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为什么要春捂秋冻?

为什么要春捂秋冻?

全部回答

2007-11-21

0 0
    春天乍暖还寒,冷暖气流你来我往,气压也不稳定,有时早上红日冉冉,中午艳阳高照,晚上却寒潮袭来。王安石的一首诗把春天的气候说得十分形象:“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
  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春天是一个疾病的多发季节。 “春捂秋冻”的意思是说:“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机体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季之后,在御寒棉衣的保护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整个血液循环相对缓慢,体温调节系统的功能降低,抗病的能力因而也比较低了。
  所以,如果春天忙于减衣,穿单薄了,遇到天气变化或倒春寒就容易受凉,引起感冒等疾病。俗话还说“四月八,冻死鸭”。  春天气候变化大,忽冷忽热,脱衣过多就不能适应,所以还是捂着点好。
  在《老子恒言》这本书中就说,春冻未消,上身衣服略减无妨,但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宁可穿得暖和一点。尤其是老人,古人《摄生消息论》说:“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
    即老人的棉衣不要太早脱掉,准备几件夹衣根据天气随时增减。 秋天为什么要冻着一点呢?因为秋天的气候逐渐变冷,人们只有逐渐增加衣服,才能使机体逐渐适应气候的变化。穿单薄点,身体还能经受寒冷的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假如在刚转凉的时候就穿上棉衣,就会使机体和寒冷的接触机会减少,得不到锻炼,抗寒能力反会减弱,到了严寒的冬天必然不能适应,容易引起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所以秋天要冻着点好。
  但是,“春捂秋冻”要注意气候变化,适当掌握,才能减少疾病,保持健康。 。

2007-11-21

93 0
    “春捂秋冻”有科学道理 “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春与秋虽都是过渡季节,但仍有差异。我国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
  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   这说明: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
  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暖和。 因此,如果春季不“捂”,遇热就脱棉衣,就有可能不完全适应早、晚与室内的温度。  因此劝君别过早地脱棉衣,宜多“捂”些时候,这对春季养生保健有利。
  秋季“不冷”,冷就加衣服,也同样不适应室内的温度,又因秋季刚开始转冷,寒冷的日子还在后面呢,所以,适当地少穿点衣服,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对过好冬季也有帮助。 春天,北方冷空气还会不断入侵我国,其频率和强度都超过秋季。
    为适应频繁的冷暖变化与较强的风力,春季的衣着应比秋季更保暖。 民谚: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春不蒙首,春不露背 春捂秋冻,百病不碰 春捂“就是说春季,气温刚转暖,不要过早脱掉棉衣。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同样道理,季节刚开始转换时,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当然凡事皆有个度,“春捂秋冻“并不排除根据气温变化。
  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摄氏37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过于单薄,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分了。   好好保养身体,多听听古人的话,还是有益处的。
   。

2007-11-21

99 0
春捂秋冻,我理解是春天初暖还寒,暖和的时间在白天时间很短;秋天初寒还暖,冷在深夜、清晨,冷的时间也短。因而,春捂秋冻对自己身体保暖防热有好处,更利于生活,不致导致疾病。如果每天温差极大最好还是及时增减衣服为好,如早穿西瓜,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应该如此的很好见证。

2007-11-21

95 0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用现代观点来分析,这条谚语也是有理由的。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受春夏秋冬循环变化的影响,体内形成了一种生理性散热和保暖功能。  冬天,为抵御寒冷,人的表皮汗腺和毛孔都呈现出闭锁状态。东去春来,毛孔逐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皮肤开始活跃了,汗毛孔闭锁程度相应降低。
  因而春风较大的时候,尽管不是很冷,却能长驱直入肌体内部,使人有“春寒冻人透心凉”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人就可能感冒或并发其它疾病。  再加上春天的天气不稳定,过早地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也很容易着凉感冒。
  
   秋天的降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逐渐添加衣着,以适应外界环境。过早地穿上棉衣,不经适度的寒冷刺激,对健康也是不利的。 当然“春捂”和“秋冻”都要因人、因时而宜,而且要适度,不能蛮干。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美食/烹饪
购物
购房置业
婚嫁
家居装修
交通出行
起名
保健养生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