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八千岁

古代皇帝给一个大臣的官职

全部回答

2006-10-09

0 0

“八千岁”一词始于宋朝,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方,又叫八贤王,宋太祖去世时本来应该把皇位传于赵德方,但赵德方还是个哇哇待脯的婴儿,于是就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匡义。为了保护赵德方的权位,宋太祖去世前赐给他金简,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叫他八千岁,使他的权力凌驾于诸王之上。 历史上曾有过一个九千岁的就是明朝的魏忠贤,这个是他自封的。

2006-10-10

772 0

八千岁赵德芳,传为北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匡胤被其弟赵匡义所杀(烛影摇红),赵匡义称宋太宗.赵匡义封赵德芳为八王千岁,赐瓦面金锏,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又授其八个王爵的俸禄.不过这些内容多出于稗官野史. 太平天国的西王萧朝贵确实封为八千岁,自称天兄耶稣附身,早期即战死.

2006-10-09

769 0

    中国古代官职大全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
    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
  

2006-10-09

755 0

最初在宋朝,这个封号是给赵德方的,原因是因为本应赵德方做皇上,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这个原因我忘了),他没做,当时的皇上(他的侄子)也很通情达理,就封他为八王千岁,当时皇上称万岁,他则为八千岁,仅次于皇上,一个王爷吃八个王子的奉禄.

2006-10-09

758 0

么有这个官职的 只不过,古代皇帝称为万岁,so权臣、贵戚之类的也有人称8千岁、九千岁的,差不多表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遮天的意思。 真的要封,是在太平天国的时候,天王在永安州封五王,封朝贵为西王,称八千岁。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