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生物学

枸骨是什么?

枸骨是种什么植物?有什么用?

全部回答

2018-04-09

0 0
     枸骨叶 Folium llicis Cornutae (英)Chinese Holy Leaf 别名 功劳叶、苦丁茶、八角刺。 来源 为冬青科植物枸骨llex cornuta Lindl。
   的叶。 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m,树皮灰白色,平滑。  叶互生,革质,近长方形,长4~10cm,宽1。5~4cm,,先端有3枚刺齿,中央的刺齿反曲,基部两侧各有1~2刺齿,有的全缘,基部圆形,边缘硬骨质。
  花小,杂性; 花萼4裂;花瓣4,黄绿色,基部愈合;雄蕊4;子房上位,4~6室。果实球形,红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谷地、溪边杂木林及灌丛中。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 采制 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叶类长方形或椭圆状长方形,偶有卵圆形,边缘反卷,有硬尖刺5~11个,先端3刺常等大,边缘刺大小相间排列,卵圆形叶无刺。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叶脉羽状,叶柄长约2cm。
    革质,厚而硬。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oxycoumarin)、三萜烯(triterpenes)、咖啡碱(caffeine)、皂甙、鞣质、苦味质。
   性味 性凉,味苦。 功能主治 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  用于肺痨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英文名】 FOLIUM ILICIS CORNUTAE 【别名】功劳叶、羊角刺、老鼠刺、猫儿刺、六角茶、六角刺、八角刺、鸟不宿、鹅掌簕、苦丁茶 【来源】本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
     ex Paxt。的干燥叶。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长方形或矩圆状长方形,偶有长卵圆形,长3~8cm,宽1。5 ~4cm 。先端具3 枚较大的硬刺齿,顶端1枚常反曲,基部平截或宽楔形,两侧有时各具刺齿1~3枚,边缘稍反卷;长卵圆形叶常无刺齿。
    上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光泽,下表面灰黄色或灰绿色。叶脉羽状,叶柄较短。革质,硬而厚。无臭,味微苦。 【鉴别】本品叶片近基部横切面:上表皮细胞类方形,壁厚,外被厚的角质层,主脉处有单细胞非腺毛;下表皮细胞略小,可见气孔。
  栅栏组织为2~4列细胞,海绵组织疏松;主脉处上、下表皮内为1 至数列厚角细胞。  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其上、下方均具木化纤维群。叶缘表皮内常依次为厚角细胞及石细胞半环带,再内为木化纤维群;叶缘近叶柄处仅有数列厚角细胞,近基部以上渐无厚角组织。
  叶缘表皮内及主脉处下表皮内厚角组织中偶有石细胞,韧皮部下方的纤维群外亦偶见。薄壁组织及下表皮细胞常含草酸钙簇晶。   【性味归经】苦,凉。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平肝,益肾。
  用于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高血压。 【用法用量】 9~15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苦丁茶:枸骨的嫩叶,在清明前后采摘,水泡后晒干,泡茶喝治头痛、解热。
    江浙一带销售的苦丁茶为此种,四川、广西与此有区别。 【摘录】《中国药典》 枸骨叶 (《本草拾遗》) 【异名】猫儿刺(《纲目》),枸骨刺(《本草汇言》),八角茶(《本草从新》),老鼠刺(《纲目拾遗》),老虎刺(《江苏植药志》),狗青?(《江西中药》),散血丹、八角刺(《广西中药志》),羊角刺(《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 【植物形态】枸骨(《唐本草》),又名:木蜜(陆玑《诗疏》),枢木(《本草经疏》),十大功劳(《本经逢原》)。 常绿乔木,通常呈灌木状。
