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的女娲文化
对于女娲,史籍中记载不少,早在先秦古书《世本》、楚辞《天问》中就有女娲名字,汉代的《淮南子》、《风俗通义》、《说文解字》也有关于女娲的种种记载。对于其死后的埋葬地说法较多,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山西一带〔1〕,而对其治所,五代以后的文献记载主要倾向于陕南安康一带。 较晚的历代民间有许多女娲传说,主要集中在炼石补天和捏土造人方面。尤其是捏土造人说,在民间有广泛的市场。在安康平利县境内,有许多女娲的传说及传说遗迹,如女娲山、女娲庙、磨沟、女娲斩黑龙处等等。平利可能是女娲传说最多的地方了。 有关平利为女娲治所的说法,历来大家认为,最早见于五代蜀杜光庭《录异记》中,书中云:
陈州为太昊...全部
对于女娲,史籍中记载不少,早在先秦古书《世本》、楚辞《天问》中就有女娲名字,汉代的《淮南子》、《风俗通义》、《说文解字》也有关于女娲的种种记载。对于其死后的埋葬地说法较多,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山西一带〔1〕,而对其治所,五代以后的文献记载主要倾向于陕南安康一带。
较晚的历代民间有许多女娲传说,主要集中在炼石补天和捏土造人方面。尤其是捏土造人说,在民间有广泛的市场。在安康平利县境内,有许多女娲的传说及传说遗迹,如女娲山、女娲庙、磨沟、女娲斩黑龙处等等。平利可能是女娲传说最多的地方了。
有关平利为女娲治所的说法,历来大家认为,最早见于五代蜀杜光庭《录异记》中,书中云:
陈州为太昊(伏羲)之墟,东关城内,有伏羲女娲庙……又云:房州上庸界有伏羲女娲庙,云是抟土为人民之所在,古迹在焉。
平利县方志中采信了杜光庭说法并且可能还有衍生。杜光庭因是道教史研究专家,可能是道教系统庞杂,其神仙系统穿凿附会甚多,杜光庭的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史家的认同。但是,杜光庭的话语中还说到有女娲庙,“古迹在焉”,言之凿凿,一定是指当时的情景,不由人不信。
那么,对这件事,能否找到比杜光庭更早、更可信的文献记载呢?在正史难觅踪影的情况下,就得求诸方志和其他可信文献。汉中属华阳,晋代常璩所撰《华阳国志》一书中包括了对今天汉中、安康一带历史的记述,《华阳国志·汉中志》:
右三郡(按:指汉中魏兴郡、新城郡、上庸郡三郡),汉中所分也。
在汉中之东,故蜀汉谓之“东三郡”。蜀时为魏,属荆州,晋元康六年始还梁州。山水艰阻,有黄金、子午、马聪、建鼓之阻。又有作道——九君抟土作人处。而其记及《汉中记》不载,又不为李雄所据,璩识其大梗概,未能详其小委曲也。
对《华阳国志》,今人最好的校注本是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和刘琳《华阳国志校注》,且看他们是怎样解释的:
刘琳:“〔作道〕在今陕西平县东。〔九君〕《道藏》洞神部伤字号《洞神八帝妙精经》(南朝以前之道书)‘九皇图’一节载天、地、人三皇又各分初、中、后,谓之‘九皇君’,当即此处所谓‘九君’也。
其中女娲为后地皇。古有女娲抟土作人之传说。《御览》卷七八、卷三六○引应劭《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纟瓦人也。
’所谓‘九君抟土作人’当指此。据《元丰九域志》,汉中西城县有女娲山。《陕西通志》谓在今平利县东三十里,晋司马勋退囤女娲堡是也。《路史》称女娲治于中皇之山亦即此女娲山。又杜光庭《录异记》卷八:‘房州上庸界有女娲庙,云是抟土为人民之所,古迹在焉。
’按上庸即今湖北竹山县,与陕西平利县相接,以上诸说实指一也。《常志》所谓‘作道’当即其地也。”
任乃强:“‘作道九君抟土为人’,古籍未见有此神话。当是楚中民间有此传说。今蜀人之先世从湖广亦皆传有‘伏羲女娲捏土成人’之说。
不知所自始。”
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为华夏大地始祖。我国古史神话传说中,有一位女神,她叫女娲。传说女娲之神人首蛇身。曾教给人们婚姻之礼,造笙簧乐器。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之间开始了一场战争,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令上天及人间四处不宁,祝融胜,共工怒之,头触不周山。
山崩,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此横祸,心甚悲之,为了制止这场灾难于是决心补天,用五色石,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斩东海大龟四足为柱,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
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佥欠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
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