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

里有哪些成语,最好有具体的故事或梗概

全部回答

2019-03-30

0 0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嗨婧笱谏保岜耍导菝跋粘龀牵挥煞炙担褂档嚼?嘤小!?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  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  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
    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  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
  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
  ”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  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
  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  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
  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操 温 酒 斩 华 雄 小 霸 王 孙 策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赤 壁 大 战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温 酒 斩 华 雄 割须断袍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
    。

2019-03-30

132 0
三十六计,条条都是成语。在这里给你把具体故事列举是无法列得完的 你不如去网上下载,去搜索:百度,雅虎,google,新浪都能找得到。

2019-03-30

113 0
最有名的,相煎何急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舞蹈
文学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