  树皮灰白色,平滑。单叶互生,硬革质,长椭圆状直方形,长3~7。5厘米,宽1~3厘米,先端具3个硬刺,中央的刺尖向下反曲,基部各边具有1刺,有时中间左右各生1刺,老树上叶基部呈圆形,无刺,叶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具叶柄。
    花白色,腋生,多数,排列成伞形;雄花与两性花同株;花萼杯状,4裂,裂片三角形,外面有短柔毛;花瓣4;倒卵形,基部愈合;雄蕊4,着生在花冠裂片基部,与花瓣互生,花药纵裂;雄蕊1。
  核果椭圆形,鲜红色。种子4枚。花期4~5月。果期9~10月。 野生或栽培。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广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枸骨根)、树皮(枸骨树皮)、果实(枸骨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8~10月采收,拣去细枝,晒干。 【药材】干燥叶呈长椭圆状直方形,长3~7。5厘米,宽1~3厘米,革质,卷曲,先端具3个硬刺,基部有两个硬刺,有的叶中间左右各具1刺,上面黄绿色,光泽,有皱纹,主脉凹陷,下面灰黄色或暗灰色,沿边缘具有延续的脊线状突起,叶柄短,常不明显。
    气无,味微苦。以色绿、无枝者为佳。 产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 本品在大部分地区作十大功劳叶使用,参见"十大功劳叶"条。又江苏、浙江、北京等地所用的苦丁茶,亦为枸骨的叶,参见"苦丁茶"条。
   【化学成分】含咖啡碱、皂甙、鞣质、苦味质。 【药理作用】①用离体豚鼠心脏灌流后,枸骨注射液(以乙醇、NaHSO2处理后之水溶液)有增加其冠脉流量、加强心收缩力的作用。   ②避孕作用 枸骨的水及醇浸液或其他有关制剂给小鼠灌胃,皆可使之减少怀孕,抑孕率为80~100%;阴道涂片法证明,枸骨能使小鼠正常性周期发生改变,主要是使休息期延长,其次是超越或缩短动情期。
  枸骨叶的醇提物(绿色粉状物,有甙的反应)有避孕作用。组织切片未发现子宫及卵巢的病理变化,故认为是生理性避孕。   【性味】①《本草汇言》:"味苦,气凉,无毒。" ②《本草求真》:"苦,平。
  " 【归经】《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阴经。" 【功用主治】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治肺劳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枝叶烧灰,淋取汁,涂白癜风。
    亦可作稠煎敷之。" ②《本经逢原》:"治劳伤失血痿软,能调养气血。" ③《本草从新》:"生津止渴,用叶代茶甚妙,祛风。" ④《中国药植志》:"枝叶:和以亦糖、红枣或乌枣同煎煮,补肝肾,健腰膝。
  " ⑤《广西中药志》:"治跌打,洗风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熬膏。  外用:捣汁或煎膏涂敷。 【选方】①治肺痨:枸骨嫩叶一两。烘干,开水泡,当茶饮。
  (《湖南药物志》) ②治腰及关节痛:枸骨叶,浸酒饮。(《湖南药物志》)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枸骨,《本经》不载气味所主,然观陈藏器所云,应是苦寒无毒。气味俱阴,入肝入肾之药也。
    惟其入肝,故主白癜风,盖肝为风木之位,藏血之脏,血虚则发热,热甚则生风,苦寒能凉血清热,故主之也。其补腰膝令健者,腰为肾之府,肾虚则湿热乘之,而腰膝不利;又肾为作强之官,虚则热而软,故其性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此药味苦入肾,正遂其欲坚之性耳;肾气既实,则湿热自除,而腰膝自健矣。  ""秘方取其汁煮饮,治痰火甚验。盖痰火未有不因阴虚火炎,上灼乎肺,煎熬滓液而成。此药直入足少阴经,补养阴气,则痰火自消,为釜底抽薪之意也。
  兼能散风毒恶疮。昔有患杨梅结毒,已三十年,服此药,疮愈而颜色转少,皆借其清热凉血之功耳。" ②《本经逢原》:"枸骨,《本经》、诸家《本草》皆误列'女贞'条下,味苦甘平,有补中安五藏,养精神,除百病之功,皆指枸骨而言。
    女贞至阴之物,安有如上等治乎?今每用数斤,去刺,入红枣二、三斤,熬膏蜜收,治劳伤失血痿软,往往获效,以其能调养血气,而无伤中之患也。" 。

