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军工事业发展如何
中国军事工业及陆军装备现状 仅供参考
上甘岭
1、军工现状
a、国产155自行榴弹炮(我国也叫加榴炮)的动力部分,完全从德国引进。仅引进德国发动机的翻译工作,就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 生产发动机的工厂,主要设备全是德国进口,而且设备一出了故障整个生产线立即趴窝,只能等着德方来排除。
b、老卡来中国的时候,说我国的枪械工业的工艺水平,还大致相当于苏联30~40年代的水平。 我国自己内部的评述认为,80年代末的坦克行业的工艺水平,还停留在50年代。
c、某枪厂从事比较高精度加工的班组(能够操纵加工中心的人),一旦熟练后就会整班整班的跑掉,跳槽到沿海急需这类人才的地方拿高工资去了。 截止...全部
中国军事工业及陆军装备现状 仅供参考
上甘岭
1、军工现状
a、国产155自行榴弹炮(我国也叫加榴炮)的动力部分,完全从德国引进。仅引进德国发动机的翻译工作,就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
生产发动机的工厂,主要设备全是德国进口,而且设备一出了故障整个生产线立即趴窝,只能等着德方来排除。
b、老卡来中国的时候,说我国的枪械工业的工艺水平,还大致相当于苏联30~40年代的水平。
我国自己内部的评述认为,80年代末的坦克行业的工艺水平,还停留在50年代。
c、某枪厂从事比较高精度加工的班组(能够操纵加工中心的人),一旦熟练后就会整班整班的跑掉,跳槽到沿海急需这类人才的地方拿高工资去了。
截止到2000年,已经跑掉3批了。
(不得不插嘴,根据2年前上甘岭同志所说,生产88式通用机枪的某厂,1995年临时工月薪为叁拾柒元)
d、2001年底到坦克炮的生产单位公干,临时借用某车间的设备,闲来无事时注意看了十几台该车间设备的铭牌,其中绝大部分是1959年安装使用的,而这个工段正在生产的东西,是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的火炮稳定器。
e、某大型兵工厂调集了上百台加工中心用于新式装备的生产,但是其中70余台是原民品生产线上因民品在市场上失败而转过来的。
f、国产中小口径自动武器的精锻机,我所知道的3台,全是奥地利的,而且引进一二十年,至今没有玩儿转,而且,现在国内还没有比它更先进的加工设备。
G、最先进的155加榴跑,引进仿制的;
某新型122榴弹炮,引进仿制的;
最先进的双35高炮系统,引进仿制的;
最先进的速射迫击炮,引进仿制的;
105坦克炮,引进仿制的;
125坦克炮,引进仿制的(注意、注意、注意);[Boar:105,155和双35不是仿制的,是许可证生产的]
最近又看到了一种“低压线膛炮”的消息,又是引进的……
对了,忘了说航炮了,这个东西,俺可不熟。
不过N年前,在现在的兵器装备研究院靶场,看到过神秘地藏在某房间分解研究的多管航炮,来源俺就不说了,反正不是国产货,反正现场的某人一提起要仿制,就啧啧摇头……
H、120定装炮弹太重了,在坦克的空间里装填困难——必须改成分装,自行设计的装弹机性能又达不到要求。
要不然为什么还要请WKL(乌克兰,注意注意)设计“125炮的59”呢?人家可是三下五除二就把简化紧凑版的装弹机搞出来了。 (这一段太值得玩味了)
I、炮射导弹,100型的是引进的,照葫芦画瓢搞出了105的,问题还不大。
再接再厉搞125的,这下傻眼了——125的要分装啊,要适应装弹机。
2、科研
a、某型国产枪械规定全寿命试验中允许的故障数是5次,有次试验无故障,于是很多宣传文章都大肆宣扬这次“无故障”的试验结果,作为该枪“可靠性”的证据。
可是另外一次试验出现了34次故障,各种宣传媒体却只字不提。这样作为普通的爱好者,就以为这种枪果然很可靠——这就是报喜藏忧的宣传的效果。
B、手头正好有本解放军总装备部某局的论文集,其中提到瑞士给我们的双35高炮系统,不但远远不是最先进的型号,而且仅火力系统就有65项技术没有转让给我们。
去年春节后,到生产厂家“玩了玩”,在火炮的总装和机加车间“转了转”,所了解到的情况,比自己以前“在杂志和网络上了解”的东西,好象是要差不少。
C、设计时已经发现了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情况,实际上就是设计水平的问题。
但是,如果你加工了20个产品,从中挑选5个进入国家靶场,试验结果“挺好”,完全满足指标(这就是某些公开宣传中,数据“特别好”的原因),于是就可以上报刊杂志“宣传”,进一步再去报奖——其实剩下的产品可能有10件都是废品,关键是为什么报废,还找不到原因。
设计者倒是名利双收了,可生产中能顺利么?工人能不骂么?
