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抗日战争有什么具体事件?
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华的步伐。战争年代,交通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抗战的重任,多条国防备战铁路开建,无数爱国者抛头颅、洒热血,加入了苏嘉铁路、(南)京赣铁路等的建设。与南京紧邻的杭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加强华南、华东与南京的联系,南京政府决定把杭江铁路沪杭甬铁路扩展为浙赣铁路。 但横亘着的钱塘江,则成了铁路建设的莫大障碍,甚至影响着全国抗战的整体布局。在此形势下,于钱塘江上建桥,迫在眉睫。建桥一事达成共识,政府多方筹款,并得到了银行大力支持。“看似一切具备,但在钱塘江上建桥,最缺的是技术,工程师迟迟不能定下来。 ”钱塘江大桥旁的钱塘大桥纪念馆里,管理员魏刚讲诉当年的情...全部
自“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华的步伐。战争年代,交通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抗战的重任,多条国防备战铁路开建,无数爱国者抛头颅、洒热血,加入了苏嘉铁路、(南)京赣铁路等的建设。与南京紧邻的杭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加强华南、华东与南京的联系,南京政府决定把杭江铁路沪杭甬铁路扩展为浙赣铁路。
但横亘着的钱塘江,则成了铁路建设的莫大障碍,甚至影响着全国抗战的整体布局。在此形势下,于钱塘江上建桥,迫在眉睫。建桥一事达成共识,政府多方筹款,并得到了银行大力支持。“看似一切具备,但在钱塘江上建桥,最缺的是技术,工程师迟迟不能定下来。
”钱塘江大桥旁的钱塘大桥纪念馆里,管理员魏刚讲诉当年的情况。经过多方物色人选,南京政府最后决定任命茅以升为工程处处长,罗英为总工程师,李学海等桥梁工程专家为工程师,负责大桥的勘测设计。一切似乎顺理成章,但茅以升和他的团队能取得建桥的资格,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没有中国人指挥建成一条现代化桥梁的先例,大家都不看好中国人。哪怕,茅以升20岁就成为美国康奈尔大学最年轻的研究生;23岁时,他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关于桥梁工程的见解,被国际桥梁界定为“茅氏定律”,成为美国加里基里工学院建校以来第一位工学博士。
好在,茅以升和他的团队设计出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大桥设计方案,最终战胜了外国专家。1934年11月11日早晨,铁道部、浙江省建设厅、桥工处等的代表,赶往闸口工地参加钱塘江大桥的开工典礼。伴着压力与动力,钱塘江大桥在战火中开建。
“在战事随时可能爆发的情况下,茅以升一方面要考虑建桥过程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另一方面要考虑如果桥梁遭受破坏后,如何迅速恢复的措施。为此确定了相应造桥方案。首先正桥各孔跨径必须一致,若遭遇破坏时,可移靠岸边迅速修复。
其次,采用浮运安装法,浮运机具妥当保管,以便桥梁被毁修理时得以迅速进行。再次,将原规定跨径不得超越35米,改为60米上下。建桥工、料费在500万左右为限。”魏刚告诉记者,钱塘江大桥从开建之日起,就做好了随时可能被毁掉的准备。
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茅以升和工友们日夜奋战,但因为缺乏对变幻莫测的钱江潮的了解,工程接二连三遭遇挫折:先是打桩机船“多德号”因台风沉没,继而一只600多吨的沉箱被钱江潮冲得在桥址上下游10多公里的江面上来回“游走”。
看着汹涌的钱江大潮,茅以升眉头拧成了结。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第二天日军飞机空袭南京、上海,并进入杭州领空,钱塘江大桥工地遭到了日军飞机的“重点关照”。
空袭当天,6号桥墩还有重要问题没能解决,茅以升和罗英亲自下到6号沉箱的底下,和工程师、建工等共商解决方法。这时,突然沉箱里的电灯全灭了,一片黑暗。电灯一灭,高压空气也好像出了问题,江水就要涌上来。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电灯突然亮了,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待茅以升和罗英一上来才发现,一切工作全部停了,到处不见人。只有一个守护沉箱的工人对茅以升说:半小时前响起了空袭警报,电停了,有三架日军飞机来炸桥,但是没炸中!现在飞机飞走了,电又来了。
多亏来者佛监工当机立断,启动了新的美国造内燃机,把高压空气送进去才保障了沉箱的安全。救茅以升的来者佛是萧山人,从小生长在钱塘江畔,对钱塘江水情非常熟悉,他因1935年在《浙江新闻》上连续发表了7篇《钱江水势与钱江大桥关系》的系列文章,得到了茅以升的赏识,喜出望外,上门请他担任建桥监工与水利参谋。
1937年9月26日凌晨4点,钱塘江大桥在国家危难时刻建成通车,铁路桥面的开通,让后方的物资源源不断通过大桥支援前线,小型的战斗机都用火车运到杭州笕桥机场,大大加强抗击日军的力量。扩展资料从1951年至2001年政府两次对大桥公路面进行了彻底大修,对大桥两端引桥进行重建,并且增建和改造了东侧人行道,桥下层作业吊篮。
2006年,上海铁路局投入150万对大桥14号桥墩进行了全方位的加固。上海铁路局每年投入近万名人工,投入的工、料费用高达数百万。同时用15至20年时间有计划的整孔更换桥枕和钢梁喷砂油漆。钱塘江上已建起六座各有名字的跨江大桥,而历尽战火磨难、见证杭州发展的钱塘江大桥,仍被杭州人亲切的成为“一桥”。
老一代的钱塘江大桥人如来者佛,生前全力守护大桥,死后也长眠于大桥旁。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