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世人为什么要隆重纪念邓和下西洋

全部回答

2018-11-27

1 0
郑和,是人们对往昔我天朝上国的怀念

2018-11-27

1 0
是政治的手法,要做海洋强国,以德服人。当今世界是强权世界。

2018-11-27

1 0
是郑和,不是邓和,因为他的八下西洋,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发展与开拓。

2018-11-27

1 0
    郑和七下西洋的光辉业绩留传千古,郑和作为一名杰出的航海家、外交家历来被世人广为称颂。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郑和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他以内臣"从燕王起兵靖难,出入战阵,多建奇功"[1],为朱棣登上皇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多年的军旅生涯,历练了郑和的军事才能,使之既有谋臣运筹帷幄的才能,又有战将亲自上阵杀敌的本领。  正是由于他"有智略,知兵习战"[2],加之朱棣对他的信任与倚重,才把下西洋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
  在下西洋的过程中,郑和船队历经无数艰难与考验,不仅要贯彻明朝和平友好的政策,主动与海外诸国修好,而且要在面对拒不接受明朝友好政策和寻衅滋事的诸番时努力捍卫船队安全和国家尊严,由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行动。
    凭着郑和杰出的军事才能,这些军事行动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最终圆满完成了下西洋的重任。

2018-11-27

1 0
    在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因素中,海洋观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以全球的眼光看,陆地和海洋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是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客观条件。
  从地理条件上讲,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陆海兼备国家,西南高山屏障,北面大漠阻隔,东南濒临大海,中间平原辽阔。  这样的地理条件导致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高度发达。中国古人利用大陆资源就能够生活得比较好,缺乏向海外进行贸易、争取域外资源的动力。
  中国这样的地理条件,也决定了在很长时间里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草原。历代中原王朝修筑长城,都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上。  从中国历史的整个发展脉络可以看得出,中原王朝对外的主要战略方向在北边,基本任务是防范游牧民族的南侵。
  以“长时段”进行观察,中国历史的重心经历过前后两个大的变化。唐朝以前,是“东西轴心”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戏,总体上都是在黄河一线展开。从先秦一直到唐朝,基本的对抗是东部与西部势力顺着黄河的对抗,最后谁能够控制关中,谁就能够得到天下。
    进入宋朝,特别是南宋以后,中国的历史重心发生了重大的转移,进入“南北轴心”时代。这个新的轴心就是京杭大运河,各种力量顺着它南北对抗。一直到清朝前期,这种格局和特性都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战争都是在南边与北边力量之间展开。
  合起来看,无论是“东西轴心”时代还是“南北轴心”时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的重心都在内陆,都没有转移到海边,更没有拓展到海上。  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此相适应的农耕经济和军事安全问题,决定了中华民族在文化上始终是面向大陆背向海洋。
  历朝统治者对海洋茫然无知,普通民众对海洋漠然以对,整个民族严重缺乏海洋意识。特别是进入近代以后,在受到西方列强侵逼的情况下,仍然海权观念淡薄,把海权问题矮化成“海防”问题,使海洋的通达性、海军的机动性优势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黑格尔曾站在欧洲远远地观察中国,得出这样结论:“在他们看来,海只是陆地的中断,陆地的天限;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我们现在纪念郑和下西洋,就是要唤醒国人的海洋意识,加强对海洋的认知。
  
  现在的美国是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他靠着举世无双的12支航母舰队和星罗棋布的军事基地,控制了全世界海洋的16条战略航道。  美国信奉着“谁控制了海洋,水就控制了一切”的信条,在这个信条下通过一系列战争商业及其他手段,发展成为今天的超级大国——一个控制世界霸权与世界资源的大国。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