏、讲故事,如拍手、传球、玩偶表演等。 3。给孩子做睡前全身按摩或捏脊。 4。给1~2岁的婴儿可做床上的被动操。 5。可用随时发生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如倾听窗外鸟叫或汽车声、看下雨等。 6。当注意力只能暂时被转移时,不妨连续多用几种方法,千万不要气馁。 。收起
南通文峰妇科坑人?
30人阅读
什么是“混合牙列期”?
197人阅读
能瞒得住吗?。。。
39人阅读
大岭山男科哪里看的好
0人阅读
长春早孕检查费用
1人阅读
什么方法增高会对身体有伤害?
100人阅读
2017-09-14
2017-09-18
2004-09-21
2018-06-13
2018-03-10
2019-09-18
2016-04-07
2017-02-17
2016-12-31
2016-04-29
2019-02-27
2020-01-31
2020-03-02
2020-01-30
2020-02-06
2020-01-27
2019-06-05
广告或垃圾信息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色情淫秽
诈骗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