如果有替代产品,则名正言顺地撤装;如果没有,那就要不停地“改进”“攻关”,最终受损失的还是军队和国家。
至少我说的事情,“有关负责人”不会受到惩罚。
主要的参与者全部升官了,或者享受政府津贴了,至少他们的产品已经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了,好处人人有份。
当年我曾经善意但却不客气地对主要负责人说过,你们的项目“搞”成了以后,肯定名利双收,但是今后工厂的职工,肯定会骂你们!——因为他们把问题留给了别人,特别是生产部门,结果该产品果然年年生产不顺利,不停地“攻关”。
D、我获得“国家级”奖励的项目,其实没有本人的丝毫功劳!这种虚假的“奖励”,我见的多了。我的“事迹材料”中,说本人翻译发表了英、德资料50余万字,其实我发表的英文资料才几千字,未发表供内部参考的也不过万把字,而德语,我连1到10都数不全!
这种“事迹”和“成果”,在我身边比比皆是!
再说装甲兵系统,某位大 校,为了评高工,把俺老爹发表论文的几本书借去,帖名复印一番,就成了自己的成果……
“国家级”的奖,我也获得过,但是我没有参加其中的任何工作,我毕业的时候,我“获奖”的那个成果早已投入使用了!
公开履历、成果的可信度,自己想吧! 由以上种种,使俺有充分的理由去怀疑,去“瞎猜”那些公开宣传的“成绩”。
E、“研究所里的人”对自己的东西未必最了解,特别是“领导”。有些“领导”在具体的研究项目中其实只是起一个挂名的作用,真实情况、具体情况可能知道得非常少。记者采访时,往往关心报奖名单上排在最前面的人,但那个人也许根本不是真正参与具体工作的。
其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于国外的先进水平到底怎么样,专业人员没有甚或不愿深入了解。因此对于自己的判断,难免失之乐观。
前几年,某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主要作者是我的朋友,也可以说是师兄或同事。
他引用一部分资料,来论证某兵器的精度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实际上,他对资料的理解有偏差不说,引用的国外同类兵器的性能,也极其不准确,实际上二者(或N者)的水平有巨大的差异。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我没有撰文表示“商榷”—— 也算毛主席所说“自由主义”的一种吧。
某兵器在国内“专业”的普及杂志上,基本上是“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但是,实际上,项目组里面没有一个人知道所谓的“世界先进水平”到底到了什么程度。我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美国同类武器的《制造与验收规范》原版件,早就被我国的某所收集了,但是一直没有人感兴趣去翻译成中文。
我的另一位师兄和我,完全出于兴趣,翻译了该《规范》,结果发现比国内号称世界领先的同类产品,制造与验收标准高得多!国产货可以说根本不能望其项背!
F、有的人,有的厂,有的产品,对装备性能保持低调,不吹嘘自己“世界领先”,只埋头工作,我自然要尊敬。
可另外有的人,有的厂,有的产品,却喜欢吹的天花乱坠,甚至把委托别人设计的东西也当成自己的“成果”去宣传——谁让咱出钱“开发”呢?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我坚决鄙视!
