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弗洛伊德的少年时代是怎么度过的?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的少年时代是怎么度过的?

全部回答

2018-04-09

46 0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当时是奥匈帝 国的领土,今属捷克)。 弗莱堡是摩拉维亚东南部的一个小镇,居民约5000人。只有几条街道,几十 家小型工厂。
  弗洛伊德一家是在德国革命期间由离这里不远的西里西亚迁到这里 来的。 弗洛伊德的父亲叫雅克布•弗洛伊德,是一个拥有微薄资本的毛织品商人。   1855年,他40岁,与比他小20岁的姑娘艾米莉•娜旦森结婚。
  艾米莉是雅克•布 的第三任妻子。雅克布与他的前两任妻子各生有一个儿子。大儿子叫伊曼努尔, 比弗洛伊德大23岁,二儿子叫菲利浦,比弗洛伊德大19岁。弗洛伊德是雅克布和 艾米莉的第一个孩子。后来他们又生了6个孩子。
     弗洛伊德的父亲诚实、善良、单纯。弗洛伊德在谈到他父亲时说,他像狄更斯 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米克伯一样,是一个乐天派,“始终都充满希望 地期待着未来”。 弗洛伊德的母亲艾米莉年轻时美丽、聪慧。
  原来住在德国东北部的加里西亚, 后来在俄国的敖德萨度过童年,再后来随父母迁往维也纳。   弗洛伊德的父母都是犹太人。这一犹太民族的出身对于弗洛伊德一生的生活 和科学研究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自公元70年犹太教的圣殿被破坏之后,犹太人陆 续流落到中亚、西南亚、欧洲等地。他们保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生活方 式,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辛勤的劳动顽强生存着,发展着,与其他民族的人民一 道,为世界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但是,2000多年来,在欧洲这个民族 遭受了太多的不公:来自异族、异教、统治者的轻蔑、侮辱、欺凌和压迫,就没有间断 过。在弗洛伊德在世的80多年中,这一情况不仅没有改善,相反,在某些时期,还 表现得格外突出。
  犹太血统在带给弗洛伊德诸多不幸的同时,也带给了他一些好 的、有益的东西。  这首先是积淀于这个民族精神深处的那种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 献身精神。他曾说:“我经常地感受到自己已经继承了我们的先辈为保卫他们的神 殿所具备的那种蔑视一切的全部激情;因而,我可以为历史上的那个伟大时刻而心 甘情愿地献出我的一生。
  ”此外,这个民族特有的受屈辱地位极大地激发了他的自 尊心和正义感,培育了他那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永不在逆境中退缩的斗争精神。   他说:“我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得为我的祖先而感到羞耻,或如一般人所说的那 样为自己的民族感到羞耻?!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采取了昂然不接受的态度,并始 终都不为此后悔。
  ”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在弗洛伊德一生的科学研究中结 出了丰硕的果实。 弗洛伊德的父母笃信犹太教,生活和做事严格遵守犹太教的法规。  弗洛伊德 从小受到犹太教教育。在父亲的教育下,他很小就熟悉了《圣经》。
  使3岁以前的 小弗洛伊德受到宗教熏陶的还有他的保姆。这位保姆信奉天主教,经常抱着小弗 洛伊德到教堂去,给他讲有关天堂、地狱和《圣经》中的故事。弗洛伊德尽管自幼受 到宗教的教育和熏陶,但他后来并没有成为有神论者。
    在生活中,他遵守着本民族 的宗教信仰,而在科学活动中,他却坚持了无神论的世界观。 1859年弗洛伊德一家离开弗莱堡迁到萨克森的莱比锡去,1860年又迁往奥地 利的维也纳。
   维也纳从很早以来就是欧洲的文化名城。这里有古老的维也纳大学,欧洲乃 至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云集于此。  19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维也纳 发展的全盛时期,在音乐、哲学、文学、经济学、数学等方面,维也纳都取得了闻名世 界的成就。
  维也纳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氛围为弗洛伊德的学习、科学研究提供 了良好的条件。 弗洛伊德一家在维也纳刚住下的一段时间里,家庭经济比较紧张,他和父母的 情绪都不很愉快。  弗洛伊德在谈到他3岁至7岁的生活经历时说,那是很艰难的 时期,不值得回忆。
   弗洛伊德的小学教育是在家中完成的。他父亲承担了教育他的任务。他父亲 文化水平不高,他的知识一部分来自犹太教法典,一部分来自他的生活经验。弗洛 伊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对于父亲教给他的每一种知识,都能很好地理解。
    他从能 读书的时候起,就表现出对文学和历史的浓厚兴趣。弗洛伊德9岁时具备了过人 的智力,加上他平时努力自修,以优异成绩通过了中学入学考试。他就读的中学实 行8年一贯制。
  除了一般中学所学的全部课程外,还包括大学预科的基本知识。 弗洛伊德在整个中学阶段一直是优秀学生。  他在《自传》中说上大学预科(中 学)时,我的学习成绩连续七年为全班第一名。
  我享有特别的待遇,几乎从不用参 加班里的考试。”弗洛伊德H岁时,以“全优”的成绩中学毕业。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