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十大名著都哪些?简介下内容
中国古典小说的十大巅峰之作,体现中华民族气质的典范著作
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清) 曹雪芹;
2.水浒传 (明) 施耐庵;
3.三国演义 (明) 罗贯中;
4.西游记 (明) 吴承恩;
5.镜花缘 (清) 李汝珍;
6.儒林外史 (清) 吴敬梓;
7.封神演义 (明) 许仲琳;
8.聊斋志异 (清) 蒲松龄;
9.官场现形记 (清) 李宝嘉;
10.东周列国志 (明) 冯梦龙;
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清) 曹雪芹
《红楼梦》是清代乾隆年间诞生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全部
中国古典小说的十大巅峰之作,体现中华民族气质的典范著作
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清) 曹雪芹;
2.水浒传 (明) 施耐庵;
3.三国演义 (明) 罗贯中;
4.西游记 (明) 吴承恩;
5.镜花缘 (清) 李汝珍;
6.儒林外史 (清) 吴敬梓;
7.封神演义 (明) 许仲琳;
8.聊斋志异 (清) 蒲松龄;
9.官场现形记 (清) 李宝嘉;
10.东周列国志 (明) 冯梦龙;
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清) 曹雪芹
《红楼梦》是清代乾隆年间诞生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成就。
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这部巨著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作品还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2.水浒传 (明) 施耐庵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南宋时,王的《东都事略》等,书已有零星记载。宋末遗民龚圣与作有《宋江三十六赞》;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记述了宋江等人的事迹。
元代有25种水浒题材的剧目,水浒故事传到元末大致形成了今本《水浒》的规模。
《水浒》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施耐庵1296—1370之间,名耳,祖籍苏州。明初著名小说家。35岁中进士,后弃官退居故乡,从事创作。
传说他同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的联系。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
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渔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水浒传》的结构独具一格,先以单个英雄故事为主体,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因人生事,开始下一个故事。
就好象一个个环,环环相扣,环环相生。其中也有一些自成段落的故事,集中表现了众多英雄好汉,智取生辰纲和三打祝家庄等即为其例。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如同涓涓细流流向长江大河,终于汇合成滔天洪流,汇合成声势浩大的英雄大聚义。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人物形象。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身份和经历刻划人物性格;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生死存亡的关头来描写人物性格,还善于运用比较法、反衬法来突显人物性格。
《水浒传》没有丝毫的脂粉气儿女情,它具有豪放粗犷的阳刚美和崇高美。这种美学风格对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不限于文学的范围。几百年来,《水浒传》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直接推动了人民群众的反抗运动。
《水浒传》对后世小说、戏剧有较大影响,到今天水浒故事仍然是戏剧剧目中的重要内容。
3.三国演义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时期及以后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
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4.西游记 (明) 吴承恩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
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
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
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
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
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5.镜花缘 (清) 李汝珍
《镜花缘》是清代中期出现的一部较为优秀的小说。作者李汝珍,直隶大兴人,即今北京人。他自幼聪明好学,通古知今,在音韵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可惜他一生没有什么功名,只在河南做过几年县丞小官。
《镜花缘》共一百回,所写故事发生在武则天时代。全书主旨是通过颂扬女性来反对当时男尊女卑的坏风气。作品的精华在前半部分,写唐敖、林之洋游历几十个海外奇国,通过对各国风土人情的描写,讽刺了当时的黑暗现象,寄寓了作家的社会理想,尤其突出的是要求提高妇女地位的思想。
《镜花缘》中的女性不再是爱情故事的主角,而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这在古典小说中是破天荒的;后半部写百名才女连日宴饮,弹琴赋诗,论学说艺,尽欢而散,实际是作家借才女之口,炫耀自己的才学。
《镜花缘》所反映的时代下不是作者生活的清朝,而是假托于唐代女皇武则天统治的时期。
作者虽然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的是在一个虚幻的海外世界,发生的种种离奇神异的故事,但这个奇异的幻想世界反映的却是当时真实的社会现实。 全书的线索十分单纯而又明晰。在结构安排上,全书可分为两部分,前五十四写主人公唐敖科举落弟,心存失落忧郁之感,既跟随妻弟林之洋出游海外,在船工多九公的导游之下,遍观海外四十多个国家的奇人异事,后入小蓬莱求仙不返。
花神之首百花仙下凡托生为唐敖之女名小山。唐小山思父心切,就出海寻找,在小蓬莱意外得到"天书"一卷。后五十四写武则天首开女试,遭贬的百花之神皆及第,又在人间重聚,后唐小山又重进仙山。结属写唐中宗李显复辟,武则天又下招明年重开女试。
6.儒林外史 (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以写实方法讥讽世态人心,虽然行文不乏对比、夸张甚至荒诞,而情节的展开又是冷静、平实,极具分寸感的,不时穿插若干谐趣戏笔,从中引发的却是酸涩与悲凉。
周进受辱、范进中举、马二先生痴迷举业的刻画莫不如此。吴敬梓在讽刺艺术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塑造了严监生这个守财奴的典型。这也是《儒林外史》对世界文学的重要贡献。这个集中了人类弱点同时又浸透了民族劣性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典型,完全能够与莎士比亚的夏洛克、莫里哀的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的葛朗台等举世闻名的吝啬鬼形象比肩。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正如惺园退士所说,它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魃魅魍魉,毕现尺幅;而复以数贤人砥柱中流,振兴世教。其写君子也,如睹道貌,如闻格言;其写小人也,窥其肺腑,描其声态,画图所不能到者,笔乃足以达之”。
