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颜渊季路侍颜渊的志向反映了怎样的品?

颜渊季路侍颜渊的志向反映了怎样的品格

全部回答

2013-11-17

235 0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性格内向,大智若愚(想到了李元伟),闻一而知十。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赞叹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 颜回的志:颜回希望遇到像二主三王那样的明君,百姓得到礼乐的教化,实现世界和平。 评价角度 从范围、层次来看:颜回的志向最为高远。  子路着眼于一国,子贡着眼于几国,而颜回心系天下。
  子路、子贡解决眼前问题,颜回解决长远问题。 从目的或结果来看:他是一个最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子路好战,子贡反战,颜回拒绝一切形式的战争,用教化来去除人们内心的战争念头,从根本上消灭一切战争。 从志向的产生根源来看:颜回的志向应该是人类共同的愿望,符合百姓的心声,这是因为颜回来自民间,居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来看:颜回的志向反映了现实,是对当时那个混乱分裂、弱肉强食现实的批判。 从实现的可能性来看:颜回的志向最难实现,因为实现条件最苛刻,过程最漫长,结果最难预料。
   从存在的价值来看:从人心的角度来说,人的贪欲很难满足,所谓欲壑难填,两千多年过去,颜回的理想仍然没有实现,但是最为一种最高理想,一种生存的希望,颜回的理想是必须一代代继承下去的。  二战中法西斯曾不可一世,但人们怀着对和平的期待,坚守正义。
  今天的伊拉克、阿富汗,恐怖事件接连不断,但是从各种报道中我们看到人们仍然在期待着和平、安宁的到来。 颜渊的政治志向是用“德”来达到使国家安定,使人民远离战争的目的。我认为他的志向是境界最高的。
  因为他虽然与子路、子贡的最终目的一样,都是使国家和平,但他的手段有利于国家和人民。  如孔子所说“不伤财,不害命,不繁词”。其次,他主张用“德”来治国的思想也是深刻的,能从根本上消除战争。
  子路和子贡只是用各种办法去应对战争,保全自身,而颜渊则是教导人民充满和平,君主无抢夺土地的贪欲,百姓无国破家亡之忧,这样便可避免战争,消除战争。 (9分)层次清晰,有深度,缺少结论。   颜渊之志在以德治国,而以德治国的真谛,就在一个词“和谐”。
  销兵为农具,放马于南山,再无战乱,再无纷争。而要做到这点,关键便是“敷五教,导礼乐”,其实就是让“和谐”与“德”深入每个人的内心,才能达到儒家的“大治”。颜回的志不仅完美诠释了儒家“仁”“礼”思想,更与现今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暗合,原因何在?因为只有“和”才能谋求发展,创造财富,创建一个发达、安定的社会!而另一方面,稳定了才可和谐,安全了才可稳定,所以若无可征战四方之将,决胜千里之士,“和”也只是空谈,所以颜回的观点是正确的,可取得,也是过于理想化的。
    (9分)论证层次清晰,有深度,结论不够妥贴。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舞蹈
文学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