2018-04-09

26 0
详见 开放词典

2018-04-09

62 0
    枸骨,学名:Ilex cornuta 别名:功劳叶、鸟不宿、猫儿刺、老虎刺、八角刺、枸骨刺、八角茶、老鼠刺、狗青筋、散血丹、羊角刺、鹅掌簕、苦丁茶。冬青科冬青属。枸骨为亚热带树种,产中国长江中下游各省,多生于山坡谷地庇荫灌木丛中;现各地庭园常有栽培。
  朝鲜亦有分布。   枸骨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白色,平滑不裂。枝开展而密生,形成阔圆形树冠。叶四方形有尖硬刺齿,硬革质,绿色,光亮,背面淡绿。聚伞花序,黄绿色,簇生于2年生小枝叶腋内,花期4-5月。
  核果球形,熟时鲜红,果期10-11月。枸骨适应性强。喜光照充足,亦能耐阴。喜温暖,耐寒性略差,能耐-5℃的短暂低温。  喜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酸性土壤。在中性及偏碱性土壤也能生长。
  萌芽力与萌蘖力均强,耐修剪。 喜阴湿但不耐水涝。 枸骨枝叶稠密,叶形奇特,深绿光亮,四季常青,入秋后密生的红果鲜艳夺目,是观叶观果俱佳的园林树种。枸骨的嫩叶经水泡晒干,泡茶有治头痛、解热功效。
  江浙一带销售的苦丁茶即为此种。  筠连县苦丁茶市场十分活跃,鲜叶价格从7-8元升到近20元,茶叶供不应求,苦丁茶市场每天交易量达了2000多公斤,价值近20万元, 枸骨叶秋季采收后,除去杂质,晒干,可入药,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止渴,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功效。
  能够治疗肺劳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枸骨注射液(以乙醇、NaHSO2处理后之水溶液)有增加离体豚鼠冠脉流量、加强心收缩力的作用。枸骨叶的醇提物(绿色粉状物,有甙的反应)有避孕作用。
  宜作基础种植及岩石园材料,也可孤植于花坛中心、对植于前庭、路口,或丛植于草坪边缘。同时又是很好的绿篱(兼有国篱、刺篱的效果)及盆栽材料,枸骨作装饰陈设于厅堂,放在几架上时,因有刺勿让儿童触摸,以免受伤。
    选其老桩制作盆景亦饶有风趣。果枝可供瓶插,经久不凋。  枸骨可用播种和扦插等法繁殖。秋季(10~11月)果熟后采收,堆放后熟,待果肉软化后捣烂,淘出种子阴干。因枸骨种子有隔年发芽习性,故生产上常采用低温温沙层积至第二年秋后条播,第三年春幼苗出土。
  扦插一般多在梅雨季用软枝带踵插。  移栽可在春秋两季进行,而以春季较好。移时须带土球。因枸骨须根稀少,操作时要特别防止散球,同时要剪去部分枝叶,以减少蒸腾,否则难以成活。枸骨常有红蜡蚧为害枝干,要注意及时防治。
   枸骨用扦插繁殖用材量大,成本高;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生长慢、在第三年幼苗才能出土。采用李长潇研究员发明的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繁殖枸骨,能使所繁的枸骨种苗无变异、低成本、短周期、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收获采挖时间要比种子苗提前。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是个全新的植物克隆新系统,完全离开实验室条件,育苗设施简易比组织培养投入低几十倍比常规育苗极大的节约了种质材料,接种速度极快。用该技术从微型材料开始繁殖,可直接一次性培育出在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植株。
  投资者通过运用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可使投资在较短时间内成几何级数增长和高额回报。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生物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生物学
生物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