卧闹草堂刻本评说:“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由此可见,《儒林外史》以生动形象的笔墨,逼真地反映了社会。正因为如此,考据家们曾经把书中的人物一一与历史上真人真事相比照,推断出书中人物的艺术原形。
还有人特地跑到茶馆中去体验现实,名之为“温习《儒林外史》”。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儒林外史》的成功与伟大。
由于吴敬梓具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所以才能把那个时代写深写透。他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写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无不恰到好处,谑而不苛,不堕落暴露小说的恶趣之中。
在艺术结构上,它没有贯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阶段地展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这种体制,对清晚期小说有很大影响,如《海上花列传》、《官场现形记》等,均模拟《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否定、鞭挞科举制度,谴责官僚集团,揭露封建礼教,同情人民群众,这样一些内容使《儒林外史》成为一部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的名著。被科举制度害得精神失常、心理变态的范进;本是贫寒青年,但在黑暗社会的熏染下逐渐腐蚀变质,抛弃糟糠之妻,成了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的匡超人;掠夺他人的土地,霸占寡妇的财产,专靠欺诈哄骗饱食终日的严贡生等人物形象,是中国讽刺文学中最早出现、最具影响的艺术典型。
《儒林外史》还写了一些下层人民,表现了作者对他们深切的同情和热爱,颂赞他们正义、朴实的高贵品质和非凡的才能。鄙视功名的王冕,真诚善良的伶人鲍文卿,淳朴的农村小生产者卜老爹和牛老爹,便是这类人物的代表。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由多单元组成,每个单元既有联系,又可单独存在。这种特殊的长篇结构,对后人颇有影响。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7.封神演义 (明) 许仲琳
《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商周之争为线索,自写幻想的神魔小说。故事情节的实际成分,微乎其微,大多是虚构出来的。然而,小说却创造了一个缤纷多彩的神话世界。
殷商后期,朝政昏乱,传至纣王,更是荒淫无道。于是天意决定兴周灭商,由女娲娘娘派遣狐狸精妲己出来祸乱商朝。后又增加了野鸡精和玉石琵琶精,纣王于是更加昏庸,听信谗言,造炮烙,杀害忠良,诛杀后、妃,搜刮民脂民膏。
元始天尊则派遣姜尚——姜子牙下山,助周亡纣。姜子牙率领同门及周国军队,攻城掠地,声势日益壮大。而与姜子牙同一祖师的通天教主则因一些琐事与同门反目,反而协助殷纣抗拒周师。于是以元始天尊、老子等及其同门子弟与西方佛教尊祖为一方,与通天教主为一方,展开斗法、斗阵大战。
种种道法、阵式、兵器,怪怪奇奇,各逞神威。前者代表正义,后者代表邪恶。最后还是由双方的同一师祖鸿钧老祖出面,平息了战争,鸿钧老祖将通天教主收归仙山。神仙之争一结束,殷朝也就跟着完结。纣王摘星楼自焚,三位女妖完成灭商使命后被处死,周武王登基,建周家八百年基业,姜子牙登台封神。
全书也在一片凯歌声中结束。
8.聊斋志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他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
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
《聊斋志异》的许多故事,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的孤愤的。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由于《聊斋志异》是一部经历了漫长时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故事来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认识前后有发展变化,加上作者世界观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书的思想内容良莠不齐,比较复杂。但从总体看来,优秀之作占半数以上,主要倾向是进步的,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
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是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是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的作品,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是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的作品,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是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的作品,如《种梨》、《画皮》、《劳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聊斋志异》在进步的思想内容中也夹杂着一些落后的成分,如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鬼神迷信和因果报应思想,追求功名利禄的庸俗倾向等,是我们阅读时应注意分析批判的。
9.官场现形记 (清) 李宝嘉
著名的长篇小说。
共60回。清末谴责小说家李宝嘉的代表作。以暴露晚清官场黑暗为主题。描写清王朝对内残害人民,作威作福,对外奴颜婢膝,投降卖国。揭露了封建吏治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勾勒出一幅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十九世纪末,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遭到镇压,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民族危机加剧,民怒沸腾。一些知识分子忧愤交加,以笔为武器抒发情感,产生了许多谴责形式的小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官场现形记》。
该书以暴露清朝官场黑暗腐朽为主题,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展示了清廷官员上自中堂、巡抚、总督,下至道台、知县、统领、典吏等一幅百丑图。这群吸血虫对内作威作福,巧取豪夺,草菅人命,残害百姓;对外奴额婢膝,投降卖国。
他们视钱如命,以“千里做官只为财”为信条,公开卖官鬻爵,假公济私,贪污受贿,克扣军饷,贩卖人口,到了不择手段、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争名夺利,为了追求升官发财,对上阿谀奉承,投其所好,而相互之间,或狼狈为奸,相荣相卫,为我所用;或尔虞我诈,设陷倾轧,排除异己。
他们穷奢极欲,纸醉金迷,吸毒狂赌,纳妾嫖娼,丧尽天良。全书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貌。看了此书,使人感到清朝的灭亡,势在必然。虽然作者在书中自称,专门指摘为官者的坏处,以使他们知过改过,“戒其为非”,“引之为善”。
但是作者这种良好的愿望在当时是不能实现的。另外,作者对农民起义持否定态度,诬蔑太平天国革命和义和团运动。面,都体现了作者的时代局限性和改良主义思想。
10.东周列国志 (明) 冯梦龙
简介: 长篇讲史小说,蔡元放作。
全书其自周幽王被杀,平王东迁,止于秦始皇统一。叙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五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对腐朽黑暗的政治和统治者的昏庸荒淫,多有揭露与抨击。语言朴素自然,人物形象刻画细致。
中国古代十大名著,首推《红楼梦》。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