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请问艾叶的药用价值?

请问艾叶的药用价值?

全部回答

2008-10-05

0 0
    艾叶的药用价值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栽培或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原植物生于荒地林缘。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宜生长。
   ●艾叶的“本草”记载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又,艾,生寒熟热。
  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药性论》: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
  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
  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  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艾叶的现代药理研究 1、艾叶能抑制松弛的豚鼠平滑肌。经对艾叶油平喘有效成分系统药理学研究表明,单萜类、倍半萜类的化学结构均与其平喘作用有关。 2、艾叶油0。25~0。5m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有明显镇咳作用。
   3、艾叶油具有祛痰作用。   4、艾叶油具有利胆作用。2%吐温将艾叶油制成混悬液(每毫升含艾叶油25微升),可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剂量0。8ml/100g和0。3ml/100g)。
   5、艾叶油对离体蟾蜍心和兔心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 6、艾叶油腹腔注射,对兔有镇静作用。  艾叶油无镇痛作用,对正常体温亦无影响。 7、艾叶具有止血作用,不同炮制品的凝血时间不同。
   8、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 9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艾叶熏烟对细菌和真菌亦有明显抗菌作用,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减少95%~99。  8%。
   10、艾叶油灌胃,能增加小鼠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 参考资料: 。

2008-10-05

71 0
    艾叶的“本草”记载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艾叶的现代药理研究 1、艾叶能抑制松弛的豚鼠平滑肌。  经对艾叶油平喘有效成分系统药理学研究表明,单萜类、倍半萜类的化学结构均与其平喘作用有关。 2、艾叶油0。
  25~0。5m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有明显镇咳作用。 3、艾叶油具有祛痰作用。 4、艾叶油具有利胆作用。2%吐温将艾叶油制成混悬液(每毫升含艾叶油25微升),可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剂量0。
    8ml/100g和0。3ml/100g)。 5、艾叶油对离体蟾蜍心和兔心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 6、艾叶油腹腔注射,对兔有镇静作用。
  艾叶油无镇痛作用,对正常体温亦无影响。 7、艾叶具有止血作用,不同炮制品的凝血时间不同。   8、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 9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艾叶熏烟对细菌和真菌亦有明显抗菌作用,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减少95%~99。8%。 10、艾叶油灌胃,能增加小鼠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 分布: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
    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西南以及陕西及甘肃等均有分布。其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但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药用特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前段时间非典流行的时候,很多人使用艾条燃烧的烟进行空气消毒预防,有没有科学依据?日前,在由南阳市国草科技开发公司举办的一次有关艾草(叶)的专题研讨会上,翁维健、谢海洲、傅世垣、梅全喜等中医药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而且,作为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应用较早的中医药物之一,艾草的药用价值远不止这些。 艾,别称家艾、艾蒿,菊科,多年草本植物。据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主任中药师梅全喜介绍,艾叶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我国现存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叶的疗 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  在我国盛产优质艾叶的湖北蕲州等地,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
  更有不少地方户户种植,家家收藏艾叶。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草的药用价值。 艾叶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中医名著《伤寒论》、《金匮要略》附方中有两个用艾的处方:胶艾汤和柏叶汤。
    前者为治经寒不调或胞阻胞漏、宫冷不孕症,取艾叶之暖宫止血作用;后方主治出血不止,此二方至今仍是中医临床常用之方。艾用于灸法医病的历史同样很早。在《五十二病方》、《灵枢经》中都有关于艾灸的记载。
   梅全喜介绍说,艾叶在古代的应用不仅仅是通过口服和针灸来治疗疾病,也有不少文献记载应用艾叶烟熏治疗和预防疾病的。  如前述《五十二病方》、东晋时期的《肘后备急方》等早期的医学著作中就有艾叶烟熏治病的记载。
  古代民间认为艾叶燃烧产生的烟有防病、避邪的作用,而现代研究证明艾烟有防病、预防瘟疫的作用,因为艾烟对多种致病菌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对艾叶的研究更趋深入,在化学成分方面发现艾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
    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在临床应用方面,艾叶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崩漏、痛经,治疗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结核、感冒等。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