3、武器
a、80年代定型的59-2、69-2A、79、80/88坦克在坦克的三大性能,机动性,火力和防护方面,没有哪样能有把握地胜过74。
B、引进布尔博士的GC45之前,国内装备和自行研制的榴弹炮技术性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甚远。实际上,当时有限的火炮研制人才都在全力以赴地研制反坦克武器。
c、公正地说,仅以威力计,我国的120滑在当时算是世界领先的,但是火炮先进与否,不能只看威力,作为反坦克炮,120滑尚可胜任,作为坦克炮,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至于我国引进的125滑的威力,绝对不是世界领先的。经过我国的改进,125滑能否算是世界领先,俺还不敢说。
(注意!多少年的神话,一朝破产,留下的只是泡沫)
120滑的炮弹是定装的,在坦克内人工装填不现实。
国内也没有这个水平自行设计可以和苏制125炮一样可靠性的装弹机。
国产120滑的动能,是靠自行火炮庞大的炮塔空间支持,靠加长后坐距离减少后坐力实现的,不能装在40吨级的坦克上?
d、如果你真正到生产车间看过59的炮塔和120滑的体积,就会对59D的宣传抱有极大的怀疑。
(那个什么中东的家伙脑子进水了)
宣传的东西,不经过理性的思考,难免会再次出现“亩产十万斤”的笑话。
E、查阅我国坦克炮的某内部文献,只字未提100滑的有关说明,只是说截止到80年代末期,我国生产的坦克炮是两种100线和一种105线。
原因是100滑坦克炮性能差,少量生产后又改回100线
F、其实脱离弹药谈论火炮的“威力参数”,没有多少特别的价值。而人家的看家弹药,不会随便拿给你试用。即使我国并不怎么先进的弹药,也只是说“特种合金”什么的,不会轻易明说是铀合金,更不会拿给人家“研究”。
73式100滑使用超速脱壳穿甲弹时,公开数据1000米穿甲100毫米/60度。号称世界领先的国产120滑,钨芯脱壳穿甲弹的穿甲威力,比73式100滑提高了50%,可见火炮威力的提高是很困难的。
苏联的125滑坦克炮/反坦克炮的威力,2000米穿甲300~340毫米/0度或150~170毫米/60度(202所资料)。我国引进125炮,实际上只进行了少量修改(主要是反后坐装置的布置,另外加长了一点炮管),威力竟然有成倍的增长(850毫米),您说我会怎么想? (注意!我看x辉怎么说)
值得提出的是,我国的标准均制装甲板来源于苏联体系的标准。
那些改进都不足以有如此的“进步”,一种火炮的药室容积不作大的变化,很难有膛压、炮口动能等的重大提高(因为火药成分、装药密度基本已经发挥到极限了)。
G、59我们国家玩儿了多少年?早就烂熟于心了吧?而自己的“三代”还有多少问题没有解决?连改个59还要委托别人,你相信他会完全自主地搞出来“哈立德”么?反正我怀疑。
(哈哈)
H、红箭系列导弹的生产厂家,我也去过,它射击的靶板,顺射流孔剖开后,就放在车间的地上,我认为,凭那块靶板的侵彻深度,把99打个对穿都没有什么问题(当然金属射流碰到内部障碍和间隔空间会散射,实际上不可能“对穿”,在这里是个“比喻”),就是加上附加反应装甲也没有用!(注意注意)
4、分析问题的方法与资料的可信程度
a、兵工行业真正“专业”的期刊,根本没有什么“国际公认的权威”,因为那都是严格保密的。
我所认同的国内“专业期刊”,不可能在街头买到。除了各兵工院校的“学报”类期刊以外,还有各研究所,主管机关的内部刊物。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专业期刊,就是主要的大兵工厂的“XX科技”之类的期刊,全是第一手的资料,极有参考价值。
很多貌似专业的“权威期刊”,在情报掌握上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看到图书馆一本原版的《简氏步兵武器年鉴》,其中对中国54式冲锋枪的介绍,配用的图片就令人莞尔,竟然是雷锋的局部胸像。
(哈哈)
b、跟某些人推崇的什么《战场》相比,《当代中国的兵器工业》才是根据“内部资料”非常严肃地编写出来的,对于某些人来讲,这样的“内部资料”已经足够了
c、如果不是强制“换标”,原来几乎所有的内膛量具都是俄文的!
D、对膛压的测试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一般测试膛压时用的是“铜柱测压法”,美国等西方国家喜欢用不经过预压的铜柱,而我国的做法是使用经过预压的铜柱,两种方法所测得的值,可能相差300多!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个厂,为不同的用户生产兵器产品,也可能应用户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
这个细节在简氏上很难得到具体的表示,但是如果没有这个细节,简氏上的膛压数据又有多少专业的参考价值呢?
E、“穿甲威力设计指标要求在2000米距离上穿透150毫米/68度(约400毫米)均质装甲,实际定型试验时穿透距离为3310米。
”
这句话说明什么?
