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8-02-11

80 0
    马神甫事件发生于咸丰六年一月二十四日,即1856年2月29日,史称“西林教案”,其 与“亚罗号事件”一起成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借口。 《中法黄埔条约》允许法国在我国通商口岸设立天主教学校,为了进一步取得内地传教的 合法地位,实现其利用宗教进行侵略活动的野心,法国开始不断地纵令教士私入内地传教。
     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 动。他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当地官府和土豪,欺压人民,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并纵容 包庇教徒马子农、林八等无故在乡间起衅,进行抢掳奸淫,肇事多起。
  他们作恶多端,而又 逍遥法外长达3年之久,激起当地人民极大愤慨,上控省大吏。  1856年2月29日,新任西 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 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
  这个事件被称为“马神甫事件”。 1854年,英国串通法国、美国,凭借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有“恐不 无稍有不变更之处,应俟12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的说法,以利益“一体均沾”为借口, 要求清政府修改《南京条约》,法、美也趁机提出修改《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的要求,遭 到清政府拒绝。
    当时因为英、法正陷于同俄国争夺黑海出海口的克里米亚战争,无暇以武力 东顾中国,而美国也因为兵力有限,无法对华单独一战,三国权作暂时容忍。 之后克里米亚战争以英、法的获胜而告结束,当美国新任驻华公使伯驾提出的修约要求 再次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时,英、法就毫不犹豫地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
     不仅如此,法国还强迫清政府在西林县城定安镇建起规模较大的天主教堂,定安镇从此成为法国传教士宣传洋教的一个据点。 鉴于“西林教案”曾经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高潮前奏的特殊历史意义,1994年,广西自治区政府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