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8-06-13

0 0
    2000年12月2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 护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针对不同区域生态破坏的原因和特点,提出了 “三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即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将重点抓好3种不同类型区域的生态环 境保护。
  (1)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重要生态功能区包括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 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重点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加强对水、土地、 森林、草原、海洋、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严格资源 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手续;资源开发 重点建设项目,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否则,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良好地区特别是 物种丰富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 施,保证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不被破坏。  在物种丰富、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代表性、典型性、未受破坏的地区,应抓 紧抢建一批新的自然保护区。
  要把横断山区、新青藏接壤高原山地、湘黔川鄂边境山地、浙闽赣交界山地、秦巴山地、滇南西双 版纳、海南岛和东北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等地区列为重点,分期规划建设为各级自然保护区。  对西部地区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物 种和生态系统分布区,特别是重要荒漠生态系统和典型荒漠野生动植物分布区,应抢建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