说明89式自行120滑在使用某种穿甲弹时的穿甲性能是2000米,150mm/68度!实际上国产120滑的威力并不比125滑低,那125滑的“惊人”穿甲力从何而来?
为什么120滑的穿甲能力不是试验的3310米?因为试验的具体数值有很大的偶然性,经批复的“指标”才是代表武器真实性能的(甚至还不一定保证能达到)。
现实情况是,研制和生产单位,往往把某次试验中偶然达到的“高性能”作为功绩大肆宣传和向上级请功,但是如果军方在制定验收标准时说“既然能达到3310米,就按3000米验收吧?”,保证研制单位打死也不干!他们不但会坚持“指标值”,而且还很可能会进一步在“指标值”是抽样验收中,样本允许的最低值还是样本平均值上讨价还价。
F、还是“某型枪械”,在讨论研制任务书的时候,有一项与现有口径杀伤力(肥皂空间)对比的指标,论证部门死活不敢说“不低于”的话,他们说了实话,就是因为摸底试验中“差点儿”,才提出“接近”的表述方式。
但是在定型试验中,恰好该产品的“空腔值”不知怎么居然超过了“现口径”,于是该产品的介绍文章如获至宝,大肆宣扬这一性能。其实在后来进行的部队选型对比试验中,在我的面前(定型试验我没有去,原因前面帖子说了),该产品的肥皂空腔值远远低于“现有口径”,但是产品已经定型投产,怎么办?想办法“处理”一下,大事化小吧(5。
8毫米92式手枪和9毫米92式手枪(派弹)的空腔对比)!
5、结语
引用上大人的一句妙语,再妙不过:你生活过的地方,主要领导全是“王宝森”,这时候别人告诉你,其他地方的领导,都是“孔繁森”,你能不怀疑么? (妙极妙极)
老上能不能评价一下,我军的125炮距离前一阶段各种媒体吹嘘的差距多大??
ZT:我军[中国豹]--ztz99式改进型主战坦克,装有一门125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最大射速为8发/分,自动装弹机装填,[采用人工装弹时,射速1-2发/ 分],坦克弹药基数为41发,[22发在自动装弹机内,19发放置在战斗室的各弹药箱中],使用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80米/秒],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而使用特种合金穿甲弹时,同距离穿甲能力达960毫米以上,其弹芯长径比为30:1。
为了进一步强化反坦克作战能力,99式改型主战坦克配备的多功能爆破榴弹为增强装药的高爆型,其威力较大,足以使当今主战坦克丧失战斗力。
中国豹]我军ztz-99式最新改进型主战坦克炮射导弹
另外99改中国豹主战坦克炮,还能发射我国仿制的俄125毫米口径炮射导弹,[单车携装4枚],该导弹最大射程5。
2公里,最大飞行速度达800米/秒, 平均速度为500米/秒,从发射至到达最大射程处为8--10秒,使该炮射导弹在战场上,也具有反击直升机的功能,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辅助武器: 为qjc88式12。
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备弹300发]对空中目标最大表尺射程1。5公里;86式7。6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采用遥控电发,弹链供弹 [备弹2000发];
火控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而流行的猎-歼式火控系统(也称双指挥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射击反应时间短, 当静对静时小于等于5秒,静对动时小于等于7秒,动对动时小于等于9秒,在2000米距离上首发命中率可达百分之85以上,由于该坦克还安装有最新型的国产瞄导合一的大闭环式火控系统,[该系统是一种可对射击结果实施自动修正的火控系统,假如我坦克首发射击不中时,该糸统能对脱靶情况进行实时测量,把偏差距离和角度自动输入坦克火控计算机进行下一发炮弹的修正计算后立即射击,]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军坦克次发命中率,在2000米距离上对运动目标进行的46次第二发补射中[人为设定],命中率为百分之百。
另外车长还可以对火控系统进行超越(炮长的)控制,包括射击、跟踪目标和指示目标等;因此,就整体性能而言,99改[中国豹]主战坦克,这套火控系统已具备世界先进水平
坦克炮的具体威力,俺还没有来得及详查——这破东西,普通电话和邮件还不能问,非得当面请教不可。
不过125炮射导弹的事,恐怕还停留在想法上,困难太多啊
laizi:。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