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小说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

全部回答

2018-08-27

2 0

    曹操:世之骁雄,年轻是也很正气,在实力弱小的时候也敢行刺董卓中年时期笼络天下英才,得郭嘉这样的绝世奇才(个人评价),有勇有谋,10万大军与袁绍70万大军大战(好像是这数)年老后为人奸诈,多疑,修铜雀台揽大权享晚年评价他我想应该从多个时期评价  机关算尽锦囊计:魏延    本是不世将才、本应在北伐大业中建功立业的魏延在《三国》里硬是被扣上了“脑后有反骨”“反复无常”的罪名——这是小说里人物被刻意丑化的典型一例。
    不过,就算作者如何诟病,魏延的将才却是掩盖不了的。    从最初跟随刘备开始,魏延便屡建奇功,屡次被委以重任。在诸葛亮时代,魏延更是作为他的左膀右臂,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偷袭子午谷的奇谋虽未被诸葛亮采纳,却充分显示了魏延的军事才能。但是渴望建立战功的他,却得不到一丁点机会,而诸葛亮临死时的一计锦囊,便断了他性命。  魏延的悲哀,究竟是天妒英才,还是造化弄人,抑或是时局所限?    遥遥北伐路无期:姜维   冀县的一遇,彻底改变了姜维的一生。
  承袭了武侯一身兵法的他,同时也继承了那未竟的北伐事业。如果把蜀汉按执政之人划分,我们就可以得出三个时代:刘备时代、诸葛亮时代以及姜维时代,但姜维继承的却是诸葛亮留下的一个烂摊子。  连年北伐,几乎已耗尽了蜀国国力,而姜维,又要拿什么来跟实力雄厚的曹魏集团对抗?    我叹姜维的自强不息,他的孜孜不倦——九伐中原只为那一个信念,即使到死,也不曾放弃追求,依然在为兴复汉室的理想而奋斗。
      似乎姜维便是这样一个纯粹的人,他就像一柄利剑,即使生了锈,锋芒依旧不减。    满腹才情吟豆萁:曹植    很难想象,才情横溢、风流倜傥的曹子建居然会诞生在战乱的三国,用谢公的话说,他已占尽天下才之八斗。
  虽说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但大多数人的“才”都是为了自己的仕途,确切的说是为了政治而服务的,而像曹子建那样以真正而纯粹的才情留芳百世的确实很少很少。  不过正因为身在乱世,曹植的才情更多了一分建安诗人的奇风异骨。
      本应和盛唐的诗人们一起,花前弄月、吟诗作对的他,却身陷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不知他是否真的会觊觎那个曹魏集团接班人的名号呢?是的,他也曾经野心勃勃地争取过,但在他那个“御之以术,矫情自饰”的哥哥曹丕面前,竟显得如此幼稚,而最后的一败涂地,不早就在意料之中了吗?上天虽然赋予了他一身才气,却没有给他一个真正发挥的舞台,或者说,把他放到了一个本不适合他的位置上。
        尽管有缱绻缠绵的《洛神赋》、豪放雄浑的《白马篇》将他的风流才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他终究也逃不开殿前赋诗的无奈。在王位继承人的争夺中彻底失败后,他那所谓的“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抱负也只能随着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凉与无奈而永远成为了泡影。
        所幸的是,后人所记住的并非是那一个失败了的曹子建,而是那个风流倜傥、英姿飒爽的翩翩才子。  千古赤壁空留思:周瑜   翻开正史我们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几乎毫无缺点,就像是一个完美的人,也许这便是所谓的“天纵英才”了吧。
  如果说诸葛亮所具备的是一种儒雅之风,那么同为儒士的周瑜更多了一分英气——在强敌面前毫不畏惧退缩的英锐豪迈之气。  也正是他的胸有成竹,才促使了孙权斩钉截铁的态度,才促成了坚不可摧的孙刘联盟。
      但很可惜,在小说中哪怕他再怎么才气无双,也逃不脱作者给他做的不公平的安排——他终究也只是诸葛亮的陪衬。    赤壁一战,本应是他尽显锋芒的时候,可叹的是他的功劳只在一句“东风不与周郎便”中便弥散于无形了。
        即使现在读《三国》,看到有关周瑜的描写,我仍然会替他抱不平——真的毫无理由呐,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文武宏才,为何要给他加上一颗嫉贤妒能之心呢?似乎就算他再怎么运筹帷幄,永远有一个比他更强的孔明高高在上,因而他永远也走不出孔明的阴影。
  在遭受一连串羞辱之后,所谓的英才便已早早被埋没。  不过我更觉得,英年早逝似乎是他最好的结局了——如果不是这样,他的一生还会被人为地添加不知多少的笑柄!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  他几乎是整本《三国》的核心所在,其他人似乎一开始便作为他的陪衬而存在着。
  他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更有人说,他是古今最接近完美的人。  而在小说里,他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具经天纬地之才、逆转乾坤之力的神一般的存在,留下了数不尽的传奇。
  即使在真实的三国历史当中,也没有人能盖得出他的光芒。    没错,我们都猜到了,他就是诸葛亮。尽管他是如此的完美,却依旧逃不脱悲情的宿命。南阳隆中先主的三顾,为我们带出了这位旷世奇才。  从最初《隆中对》的完美构思到刘备的顺利登基,诸葛亮一直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但也正是由于先主的“三顾”,他的肩上便背负着分外沉重的担子——打从诸葛亮决定入世的那天开始,他就容不得自己的一丝倦怠,为兴复汉室的理想而努力着。    因而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所有的人似乎都成了他的配角了,包括曹操,包括周瑜,也包括司马懿。
    他是如此的神机妙算,似乎在他手里,没有做不成的事——尽管他接管的,是一个破败不堪的蜀国——如果说姜维所继承的,是诸葛亮留下的烂摊子,那么诸葛亮所继承的,便是刘备历经猇亭之败而留下的千疮百孔的蜀国。
  他却依旧闲庭信步,挥着羽扇将一切打点得井井有条。    但每一次他离成功只差一步之遥时,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让他功败垂成。      第一次北伐,大军直指长安之际,后方却传来了马谡失街亭的消息,他不得不退去;    第二次北伐,大军即将长驱直入,后方又传来了断粮的不利军情——之后的每一次北伐,困扰他的大多也是这个问题……    斜褒谷一战,一切也同样在他的掌握之中,熊熊烈焰即将吞噬司马懿之际,老天却不是时候的降下一场“及时雨”,让他的死敌得以逃脱。
    而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机会了,他的所有宏图大志,都在流星陨落的那一刻,彻底地消散在五丈原的夜空里。    也不知狂风将七星灯毫不留情的吹灭的时候,他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无奈。
  所谓“万般皆是命,半点不尤人”,难道如何的处心积虑,在命运面前都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会为他惋惜,并不只是叹息于他的失败,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一丝不苟、他的严于律己、他对理想对承诺的执着与坚持——有关他的一切一切,哪一项不堪称楷模、哪一个不是后世学习的典范?    “自受命以来,夙夜兴叹,恐托付不效……”如果不是发自肺腑的真诚,又怎会得来传唱千古的《出师表》?    尽管命运给了诸葛亮一个悲情的结局,却为他赢来了后人的无限崇敬与追思。
        所谓忠绝,不亦如斯?。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小说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文学
小说
诗歌
散文
戏剧
小说
小说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