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怎样认定新型职业农民?

怎样认定新型职业农民?

全部回答

2018-07-18

0 0
    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有不同的认定形式才能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重点和核心是生产经营型,由县级人民政府认定。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主要通过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认定。
  一、 认定原则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原则。  由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发布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认定管理的职能部门。二是农民自愿原则。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制和限制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认定,主要通过政策和宣传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三是动态管理原则。要建立新型职业农退出机制,对已不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及程序退出,并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四是与扶持政策挂钩原则。现有或即将出台的扶持政策必须向经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并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针对性。由县级政府发布认定管理办法并作为认定主体,由县级农业部门负责实施。
  2012年农业部启动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要求试点县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以及回乡务农创业的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作为重点培养认定对象,选择主导产业分批培养认定。
    二、 认定条件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应明确认定条件、认定标准、认定程序、认定主体、承办机构、相关责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是认定重点,要依据“五个基本特征”,在确定认定条件和认定标准时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
    重点考虑3个因素:一是以农业为职业,主要从职业道德、主要劳动时间和主要收人来源等方面体现;二是教育培训情况,把接受过农业系统培训、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或中等及以上农科教育作为基本认定条件;三是生产经营规模,主要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和不低于外出务工收人水平确定生产经营规模,并与当地扶持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确定的生产经营规模相衔接。
    三、认定标准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实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资格证书等级,认定标准包括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经营规模、经营水平及收人等方面。初级:经教育培训(培养)达到一定的标准,经认定后,颁发由农业部统一监制、地方政府盖章的证书。
  中、高级:已获得初级持证农民或经过其他培育达到更高标准的,经认定后颁发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  在2012年8月开始实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县,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由县级政府印制盖章。
  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按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不同类别和专业标准认定,颁发由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及鉴定部门盖章的证书。我国地广阔,气候条件、生产环境、生产能力、经济水平、产业现d等差异很大,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由各地根据其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